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报纸
2012-10-23 16:35:0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江西省铜鼓县人民法院 张荣辉
2006年4月,我通过考试分配到江西省铜鼓县人民法院工作,法院政工科到我原单位对我进行政审时,无意中了解到我在原单位工作时写过几篇论文并获过奖,于是便把我安排到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
说实话,刚到法院工作那会儿,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是终于实现了我一直想从事的法律工作,周围的人和事都令我感到新鲜;紧张的是由于学习的法律知识不够扎实,害怕因为业务不熟悉而写出来的文章闹笑话。当时我所在的办公室的主任刘量力似乎看透了我的内心活动,他多次鼓励我,并向我推荐了《人民法院报》。
“《人民法院报》的评论员文章,你不但要看,而且要用心去看,这对你在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非常有帮助。”从此,我开始与《人民法院报》结缘。慢慢地,我开始钟情于《人民法院报》。因为《人民法院报》能够全方位展示法院工作,贴近基层工作,所以我从最初的仅读评论员文章,到后来每个版面均读,并将报纸上得到的知识和启迪融入到工作中。
与《人民法院报》相伴,使我更加及时地了解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更加坚定地树立起为民司法的意识,更好地弘扬法治文化,我逐渐萌生了在该报发表文章的念头。2006年11月的一天,我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加班写了一篇《广场石椅砸伤人 城管单位被判赔》的案例报道。由于对自己写作能力的不自信,担心在编辑心目中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我没有用真名投稿,而是选择了一个叫“童言”的笔名投稿。文章很快在《人民法院报》的案件时讯栏上刊载。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我着实兴奋了好几天。
2007年,我着手准备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由于法学功底不牢,最终以2分之差遗憾地未能通过当年的国家司法考试。2008年,我除了更加认真复习司法考试教材外,也更加关注《人民法院报》刊登的有关司法考试的文章,“理论与实践”版的每篇文章我都会细细研读,让我受益匪浅。当年,我以386分的高分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那一刻,也许只有《人民法院报》这位挚友才能感受到我走过的两年司法考试艰辛路。
此后,我加大了向《人民法院报》投稿的力度,仅2011年我就有多篇文章在《人民法院报》刊登。其中《铜鼓:菊花豆子茶化解矛盾展魅力》一文刊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当有外地客人到铜鼓法院来参观考察,说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喝一口铜鼓的菊花豆子茶。每当这时,我就感到莫名的开心。
几年时间过去了,《人民法院报》改变了我的上班习惯。每天一上班,如果没有看到当天的《人民法院报》,我便感觉若有所失。有多次我到外地学习培训,培训完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读一读当天的《人民法院报》,好在现在网络非常方便,只要能上网就可以看报啦。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从我进入法院工作到如今,《人民法院报》一直是我的得力助手,良师益友。在《人民法院报》创刊20周年之际,我衷心地说一声:生活中已经不能失去你——《人民法院报》。
(人民法院报2012年10月15日第四版)
说实话,刚到法院工作那会儿,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是终于实现了我一直想从事的法律工作,周围的人和事都令我感到新鲜;紧张的是由于学习的法律知识不够扎实,害怕因为业务不熟悉而写出来的文章闹笑话。当时我所在的办公室的主任刘量力似乎看透了我的内心活动,他多次鼓励我,并向我推荐了《人民法院报》。
“《人民法院报》的评论员文章,你不但要看,而且要用心去看,这对你在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非常有帮助。”从此,我开始与《人民法院报》结缘。慢慢地,我开始钟情于《人民法院报》。因为《人民法院报》能够全方位展示法院工作,贴近基层工作,所以我从最初的仅读评论员文章,到后来每个版面均读,并将报纸上得到的知识和启迪融入到工作中。
与《人民法院报》相伴,使我更加及时地了解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更加坚定地树立起为民司法的意识,更好地弘扬法治文化,我逐渐萌生了在该报发表文章的念头。2006年11月的一天,我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加班写了一篇《广场石椅砸伤人 城管单位被判赔》的案例报道。由于对自己写作能力的不自信,担心在编辑心目中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我没有用真名投稿,而是选择了一个叫“童言”的笔名投稿。文章很快在《人民法院报》的案件时讯栏上刊载。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我着实兴奋了好几天。
2007年,我着手准备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由于法学功底不牢,最终以2分之差遗憾地未能通过当年的国家司法考试。2008年,我除了更加认真复习司法考试教材外,也更加关注《人民法院报》刊登的有关司法考试的文章,“理论与实践”版的每篇文章我都会细细研读,让我受益匪浅。当年,我以386分的高分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那一刻,也许只有《人民法院报》这位挚友才能感受到我走过的两年司法考试艰辛路。
此后,我加大了向《人民法院报》投稿的力度,仅2011年我就有多篇文章在《人民法院报》刊登。其中《铜鼓:菊花豆子茶化解矛盾展魅力》一文刊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当有外地客人到铜鼓法院来参观考察,说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喝一口铜鼓的菊花豆子茶。每当这时,我就感到莫名的开心。
几年时间过去了,《人民法院报》改变了我的上班习惯。每天一上班,如果没有看到当天的《人民法院报》,我便感觉若有所失。有多次我到外地学习培训,培训完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读一读当天的《人民法院报》,好在现在网络非常方便,只要能上网就可以看报啦。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从我进入法院工作到如今,《人民法院报》一直是我的得力助手,良师益友。在《人民法院报》创刊20周年之际,我衷心地说一声:生活中已经不能失去你——《人民法院报》。
(人民法院报2012年10月15日第四版)
责任编辑:周利航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