75.2%受访者称党政会风转变效果关键看持久性
2013-01-29 14:28:3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向楠
今年河南省“两会”召开前夕,河南省政协委员、诗妍企业董事长徐惠娟接到大会秘书处通知,被委婉告知家住郑州市区的代表、委员最好自己解决住宿问题,大会原则上不提供住处。于是,许多家住郑州市区的代表、委员们,就和正常上班一样,要么开车、要么乘坐公交去开会,而徐惠娟自己是和一位住得比较近的委员“拼车”参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内参报道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地迅速进行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要求正在召开的“两会”切实厉行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不用警车开道、会场不摆鲜花水果、会议文件精简、取消酒席……一股清新朴实的会风让人眼前一亮。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7147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最反感哪些不正会风”的在线即时调查显示,51.7%的受访者表示已在关注近期各地“两会”会风的转变。69.0%的受访者对会风的转变表示支持,其中38.5%的人表示非常支持。
受访者中,私企员工占31.7%,国企员工占15.5%,事业单位员工占11.7%,学生占6.7%,国家公职人员占4.2%。
“发言冗长空洞”成受访者最反感会风
山东省人大代表、烟台大学教授王全杰,可以算是山东省“两会”中的“老人”了。他向记者坦言,参加了那么多届“两会”,这一次会风的转变,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确确实实的效果。“最明显的就是一些没用的东西少多了,比如会场和驻地的红地毯没有了,警车开道被取消了,对代表、委员们的食宿接待也更讲求实际。印象最深的是,省政府工作报告也从以前的三十六七页缩短到了二十四页半,不但语言大大精练,大话、套话更是少了很多。”
对于以前党政会议中存在的许多不正之风,王全杰一直都很反感。就拿一些单位在“两会”时送礼来说,以前代表、委员们的房间总会被放置好几件礼品,去年他房间被放置的礼品更是多达7件,这还不包括一些带有宣传作用的小礼物。今年山东省“两会”召开的4天前,王全杰专门给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写了一封信,建议取消给代表、委员送礼这个陋习。让他欣喜的是,这一建议被迅速重视并采纳。今年会议上,再也看不到礼品的身影。
“代表、委员参加‘两会’就是来履职的,搞那么高规格的接待,送那么多礼品,不但会增加一些人的特权思想,也让许多代表、委员觉得很拘束。这次,我和许多代表委员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朴实的接待更好。它不但能杜绝浪费,更能让人感到自如,有开会履职的感觉。”王全杰说。
今年河南省“两会”召开前夕,河南省政协委员、诗妍企业董事长徐惠娟接到大会秘书处通知,被委婉告知家住郑州市区的代表、委员最好自己解决住宿问题,大会原则上不提供住处。于是,许多家住郑州市区的代表、委员们,就和正常上班一样,要么开车、要么乘坐公交去开会,而徐惠娟自己是和一位住得比较近的委员“拼车”参会。
“可能许多人会认为,待遇下降了,代表、委员们会不高兴,但我认为这挺好的。以前代表、委员们开会有警车开道,导致许多人被堵在路上,不但干扰了老百姓生活,更损害了政府形象。现在没有了警车开道是一件好事,大家本来都是老百姓,没必要搞那么多形式,既浪费又没有意义。”徐惠娟说。
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网上曾有一个被转发、评论很多次的段子,讲的是某领导让下属删去会议讲话稿中的空话、套话与废话,结果下属无奈地说,删到最后就只剩下一句有用的话——散会后请大家到三楼就餐。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有夸大的成分,但从中不难看出公众对时下许多不正会风的厌恶,以及对会风转变的期待。
调查显示,在被问及当前党政会议总体会风怎么样时,仅有32.0%的人给予正面评价,28.8%的人给予负面评价,33.7%的人表示“一般”,另有5.4%的人表示“不好说”。
在受访者最反感的会议不正之风中,“讲话发言冗长、空洞”(70.4%)排名第一,“参会人员吃、住铺张浪费”(65.4%)排名第二,“动辄警车开道、交通管制”(60.9%)排名第三。其他依次是:“为开会而开会,不解决实际问题”(56.4%),“会议议程繁琐”(55.7%),“会场布置豪华”(55.2%),“会后安排公款旅游”(55.1%),“给参会人员送礼品”(51.1%),“参会人员睡觉、玩手机”(49.0%),“参会人员无故缺席”(38.1%)等。
“会风转变不能流于形式,关键是要能提高会议的质量。”王全杰说,要真正把会议从各种形式主义的东西中解放出来,开出实效。比如他建议,在开讨论会时,能不能不再按照职务高低或座位顺序来发言,有话说的人就多说,没话讲的就少说或不说,关键是要多讲实话,少讲废话;另外,会议要能直面敏感问题,形成争议甚至是辩论,大家有不同意见就要提出来,如果意见都一致,开会也就没有意义了。
76.4%的受访者建议中央及各地建立会风举报平台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小军告诉记者,相比于以往,各地此次在会风转变上的效果都非常明显。但同时,这样的效果能持续多久,就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中央领导人日理万机,不可能总为开会的事情去批示,那在以后没有中央领导人批示的情况下,会风改没改、变没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查中,60.2%的受访者表示,此轮会风转变提升了政府形象。与此同时,75.2%的受访者认为,这一轮转变会风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持久性。
“会风不正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家住山东济南的王清友直言,目前会风问题已经有所改观,但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以法律规章作为依据,再配以严格的执法与监督。
杨小军指出,要解决会风转变的持续性问题,一方面可以将会风转变纳入各级官员都非常看重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会风转变也不能自说自话,应该加入公众监督,而公众监督的前提,就是一般性会议的过程以及会务信息应该向公众充分公开。
“想要让会风转变的成果守得住,就应该采用法治的思维,走到制度这条路上来。”杨小军建议,我们应该尽快制订切实可行的关于会议程序、接待标准方面的制度规定,并明确违反规定后的责任与惩处办法。更重要的是,应尽快在制度层面落实公众对党政会议的监督权利,让公众关注的眼光成为会风转变效果能够持续的最根本动力。
调查中,76.4%的受访者建议,中央及各地应该建立会风举报平台,接受群众监督。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内参报道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地迅速进行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要求正在召开的“两会”切实厉行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不用警车开道、会场不摆鲜花水果、会议文件精简、取消酒席……一股清新朴实的会风让人眼前一亮。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7147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最反感哪些不正会风”的在线即时调查显示,51.7%的受访者表示已在关注近期各地“两会”会风的转变。69.0%的受访者对会风的转变表示支持,其中38.5%的人表示非常支持。
受访者中,私企员工占31.7%,国企员工占15.5%,事业单位员工占11.7%,学生占6.7%,国家公职人员占4.2%。
“发言冗长空洞”成受访者最反感会风
山东省人大代表、烟台大学教授王全杰,可以算是山东省“两会”中的“老人”了。他向记者坦言,参加了那么多届“两会”,这一次会风的转变,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确确实实的效果。“最明显的就是一些没用的东西少多了,比如会场和驻地的红地毯没有了,警车开道被取消了,对代表、委员们的食宿接待也更讲求实际。印象最深的是,省政府工作报告也从以前的三十六七页缩短到了二十四页半,不但语言大大精练,大话、套话更是少了很多。”
对于以前党政会议中存在的许多不正之风,王全杰一直都很反感。就拿一些单位在“两会”时送礼来说,以前代表、委员们的房间总会被放置好几件礼品,去年他房间被放置的礼品更是多达7件,这还不包括一些带有宣传作用的小礼物。今年山东省“两会”召开的4天前,王全杰专门给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写了一封信,建议取消给代表、委员送礼这个陋习。让他欣喜的是,这一建议被迅速重视并采纳。今年会议上,再也看不到礼品的身影。
“代表、委员参加‘两会’就是来履职的,搞那么高规格的接待,送那么多礼品,不但会增加一些人的特权思想,也让许多代表、委员觉得很拘束。这次,我和许多代表委员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朴实的接待更好。它不但能杜绝浪费,更能让人感到自如,有开会履职的感觉。”王全杰说。
今年河南省“两会”召开前夕,河南省政协委员、诗妍企业董事长徐惠娟接到大会秘书处通知,被委婉告知家住郑州市区的代表、委员最好自己解决住宿问题,大会原则上不提供住处。于是,许多家住郑州市区的代表、委员们,就和正常上班一样,要么开车、要么乘坐公交去开会,而徐惠娟自己是和一位住得比较近的委员“拼车”参会。
“可能许多人会认为,待遇下降了,代表、委员们会不高兴,但我认为这挺好的。以前代表、委员们开会有警车开道,导致许多人被堵在路上,不但干扰了老百姓生活,更损害了政府形象。现在没有了警车开道是一件好事,大家本来都是老百姓,没必要搞那么多形式,既浪费又没有意义。”徐惠娟说。
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网上曾有一个被转发、评论很多次的段子,讲的是某领导让下属删去会议讲话稿中的空话、套话与废话,结果下属无奈地说,删到最后就只剩下一句有用的话——散会后请大家到三楼就餐。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有夸大的成分,但从中不难看出公众对时下许多不正会风的厌恶,以及对会风转变的期待。
调查显示,在被问及当前党政会议总体会风怎么样时,仅有32.0%的人给予正面评价,28.8%的人给予负面评价,33.7%的人表示“一般”,另有5.4%的人表示“不好说”。
在受访者最反感的会议不正之风中,“讲话发言冗长、空洞”(70.4%)排名第一,“参会人员吃、住铺张浪费”(65.4%)排名第二,“动辄警车开道、交通管制”(60.9%)排名第三。其他依次是:“为开会而开会,不解决实际问题”(56.4%),“会议议程繁琐”(55.7%),“会场布置豪华”(55.2%),“会后安排公款旅游”(55.1%),“给参会人员送礼品”(51.1%),“参会人员睡觉、玩手机”(49.0%),“参会人员无故缺席”(38.1%)等。
“会风转变不能流于形式,关键是要能提高会议的质量。”王全杰说,要真正把会议从各种形式主义的东西中解放出来,开出实效。比如他建议,在开讨论会时,能不能不再按照职务高低或座位顺序来发言,有话说的人就多说,没话讲的就少说或不说,关键是要多讲实话,少讲废话;另外,会议要能直面敏感问题,形成争议甚至是辩论,大家有不同意见就要提出来,如果意见都一致,开会也就没有意义了。
76.4%的受访者建议中央及各地建立会风举报平台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小军告诉记者,相比于以往,各地此次在会风转变上的效果都非常明显。但同时,这样的效果能持续多久,就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中央领导人日理万机,不可能总为开会的事情去批示,那在以后没有中央领导人批示的情况下,会风改没改、变没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查中,60.2%的受访者表示,此轮会风转变提升了政府形象。与此同时,75.2%的受访者认为,这一轮转变会风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持久性。
“会风不正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家住山东济南的王清友直言,目前会风问题已经有所改观,但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以法律规章作为依据,再配以严格的执法与监督。
杨小军指出,要解决会风转变的持续性问题,一方面可以将会风转变纳入各级官员都非常看重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会风转变也不能自说自话,应该加入公众监督,而公众监督的前提,就是一般性会议的过程以及会务信息应该向公众充分公开。
“想要让会风转变的成果守得住,就应该采用法治的思维,走到制度这条路上来。”杨小军建议,我们应该尽快制订切实可行的关于会议程序、接待标准方面的制度规定,并明确违反规定后的责任与惩处办法。更重要的是,应尽快在制度层面落实公众对党政会议的监督权利,让公众关注的眼光成为会风转变效果能够持续的最根本动力。
调查中,76.4%的受访者建议,中央及各地应该建立会风举报平台,接受群众监督。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