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交易诱"老赖"现身 执行法官巧计促还款
2012-12-03 09:29:48
     中国法院网讯 (黄彩华 杨晋广)  杨先生收到生意伙伴李小姐错汇来的3万元,被催要后就玩起了失踪。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厚街法庭的执行法官通过巧妙周旋,假借做生意的名义,成功使老赖“浮出水面”,并使其同意归还款项,该款将于近日付清。

  错汇3万元 生意伙伴赖账不还

  在东莞厚街经营鞋材成品的个体老板李小姐与经营鞋材加工的个体老板杨先生一直都有生意往来。2011年5月6日,李小姐手下的财务人员因操作失误,向杨先生的账户多汇款了3万元。发觉酿成大错,财务人员赶紧向李小姐报告。本想着双方一向有较好的合作关系,把这笔错汇的钱要回来应该不难。但令李小姐意外的是,尽管一再催讨,杨先生并没有归还的意思。无奈之下,李小姐只好将杨先生告上法庭,请求对方返还该3万元。不久,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判决支持了李小姐的诉讼请求。

  本来以为法院判决下达后,杨先生会主动还钱。但事实证明,李小姐又估算错了。杨先生不但没有主动还钱,而且电话也不肯接,连人都找不到了。2011年10月,无奈的李小姐只好再次跑到法院,向法院申请执行。

  老赖“潜水”  法官巧计引出“水面”

  执行法官来到杨先生的工厂。但杨先生并不在厂里,而且厂里的人声称,该厂已经转让给别人了。细心的执行法官发现,工厂的营业执照并没有变更,而自称接手的新老板也是姓杨。当执行法官询问原杨先生的下落时,对方均以“不清楚”搪塞过去。当问及关键的书面转让合同时,这位新的杨老板却称没有。这引起了执行法官的怀疑:这两位新旧老板的关系,恐怕不简单!

  经过财产调查,杨老板在银行、国土、房管等部门都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执行的关键,还是要找到杨先生本人。考虑到任何一家做生意的工厂都不会嫌订单多,于是执行法官与李小姐沟通,让李小姐先设法联系上杨先生,再由法院根据情况布控。

  2011年11月23日晚上,执行法官接到李小姐的电话,说她的一位朋友已约好杨先生明天在工厂“谈生意”,请求法院届时布控。次日,李小姐的朋友以谈生意为由,来到了杨先生原来的工厂,并见到了他本人。执行法官闻讯迅速赶到现场。面对执行法官,杨先生却称他并非杨某本人。执行法官马上叫来李小姐,当场就拆穿了杨先生的真实身份。眼见无法再抵赖下去,杨先生只好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达成执行和解 3万元顺利收回

  在执行法官的严厉批评下,杨先生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可能引起的严重法律后果。获得李小姐的谅解后,杨先生与李小姐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协议约定由杨先生分三期还钱。

  目前,杨先生已归还李小姐绝大部分款项,小额余款将于今年年底前付清。
责任编辑:周利航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