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信仰》大片 品“心灵鸡汤”
2012-10-19 15:44:1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王波
  在一次跟班学习中,偶然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两个半钟里,没有走动半步,实不愿漏掉任何一幅画面;三集连播中,没有游离分毫,是不想错过任何一个镜头。入党十年来,听过许多党课,受过多层教育,但唯有此次印象最深刻、感受最强烈。《信仰》,真如一碗热气腾腾的“心灵鸡汤”,“品”上一口,温润心田,更激荡“灵魂”;“喝”完之后,回味无穷,更震撼心灵。

  《信仰》,以鲜明突出的主题、真实感人的故事、客观详尽的数据,历史再现了广大共产党人在坚守信仰的路上、在践行信仰的途中,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冲破层层封锁、克服重重险阻,付出了青春和汗水,献出了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个个气壮山河的历史传奇,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人间乐章。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从理论形态上说是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形态而言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使命,其信仰有了更为丰富、更为具体、更为现实的含义:面对严刑绝不投降的方志敏、面对铡刀英勇就义的刘胡兰、面对敌人围追堵截誓死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陈树湘……在销烟滚滚的革命战争年代,解放民族、建党立国是他们的信仰;克服万难端水钻井的大庆铁人、历尽艰辛开凿“人间天河”的“铁姑娘”、造林治沙构筑“绿色长城”的谷文昌、坚守戈壁研制“两弹一星”的邓嫁先……在百废待新的社会建设时期,改变贫穷、甩掉落后是他们的信仰;殚精竭虑为小岗村谋发展的沈浩、从医68年待病人如亲人的吴孟超、“把工作和生命融为一体”的李林森、“一辈子为民谋利”的杨善洲……在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时期,永葆先进、一心为民是他们的信仰。

  选择信仰不易,坚守信仰更难。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全国有31万余人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其中包括26000余名共产党员。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人。重庆解放前3天,在白公馆,207名同志被反动派屠杀。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11万多共产党员壮烈牺牲……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一个个血雨腥风的场面、一声声视死如归的呐喊,让全世界震撼、让同胞们愤慨、让后来者叹服。

  创业艰难百战多,改革开放奇迹多。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人的信仰铸就了一座又一座精神的丰碑。在保家卫国的时候,创造了“抗美援朝精神”;在缺钢少油的时候,迸发出了“鞍钢精神”、“大庆精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诞生了“雷锋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充盈着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彰显着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有了信仰,便不乏精神;有了精神,便不缺力量;有了力量,便不畏艰难。在信仰的指引下,在精神的感召下,在民众的支持下,一个个难关被攻破、一个个奇迹被创造、一个个佳话被传颂,让世人刮目相看、让国人欢欣鼓舞、让百姓心悦诚服。

  信仰在传承,精神在延续,事业在发展。如今,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小康建设的洪流中,在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无数青年党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时刻保持着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不断丰富着共产党人信仰的时代内涵。

  作为民众的一员,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国家的希望,看到了民族的未来;作为党员的自己,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先进的榜样,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无意于立鸿鹄之志,不奢谈建功立业;无意于树远大理想,不妄想青史留名。但深知,信仰必须有、精神不能丢、“航道”不可偏。唯有以前辈为榜样,恪尽职守、务实进取,才能无愧党员称号;只有以先进为楷模,“砥砺耕耘”、“活好当下”,方能坦然面对党旗。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