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法院文化建设的“方法论”
2012-07-04 09:11:5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张瑞雪 刘健
今年3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在全市法院系统开展“大调研、大讨论”活动。重庆高院院长钱锋认为,这个活动既是重庆法院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个载体,也是重庆法院文化建设的一个抓手,“如果说每一位法官都是一粒珍珠,文化就是把他们串成一个整体的那条线。而这条线的完整度和坚韧度,取决于每一位法官个体的内心认同。”
文化是思想碰撞的结果
据了解,“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分为能动司法服务大局、司法服务城乡统筹发展、民生司法、坚守法律底线、涉诉信访“有理推定”理念、司法运行机制改革与优化权力配置、法院管理体制、精细化管理提升审判质效、科技应用与司法公正、司法廉洁的机制建设与法官人品塑造、法院文化建设、法院党建工作12个专题。重庆高院每位院领导都分别担任一个专题的主持人,组建调研机构,按照重点调研课题的推进步骤、工作方式和质量要求开展调研。各中级、基层法院也成立课题调研组,确定对法院发展具有全局性、关键性的课题,深入开展调研。
重庆高院研究室主任岳新府介绍说,目前各个专题都已有序推进,但却出现了一个“方向性的错误”。钱锋在“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推进情况汇报上批示:“这个活动不能搞成秀才做文章。开展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几篇调研文章,而是要通过全员参与的调研和讨论,对近几年来重庆法院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准问题,凝聚人心,谋划未来。”
钱锋强调:“文化是思想碰撞的结果。观念可以灌输,但认同必须自觉,没有发自内心的认同,也就没有发乎自然的文化。”
文化是细雨润物的过程
今年1月30日,重庆高院召开全市法院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钱锋在会上作了题为《法官人品决定司法产品》的讲话。讲话在社会上引起争议。有的网友认为,“再好的制度也不如法律。”“靠人品,还要法律干什么?”
“尽管有争议,但我还是坚持认为这个观点没有问题。强调法官人品并不是主张法律制度和司法知识的虚无主义,法律制度和法官人品是构成良好司法的两个支柱,不能偏废,更不能割裂。”钱锋说:“这些观念,不仅要讲,还要经常讲。”
今年2月,钱锋到渝中区法院调研,讲话的主题就是“坚守做人、做官、做事的三条底线”。3月,钱锋到开县法院调研,讲话的主题也是“办案要坚持实事求是、做事要坚持实事求是、做人要坚持实事求是”。5月,钱锋到涪陵区法院调研,讲话的主题是“始终坚持对法律的忠诚”,要求全市广大法官“信仰法律、敬畏法律、坚守法律”。“对法律的忠诚,就是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的忠诚。”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李雨峰认为,尽管这些观点大同小异,但正是这些简短的语言符号的冲击、和风细雨的浸润,观念的培育和文化的形成才在其中。
文化是科学管理的延伸
据重庆高院政治部主任阳东辰介绍,重庆法院文化建设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精神文化,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行为文化,树立法官良好形象;三是管理文化,提升法院核心竞争力;四是环境文化,彰显司法文化底蕴。他认为,管理本身是文化的一种,同时文化的形成也有赖于科学的管理。
从2009年开始,重庆法院开始整体推进审判管理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已经呈现出专门管理推动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倒逼实质管理的良性连锁反应,审判质效逐年提高。2009年,重庆法院审判质效在全国法院排名第十位,2010年跃升至第四位,2011年又升至第三位。
重庆高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俊文认为,数据的提升反映了观念的变化。“审判管理的本质是精细管理,基础是网上办案,以前各个法院不重视,怕麻烦,但经过这几年的‘强逼硬推’,各个法院从院长到普通法官,都习惯了‘用数据说话’。”有个基层法院的庭长说:“我们现在每个月的办公会第一句话就是‘请看大屏幕’,各个部门的工作业绩都在上面,就谈问题和解决办法,一点不玩虚的。”
钱锋说:“文化建设是个筐,但是装什么,怎么装,装这些是为了干什么,作为法院的领导,一定要心中有数。”
文化是思想碰撞的结果
据了解,“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分为能动司法服务大局、司法服务城乡统筹发展、民生司法、坚守法律底线、涉诉信访“有理推定”理念、司法运行机制改革与优化权力配置、法院管理体制、精细化管理提升审判质效、科技应用与司法公正、司法廉洁的机制建设与法官人品塑造、法院文化建设、法院党建工作12个专题。重庆高院每位院领导都分别担任一个专题的主持人,组建调研机构,按照重点调研课题的推进步骤、工作方式和质量要求开展调研。各中级、基层法院也成立课题调研组,确定对法院发展具有全局性、关键性的课题,深入开展调研。
重庆高院研究室主任岳新府介绍说,目前各个专题都已有序推进,但却出现了一个“方向性的错误”。钱锋在“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推进情况汇报上批示:“这个活动不能搞成秀才做文章。开展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几篇调研文章,而是要通过全员参与的调研和讨论,对近几年来重庆法院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准问题,凝聚人心,谋划未来。”
钱锋强调:“文化是思想碰撞的结果。观念可以灌输,但认同必须自觉,没有发自内心的认同,也就没有发乎自然的文化。”
文化是细雨润物的过程
今年1月30日,重庆高院召开全市法院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钱锋在会上作了题为《法官人品决定司法产品》的讲话。讲话在社会上引起争议。有的网友认为,“再好的制度也不如法律。”“靠人品,还要法律干什么?”
“尽管有争议,但我还是坚持认为这个观点没有问题。强调法官人品并不是主张法律制度和司法知识的虚无主义,法律制度和法官人品是构成良好司法的两个支柱,不能偏废,更不能割裂。”钱锋说:“这些观念,不仅要讲,还要经常讲。”
今年2月,钱锋到渝中区法院调研,讲话的主题就是“坚守做人、做官、做事的三条底线”。3月,钱锋到开县法院调研,讲话的主题也是“办案要坚持实事求是、做事要坚持实事求是、做人要坚持实事求是”。5月,钱锋到涪陵区法院调研,讲话的主题是“始终坚持对法律的忠诚”,要求全市广大法官“信仰法律、敬畏法律、坚守法律”。“对法律的忠诚,就是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的忠诚。”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李雨峰认为,尽管这些观点大同小异,但正是这些简短的语言符号的冲击、和风细雨的浸润,观念的培育和文化的形成才在其中。
文化是科学管理的延伸
据重庆高院政治部主任阳东辰介绍,重庆法院文化建设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精神文化,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行为文化,树立法官良好形象;三是管理文化,提升法院核心竞争力;四是环境文化,彰显司法文化底蕴。他认为,管理本身是文化的一种,同时文化的形成也有赖于科学的管理。
从2009年开始,重庆法院开始整体推进审判管理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已经呈现出专门管理推动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倒逼实质管理的良性连锁反应,审判质效逐年提高。2009年,重庆法院审判质效在全国法院排名第十位,2010年跃升至第四位,2011年又升至第三位。
重庆高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俊文认为,数据的提升反映了观念的变化。“审判管理的本质是精细管理,基础是网上办案,以前各个法院不重视,怕麻烦,但经过这几年的‘强逼硬推’,各个法院从院长到普通法官,都习惯了‘用数据说话’。”有个基层法院的庭长说:“我们现在每个月的办公会第一句话就是‘请看大屏幕’,各个部门的工作业绩都在上面,就谈问题和解决办法,一点不玩虚的。”
钱锋说:“文化建设是个筐,但是装什么,怎么装,装这些是为了干什么,作为法院的领导,一定要心中有数。”
责任编辑:边江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