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退休老法官的为民情怀
——记江苏省海门市人民法院包场法庭诉前调解员顾学忠
2012-11-01 11:14:5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鲁建春
  在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镇,遭遇过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的群众可能并不知晓包场法庭的庭长姓甚名谁,但无一不认识法庭的调解员老顾,作为一名70高龄退休返聘担任诉前调解员的老庭长、老法官,老顾充分发挥自己土生土长包场人的“区位”优势、三十余年老法律工作者的“技能”优势和十余年“军民鱼水情”锻造的“经验”优势,特别是真诚做人、尽心做事、乐于助人的“性格”优势,年均诉前调处各类纠纷近200件,成为包场法庭“不上榜”的办案标兵。11月23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周继业在海门法院包场法庭检查工作中了解到老顾的事迹,握着他的手深情地说:“你很不容易,为法庭调解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党和人民感谢你!”

          “退役”老兵重返“纠纷调处”最前线

  “不求多赚钱,只求为工作一辈子的法院再发挥点夕阳余晖,也算是老有所为。”面对大家的疑问,扛过枪的老顾也少有的幽默了一次。面对日益严峻的法院案多人少矛盾,年届七旬的老顾响应海门法院号召,亦然放弃了酬劳高、工作轻松的公司法律顾问工作,走进包场法庭诉前调解室,做起了一名权小、事繁、责任重的调解员。

  老顾是一名军转干部,未做调解员时在乡下就经常主动承担起乡里乡亲纠纷的调解任务,做了调解员之后,更是工作尽头足、热情高,在子女矛盾、婚姻纠纷、邻里计较案件中经验丰富,工作得心应手。年初,在一起父母要求子女赡养的家庭纠纷中,老顾调解工作张弛有度、情理并重,有批评、有教育、有感化,最终说服子女三人承担起二老的抚养义务。三个月后,这一家风波又起,一位儿子夫妻二人闹的不可开交,这时老两口又想起了法庭的老顾,主动找到老顾请求其调解儿子和媳妇的家庭纠纷,老顾不负众望,以其在前一起案件中树立的威信成功劝和了一对儿即将离婚的夫妻,三个月内挽救一个家庭两次,成为当地百姓交口称赞的轶事。

        用真情融化“艾滋病”夫妻离婚矛盾坚冰

  “用真情的推心置腹换纠纷的案结事了”是老顾工作态度的最真实诠释。去年四月,包场法庭受理了一起“麻烦”的案子,倒不是矛盾有多大,就是一起普通的离婚纠纷,但“麻烦”在于,原被告双方都是艾滋病患者。考虑到这起案件的特殊性,庭长决定不再由老顾等调解员对该案进行诉前调解,直接由庭长自己按照诉讼程序办理。但老顾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这类案件的当事人最怕的就是自己的“隐疾”为公众所知,一旦法庭因当事人身份特殊而跳过相对信息相对不公开的诉前调解而直接进入公开的诉讼程序,会使得当事人因羞愧而产生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纠纷的处理。艾滋病并非解除性传染病,由他主持诉前调解工作并无大碍,并针对这一家的特殊情况拟定了完善的调解方案。

  在后来的调解工作中,老顾没有在当事人面前流露出任何恐惧和歧视,从上午一直调解到晚上六点多钟,还和两位当事人在法庭里一同吃了中饭。在他细致、耐心的调解下,夫妻二人非常感动,体会到人格受尊重的尊严,并最终心平和气地达成了协议,于次日按协议自动履行了调解协议,这起矛盾巨大的案件在老顾“推心置腹”的真情感召下得以“案结事了”。

              青年法官的好导师

  根据法庭工作流程,调解员仅负责诉前调解工作,一旦诉前调解不能在指定期限内完成,案件便进入诉讼程序,这时,案件结不结、怎么结就不再是调解员的事了。但老顾认为自己作为法庭那么多年轻法官的老前辈,理应主动承担起为青年人传授工作经验的“传帮带”责任。

  8月份,法庭受理一起邻里纠纷案。前后邻居因承包田纠纷发生争执,后面人家一怒之下将前面人家的自来水管道砸漏,两家势同水火互不相让,村委会、乡政府、派出所、司法所大调解中心多家调处难以成功,最终案件进入法庭,由一位年轻法官小张承办。看到面对原被告各持己见、针芒相对,全家上阵向法官施压的咄咄逼人气势,毕业没多久的小张急得快要哭鼻子的情况,老顾决定同小张一起对该案开展调解工作。老顾和小张冒着38度的炎炎烈日至两家宅基地进行现场调解,经五个多小时不厌其烦做双方工作,双方最终服软,同意了老顾提出的各让一步的调解意见,并当场予以履行,直到前面人家安装好自来水管,通水后才放心离去。

  三年以来,老顾诉前调处各类民事纠纷近千件,调解成功率达80%以上,没奖金、没荣誉、没风光,有的只是当事人满意的笑容,感谢的言辞和信任的目光,但他仍旧尽心尽力的坚持工作在诉前调解第一线,以70岁高龄为法院调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的法治大业继续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