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这片蛙鸣
——读《蛙》有感
2012-11-19 10:11:2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桂晨博
  终于翻完了莫言这部据说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蛙》,不愧是能拿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看完以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感慨良多。

  它开篇布局有点像小仲马的《茶花女》,也用到了信件的独特格式,它主要由剧作家万小跑(笔名: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万小跑的姑姑万心——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他一边用深动感人的细节展示着乡土中国六十多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一边又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卑微灵魂,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比较真实的计划生育时代。

  作品题目之所以叫《蛙》,原因在小说结尾有所交待,人跟蛙是同一个祖先:三个月内的婴儿标本几乎与变态期的蛙类一模一样;“蛙”又与“娃”谐音,在主人公万小跑的家乡¬的——高密东北乡真娃娃化身的泥娃娃塑像中许多怀抱着一只蛙;就连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最重要的是雌蛙一次能排出八千到一万粒卵子,这就如同每年人口增长较大的中国,因此蛙可以说是生育繁衍的象征。

  小说中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文中的“姑姑”,她是一位颇有接生经验的乡村妇产医生,她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前顺利接生了成千上万个小孩,那个时候的“姑姑”被村民们称为“活菩萨”、“送子娘娘”等,而后的她因为忠诚于党和国家的基本国策,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引产了两千八百多个胎儿,甚至间接致死了包括她堂侄儿媳也就是主人公万小跑的第一任妻子王仁美在内的多名产妇,而被村里人诅咒为黑了心肝、没了人味的活阎王。

  作者塑造的“姑姑”的人格是矛盾的:她着魔于她所钟爱的计生事业,不仅在工作中大义灭亲,而且好几次被抵制计生政策的人打伤仍坚守岗位;但却鄙视处处配合她的工作甚至出卖自己亲人和朋友给她通风报信的王肝;世俗的眼光认为“姑姑”一生没有生养过小孩所以才妒恨那些有孩子的产妇;但晚年的她却并不是那样的冷血,她清晰地记住她引产的这两千八百多个小孩以及他们父母的模样,并让捏泥人的丈夫将它们活脱脱地捏出来虔诚地供奉着,以还赎她这一身所造的罪孽,读到这里我的内心有种不能言表的痛楚。

  我们这一代就出生在计划生育时代,因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经历而见到过许多因为超生四处躲藏的孕妇以及基层计生专干强制近似野蛮的方式处罚超生户的现象,甚至我有个同学小时候每次跟她妹妹拌嘴时,都会拿妹妹是超生而没有分得土地的事情来嘲笑妹妹,总之那时的我们鄙视超生现象,但更讨厌计生专干的蛮横。

  在过去的这三十年中,中国人似乎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终于控制了人口暴增的局面,也却因此遭到了西方国家的人权质疑与非议,我想这的确是不公平的,因为中国这样人多资源少的发展中大国要想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自然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代价,因此对于计划生育政策不能片面地看待,毕竟控制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也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历史车轮的前进不可抗力地会出现一些惨痛代价,但历史却只在乎结果而忽略了手段,正如万小跑在信中所言:人们只看到万里长城的巍峨,却听不到孟姜女千百年来的凄惨哭喊声;人们只赞叹埃及金字塔的雄伟,却看不到塔下那累累白骨。还是武则天陵前的无字碑比较聪明:功过留于后人评。

  冬夜渐长,窗外不再有阵阵蛙鸣,但内心深处那片蛙声却长鸣不歇,声声荡涤着灵魂。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