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38家媒体80余名记者探访京城最大公租房项目
“没想到套内38平方米的房这么大”
2012-11-14 15:34:14 | 来源:北京日报 | 作者:耿诺
昨天,采访十八大的中外媒体记者走进石景山京原路7号保障房项目,详细了解北京近年来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并参观了即将交付使用的新房。孙戉 摄
  橘黄色的沙发给屋内带来了一丝温暖,鲜红色的隔板让小居室内也有足够的储物空间,虽然装修工程刚结束,但房间里闻不到漆料味儿。从屋里到门外,摄像机镜头各有参差高低,排成了一道风景线。昨日,来自全球各地的38家媒体的80余名记者,来到京原路7号这个全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探访北京市的住房保障体系。

  这个即将提供2436套公租房的小区中,足有四层楼高的松树屹立着,显示出业主方和施工方对小区绿化的用心。在东侧一栋楼已经开放的公租房户型里,记者将摄像头对准了每一个角落。

  “套内38平方米的房子这么大?还有这么大卫生间?”在建筑面积5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中,香港中国评论通讯社记者梁栋连连感叹。虽然香港的“公屋”住房保障体系非常发达,但每套房的实际使用面积并不大。对于正在香港打拼、未能纳入保障体系的人群,每月承担的租金也不低。香港一间40平方米的普通住宅,需要他们每月支付相当于6400元人民币的租金。

  “即使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了住宅,但政府是否考虑到这些居民一旦失业,还怎么负担起房租呢?”来自新加坡的亚洲新闻台驻北京分社记者陈玉樱将话筒对准了市住建委委员、市住保办常务副主任邹劲松。

  “北京市的住房保障体系是为被保障人群提供不间断保障,同时实行动态的准入和补贴标准。入住公租房的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收入档次,领取不同档次的租金补贴。”在寒风中,邹劲松细细介绍着。

  这也意味着,如果入住公租房的市民一旦失业,其收入和家庭财产标准也符合本市的补贴政策,最高可以领取占到租金额度95%的补贴。

  以即将开始摇号、陆续会有市民入住的京原路7号为例,如果一套建筑面积50平方米的房屋,每月租金为2000元。当这个家庭收入锐减到符合廉租房实物配租档次标准时,他们可以申请每月1900元的租金补贴,每个月实际支付的租金只有100元。

  现场展板上的图表和数字,引来了摄像记者的高度关注。他们镜头扫描到的一组组数据,体现了北京正在扩大的住房保障供应规模。2007年至2011年,全市累计开工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70余万套,共计6000余万平方米。通过公开摇号配租配售、棚户区改造等多种方式,解决了近5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100万套以上。2011年本市已经超额完成开工、收购各类保障房20万套,竣工10万套的目标。到今年10月底,本市已经累计开工、收购15.3万套保障房,并有7.7万套保障房基本建成。

  这样的一字一句,都被收录在国内外记者的摄像机、录音机中。

  京原路7号目前已经建成,就等着有需求的市民报名,摇号也即将开始。“房子很好,希望配租过程同样透明。”梁栋说。发到记者手中的小册子给了他完整的回答。

  目前,本市实行分配政策、分配程序、摇号房源、配租配售对象、摇号过程、摇号结果“六公开”,摇号过程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进行监督,摇号结果由公证部门公证并通过政府网站进行社会公示。

  来自美联社、路透社、香港文汇报等媒体的记者,更关心住房保障这条线延伸出来的社会保障,所提的问题从住房保障,一直延伸到民生以及北京的经济发展和转型。

  “十八大新闻中心成立以后,北京承担了6天、共计15场采访活动,吸引了200多家次中外媒体的记者。北京发展的亮点和记者的关注点重合的很多,科技创新、民生问题、住房建设、交通发展和社区管理、文化创意产业都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他们在十八大报告中发现的内容,在北京找到了印证点。”市新闻办主任王惠说。
责任编辑:周利航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