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竿子插到底”的基层司法
——浙江省人民法庭工作巡礼(一)
2012-05-14 08:14:4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余建华 孟焕良
  我国正处于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期,全国城镇人口今年首次超过农村。从乡土中国向现代中国的嬗变与冲突中,人民法庭作为司法的第一线,长期处于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前沿阵地。

  有着改革开放先发优势的浙江省,城镇人口已占61.6%。在城乡一体化的演变路径中,从礼治到法治的漫漫长途中,人民法庭始终坚守在定分止争的前哨,以全省1/10的法官数审理了全省的1/3案件,守望着“法治浙江”在“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古越大地茁壮成长。

  坚持重心向下是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一以贯之的理念。全省法院在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按照“公正、廉洁、为民”要求,以创建“五好法庭”和“模范五好法庭”为载体,不断推进人民法庭迈上参与、引导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台阶。

  上下齐心的“一把手”工程

  一身便装,一双帆布鞋,还时常拎着一只环保袋。在浙江222个人民法庭,你很可能会遇上如此行头的浙江高院院长齐奇。2007年到任以来,齐奇在走访全省102家法院后,选择了微服探访的方式来更直接观察了解法庭“这个司法的最小单元”。轻车简从,直抵基层,察看庭风庭貌、旁听庭审、座谈交流。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当场指出,事后刊发《情况告知表》通报全省。截至目前,他已微服探访18个法庭。在他的要求下,为法庭干警配发外出公干棉制服,为有条件的法庭干警办理人身保险,对探访中发现的“悬挂法庭庭训”、“法官着装”、“庭审主持”、“安全保卫”和“法庭保洁”等数十个方面的问题,上升到全省统一要求的高度来解决。

  “法庭工作看着小,但怎么抓很有学问,某种程度上说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重视了,各个法庭就不会单兵作战,法院上下就会形成合力,从而整体推进工作。”浙江高院民一庭负责人蒋卫宇说,齐奇上任伊始就提出要重视基层司法,一竿子到底抓法庭,要求各业务庭腾出1/3的人力、精力搞调研指导,运用指导性意见、会议纪要、法官咨询交流平台等多种载体,帮助基层法官解决难题,推动工作上台阶,凡基层法官来信,每信必回,至今已回信266件。

  跟随大法官步伐,浙江高院领导利用调研机会检查回访人民法庭,民一庭每年对全省人民法庭随机抽查,明察暗访后逐一点评,全省通报。齐奇对此很是欣慰:“我们一起努力,年年暗访、检查,坚持数年,必有建树,必上台阶。”

  “基层司法”作为浙江“八项司法”之一,已扎根全省三级法院领导思路。温州中院针对全市28个人民法庭中23个亟须新建或改建的情况,成立法庭工作领导小组,两次专题向市委报告,使法庭建设纳入《温州市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进入县市区政法工作的年度考核,限时完成。面对征地、资金困难等,时任温州中院院长的崔盛刚多次深入一线,邀请党政领导现场办公,争取到省高院拨款1690万元、温州市级财政拨款1350万元、县级政府拨款6000多万元。五年来,新建成人民法庭用房11个、扩建2个、在建7个,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 洞头县法院大门法庭成为大门岛的标志性建筑。同时,遵循乡土社会实际,温州中院出台“人民法庭便民诉讼二十条”,在全市推广午间法庭、夜间法庭和节假日法庭,设立审判站点,开展巡回审判,方便群众诉讼。

  舟山是我国唯一一个由群岛组成的海上城市,境内1390个岛屿星罗棋布。全市14个人民法庭,分布在大小海岛上。“海岛渔区的特点决定了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性,法庭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海岛和谐,关系到平安舟山的建设。”在时任舟山中院院长何鑑伟的推动下,在舟山市委专门下发《关于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意见》27条,市财政拨出900万元专项资金重建9个法庭。随后,舟山中院以14个法庭为平台,建立“网格化管理”对接工作机制,向各网格派出定点联系法官80余名,参与地方党委、政府牵头的网格服务团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把人民法庭在服务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作用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基层法院作为人民法庭的直接“指挥”,在调兵遣将、运送粮草等方面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嵊州法院规定,所有中层干部都必须有法庭工作经历,年度考核评比先进时专门留出一定名额给法庭。

  2005年以来,全省法庭庭长享受副科级职级待遇,人民法庭审判人员全员轮训;所有法庭配备安保设备、警车、法警或安保人员,建立完善局域网,提高电子签章利用率,共建成数字法庭403个。近5年来拨付人民法庭建设专项资金2.6亿元,新建59个法庭,新增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全省人民法庭平均建筑面积达到1605平方米,其中高于国家“两庭”建设基本标准的173个,占人民法庭总数的77.9%。

  节节提升的“两大载体”

  为加强对法庭工作归口管理,浙江高院去年专门定编定人成立基层工作处。今年起,对全省222个人民法庭审判质效数据实行单独考评,让各法庭更好的看清楚工作强弱项,在全省上下左右所处的位置和差距。这也是法庭考评的重要依据。

  让全省法庭同台竞技是浙江人民法庭建设不断攀登新高的关键所在。争创省级“五好人民法庭”和“模范五好法庭”是法庭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

  1988年,袁芳烈到任浙江高院院长,开启了“两庭建设”工作。当时“办公没有桌,睡觉没有窝,吃饭没有锅”的状况比比皆是,直接损害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在群众中的形象。一场以“思想作风好、完成任务好、团结协作好、遵纪守法好、装备管理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法庭”争创活动在全省法庭紧锣密鼓地展开。

  浙江三级法院普遍成立了由院领导挂帅、中层领导参加的法庭工作和争创活动领导小组,相关业务部门设立法庭工作指导组。一个高院抓全面、中院抓条块、基层法院抓实施,以及院长亲自抓、分管副院长具体抓、民庭协助抓、其他部门支持抓的争创活动管理体系形成了。

  随着争创“五好法庭”活动与时俱进,细则越来越细,标准越来越高,全省各地“心往法庭想,腿往法庭跑,人往法庭派,钱往法庭花”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到2002年,全省80%以上的法庭都已达标。

  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创“模范五好法庭”适时推出。“五好法庭只是达标,模范五好是好中评优,是精品和楷模。”蒋卫宇说,如今,全省法院“五好法庭”已实现满堂红,这就犹如麦当劳,一套标准化流程造就了汉堡包巨人。但模范五好更要强调先进性、模范性。

  模范五好法庭,在工作实绩、队伍建设、物资装备方面有些硬指标。这些指标在适用10年后,2011年底,浙江高院进行修改,并采用“流动红旗制”,固定总数,根据审判质效数据客观量化分值,交叉考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浙江高院专门成立考核小组,分别进行实地考核,征求人大等有关部门意见,走访有关案件当事人,抽查各类案件,检查各种账簿册本,查看法庭内务外貌等,最后根据总分排名评优,并公示表彰。但荣誉牌绝非“永久牌”,一旦在检查回访中发现问题,将被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取消荣誉称号。

  “模范五好法庭”每两年考评一次。为确保考评数据的真实性,浙江高院规定,有隐瞒违法违纪事件或因管理不严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或者对考评数据弄虚作假的,不仅取消其参评资格,还通报批评相关法庭、基层法院及中院,取消其下一年度的参评资格。

  “争创活动的开展,从纵向上看,有利于上下级法院沟通,省高院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考核,不仅能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材料,还可对法庭具体困难进行研究协调,真正实现三级法院齐抓共管、相互提升的局面。从横向看,有利于不同法庭在共同平台上沟通学习,更重要的是,各级法院和人民法庭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上有了着力点。”齐奇说。

  良性互动的“三种关系”

  随着基层司法日益深入,浙江法院工作呈现出扩散的“蝴蝶效应”,在基层基础建设上推动了全省法庭之间、法院与法庭之间以及法庭与基层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

  全省222个法庭同台竞技,一种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油然而生,审判质效指标数据逐年优化。去年全省人民法庭法官年人均结案179件,最高达450件,上诉率仅为3.7%,二审改发率8.0%,许多法庭实现“零发回”、“零改判”。基层法院也借此统筹法庭之间关系,实现各法庭均衡发展。其中杭州萧山区法院和绍兴县法院依托审判质效评估体系,实行岗位分类考核,分解质效数据责任,推行法庭管理物业化和诉讼服务规范化,物业全天候保洁和诉讼服务定岗、定人、定责,辖区三个法庭都被授予“模范五好法庭”,实现“满堂红”。

  人民法庭逐渐成为浙江法院审判人才的培育基地,管理人才的锻炼平台,近五年来,全省共有20余名法庭庭长被提拔为院领导,40余名法庭审判人员走上法院中层领导岗位,法庭更具吸引力。浙江高院定期对现在法庭岗位上满20年的资深法官颁发荣誉证书。杭州中院每年新招录研究生都被派驻法庭接受基层淬炼,也成为基层法院老中青梯次队伍中的新鲜血液。为让年轻干警更快融入法庭的乡土氛围,桐乡法院专门购置发放《桐乡方言》,邀请行家讲授方言规律,并对资深法官和青年干警结对实行半年双向考核。该院3名副院长都是法庭庭长出身。

  随着从乡土迈向现代,法庭作用日益出挑,在基层司法与基层组织的良性互动中,短板互结变长板,推动基层社会矛盾有效化解。余杭区法院开始了欲取之先给之的务实调研之路,将基层司法的核心内容(如审判)留给法院和法庭,而非核心职能(如送达)则由基层法院与基层组织共同承担,良性互动使司法资源与民间资源互补,形成司法服务与社会管理的整体合力。

  萧山经济正处高速发展期,重点项目分布广,拆迁安置任务重,矛盾纠纷增多。为此,萧山三个人民法庭主动定点联系工作,摸清辖区情况,提前预警建议,两年来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34条建议意见,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

  温岭市箬横镇党委书记林建敏以前认为人民法庭不如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重要,直到担任镇长后改变了认识。2007年一起事件让他记忆犹新。

  当时,某企业老板出逃的消息传出,来自外省的247名农民工打着横幅,聚集在镇政府门口。当派出所、司法所都赶过来劝说无效,又不能采取强制措施时,法庭负责人建议:“镇政府先垫付工资款,法庭立马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顺着这思路,法庭的同志一直忙到深夜。“事情圆满解决,使我重新审视法庭。”

  在箬横法庭新大楼建设时,镇政府全额减免25万元建设配套费,出资37万多元缴纳征地费和改善法庭设施。如今,每年给予5万元专项调解基金,近两年2名驻庭协助调解员参与调解成功200多件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林建敏自豪地告诉记者:“我在箬横这么多年,还从未有人投诉法庭干警。”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