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托起迷途少年的明天
——记湖北省通城县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庭长毛丽霞
2012-02-27 16:07:57 | 来源:中国法院网湖北频道 | 作者:佘建兰
2012年2月8日,中央文明委在京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会议表彰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其中,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庭长毛丽霞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
判后寄语:温情勉励失足少年
“珍惜机会,重新做人,社会不会放弃你,你也不要放弃自己。”
“父母养育不容易,记得多陪陪他们。”
……
这不是普通的谈心,而是附在法院判决书后面的一段段“寄语”。在咸宁市通城县人民法院少年法庭,这种为未成年人犯写“判后寄语”的做法,已经延续了七八年。
打造“温情法庭”,一直是庭长毛丽霞的工作目标。“我从来没把他们看成‘罪犯’,他们就是学坏了的孩子,需要大人拉一把。”2006年,她担任少年法庭庭长后经手办理的涉少案件有520多件,但她琢磨最多的不单纯是办案,而是如何用“心”去感化每一个未成年人犯。
“孩子们也许读不懂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但我相信,他们一定看得懂这些用心写成的带着温度的文字。”为了达到好的审判效果,在毛丽霞审理涉少的行政、民事案件中,创新引进了《判后寄语》的作法:在严肃的判决书后,附上一段温情的法官寄语,向双方当事人提出希望和要求,以达到既化解当事人愤怒不平,又抚慰、教育当事人的目的。
在毛丽霞的倡导带动下,通城少年法庭作出的判决书中,超过一半都有“判后寄语”。
大爱无声:真情倾注审判事业
1986年7月分配到通城县法院后,毛丽霞担任过法院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一干就是20多年。期间,她先后多次被评为通城县法院先进工作者、县法院优秀党员,“综合治理先进个人”,“优秀法官”,“人民满意法官”等。2006年2月,又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先进个人称号……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真情付出。
在毛丽霞心中,法官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1986年7月,刚满18岁的她满怀无比激动与热爱的心情走上了法院工作岗位,从此与法律结下不解之缘。从穿上法官服的那一刻,她就暗自下了决心: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定要当一名称职的人民法官,对得起国徽和天平的庄严。二十多年来,她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刑事审判和其他审判工作相比,要求更为严谨,更为细致,从被分配到刑事审判线后,她从不叫苦叫累,也从未申请过调换岗位,始终对刑事审判工作充满了饱满的热情。她从没有忘记过自已肩上的责任,时刻提醒自己:既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纵一个罪犯,把好案件质量关尤为重要。任书记员期间,毛丽霞就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庭审记录一丝不苟,认真仔细,从不出差错;案卷归档整整齐齐,有条不紊;法律文书字斟句酌,送达准确无误。
在多年的审判实践中,她还积累了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审判实践工作经验。案件一到手,她就忙于阅卷,调查取证,开庭审理,调解纠纷,起草法律文书,争取早日结案,避免在押人犯超期羁押,确保自已承办的案件从不出现超审限现象。她坚持不懈抓自身素质的提高,学习从不放松。每当走进她的办公室时,她不是在埋头看卷宗,就是在啃业务书籍。有时工作时间不够用,就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在家里写审理报告,用她的话说就是:每做一件事,就要把一件事做好。庭室没有交通工具,无论外出开会、调查和回访,碰到崎岖的山路或去稍远偏僻的乡村,她从不要院机关派车更不租车,总是尽可能地为节约每一分钱不惜辛苦自己。她总是说:“办案经费紧张,能省的则省。”
酸甜苦辣:兢兢业业舍“小家”
作为女性,因生理上的不适、家庭琐事的纠缠,其工作压力在某些程度上要大于男性,可是在毛丽霞的考勤簿上,从没有事假、病假。由于丈夫忙于生意经常出差在外,儿子自幼就随住在爷爷、奶奶家。在儿子的心目中,妈妈总是那么忙, 一心只扑在工作上,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别说是照管自己的生活,连陪伴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有一次,年幼的儿子生病住院,她手头正因一件重婚案需要外出调查,顾不上生病的儿子,第二天她就踏上了去往南昌的路途,只能晚上抽空通过电话问候儿子的病情,儿子在电话中哭喊着:“妈妈,你快点回来,我害怕。”听到电话中患病的儿子微弱的声音,毛丽霞的眼睛不禁湿润了,她无话可说,在儿子最需要她的时候都不能留在他身边,她深深感到自责,认为自已是一位不称职的母亲,愧疚自己无法弥补作为母亲所应给予孩子的爱,但她却无悔于审判工作,无愧于法律。
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润无声
1998年通城法院率先成立了少年刑事审判庭,毛丽霞又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涉少审判工作。看到一个个涉世未深而步入歧途的未成年人站在刑事被告席上,她深深感到惋惜和痛心。她想到自已不仅是一位法官,还是一名女性,更是一位母亲,该如何把这些懵懂的孩子从悬崖边上拉回来,她注重的是“情”与“法”的有机结合,注重从查清每一个少年犯的犯罪成因入手,以“攻心法”去教育引导每个不同的少年犯。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用耐心细致的真心、和风细雨的言语和母性特有的细腻尽最大能力去教育、感化、挽救犯罪的未成年人,尽力为失足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为他们找回失落的青春年华。
在审理李某抢劫一案中,毛丽霞发现李某是个苦命的孩子,17岁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坎坷、怨恨。其父母早年离异,他被判归父亲抚养,母亲外出打工一直杳无音信,因寂寞难耐的父亲在外又找了一个后妈,为了不惊扰自已的二人世界,父亲在外给他租了一间房子单独住。缺少亲情和温暖的孩子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最终因厌学而流浪社会,竟而走上犯罪道路。毛丽霞了解到李某的成长经历后,多次找到李某的父亲与其交心谈心,指责其没能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和义务,劝其多给予孩子温暖、关爱,并将父亲带到监狱与被告人李某见面。看到憔悴、木讷、泪流满面的孩子,父亲的心颤抖了,法官的真情和儿子的悔恨泪水感动了父亲,唤回了父亲内心深处失落的灵魂,李某的父亲主动承认了自已作为家长在父爱与教育上的缺失,要求法官从轻处罚其儿子,给其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法庭上,父亲表示今后一定要给予孩子以关爱,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要尽到自已的监护责任。李某也当庭痛哭流泪,久违的父子亲情在庄严的法庭上又复苏了。毛丽霞认为,孩子接受教育后思想有很大的触动,确有悔改表现,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从轻判处,给了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刑释后,父亲帮其联系了一份临时工作,李某从此改掉了夜不归宿的坏习惯,父子情更深了。
定期回访:爱的阳光勤播撒
二十年多来,毛丽霞所办理的520余件刑事案件,没有一件是冤、假、错案,没有一件发回重审、改判案件。其中,200多名未成年人走向社会就业,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在她的办公桌里可以发现一大本记录所有未成年罪犯的通讯录和一本抄摘着有关青少年教育经验的摘录笔记本。对判后的犯罪未成年人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回访成了她审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刚刚刑释的少年犯易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刑,出监后毛丽霞四处打听他的情况,当通过电话询问到易某在长沙一酒店打工时,毛丽霞仍然不放心,亲自找到易某家,给其送去了《美味粤菜》等有关烹调书籍。当从易某父亲那里了解得知易某被长沙一大酒店聘用为厨师,表现非常好,打工短短几个月后就给家里寄来了几千元生活费,还与一位一起打工的姑娘相爱结婚,她一颗牵挂的心才算落了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毛丽霞就是这样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和牵挂的。
2004年初,少年刑事审判庭更名为少年法庭,并扩大了受案范围,包括对涉少的民(商)事、行政案件的审判,这意味着不仅是教育、挽救、感化失足未成年人,对那些受了伤害的未成年人也要给予关爱。
未成年人吴某的亲生父亲早逝,母亲长年在外打工养家糊口,自已随同继父在家生活。在她年仅11岁时被继父奸淫,持续时间长达六年之久,一直不敢告发,后因怀孕堕胎而发案,吴某更是觉得无脸见人,平日很少出门,没有生活信心。得知情况后,毛丽霞主动找到吴某母女俩做思想工作,要其母亲注重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并告知她不要因为忙于生计而忽视了女儿的成长环境,语重心长地开导吴某要面对现实,放下思想包袱,学会保护自己,更要振作精神去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通过交心谈心,母女俩深受感动,吴某决定外出学艺挣钱供弟弟读书,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不久,吴某在一美容厅找到了职业,每月能拿到一份颇丰的薪金。毛丽霞就是这样用一席席温馨的话语如涓涓细流般流入到无知孩子们的心田,以耐心真诚的疏导点亮他们的心灯,指引着他们未来的生活道路。
每逢节假日,是朋友聚会、亲人团圆的好时光,毛丽霞却没有忘记在押的少年犯。少年犯谭某因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因其家境贫寒,父亲有疯癫病,全家仅靠母亲擦皮鞋为生,服刑临走前没有一个家人去探监看望他,毛丽霞代表亲属给他送去了食品和保暖鞋,叮嘱他在监狱内要反省自责,悔罪服法,爱护身体,争取法律的从轻处理。她细腻的温情让孩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谭某动情地鞠了一躬,眼含泪水真情地呼出:“法官妈妈,谢谢你!”谭某在监狱服刑期间,给毛丽霞寄来一封长长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毛庭长,您给我那实实在在的关心、贴近肺腑的话语已深入自己的内心不可忘怀,我对自己的改造无怨无悔,自已的过错应由自已承担,我将努力洗净自已的污点,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我只求能得到家人、社会的认可……”。2006年11月,谭某因表现突出获得监狱减刑三个月提前释放,回家和亲人团聚了。毛丽霞的心里又多了一份安慰。
铁肩道义:心底无私天地宽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无数个幸福的家庭才能构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给未来增加一份光明是我们少年法庭法官的神圣职贵。”毛丽霞以此作为自已的座右铭,时刻把法官公平和正义铭记在心头。
未成年人心理、生理尚未发育成熟,对法庭“居高临下”的审判环境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和紧张情绪,不利于开展法庭教育。为此,毛丽霞在少年审判中创新引入“圆桌审判”的庭审方式,并邀请具备未成年人教育经验的专业人员陪审,实行庭前“三见面”,并制作未成年被告人个体情况社会调查报告、未成年人犯庭后调查问卷,将法庭的法制教育与家长的情感教育融为一体,给少年犯以强烈的心理震撼。
毛丽霞在办案中始终保持着法官职业操守,注重廉洁自律,做到公私分明。一次,在办理一件引诱妇女卖淫案过程中,被告人袁某非本地人,她根据犯罪从轻情节,对被告袁某从轻判处有期徒刑后,被告人的父亲为了报答轻判之恩,判后找到毛丽霞的家,坚持要将一个红包塞到她手上,她果断拒绝说:“从轻判处是依据法律规定给的,不是我个人给的,你不用感什么恩!”袁父说:“毛法官,你就收下吧!反正案件已结了,我们只是表示一下感谢的心意!”说完,硬是将“红包”丢到她的家里,毛丽霞二话没说,第二天将礼金直接交至院财务处抵作被告人袁某的罚金,毛丽霞的心里也踏实了。
为了使更多的青少年认识和远离犯罪,毛丽霞努力做好延伸教育工作,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协同县妇联、团委、教育局在四所中小学校建立了法制教学基地.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教育学生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毛丽霞平时除了给学生上法制课外,还利用青少年模拟法庭、图片展览、法律知识竞赛、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课堂。
如今,通城县少年法庭在毛丽霞同志的带领下,取得了瞩目的工作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人民法院报》、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楚天金报》、《咸宁日报》先后相继采访报道了其庭室工作成绩。2005年以来,通城县少年法庭先后被评为:县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市级模范单位、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
判后寄语:温情勉励失足少年
“珍惜机会,重新做人,社会不会放弃你,你也不要放弃自己。”
“父母养育不容易,记得多陪陪他们。”
……
这不是普通的谈心,而是附在法院判决书后面的一段段“寄语”。在咸宁市通城县人民法院少年法庭,这种为未成年人犯写“判后寄语”的做法,已经延续了七八年。
打造“温情法庭”,一直是庭长毛丽霞的工作目标。“我从来没把他们看成‘罪犯’,他们就是学坏了的孩子,需要大人拉一把。”2006年,她担任少年法庭庭长后经手办理的涉少案件有520多件,但她琢磨最多的不单纯是办案,而是如何用“心”去感化每一个未成年人犯。
“孩子们也许读不懂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但我相信,他们一定看得懂这些用心写成的带着温度的文字。”为了达到好的审判效果,在毛丽霞审理涉少的行政、民事案件中,创新引进了《判后寄语》的作法:在严肃的判决书后,附上一段温情的法官寄语,向双方当事人提出希望和要求,以达到既化解当事人愤怒不平,又抚慰、教育当事人的目的。
在毛丽霞的倡导带动下,通城少年法庭作出的判决书中,超过一半都有“判后寄语”。
大爱无声:真情倾注审判事业
1986年7月分配到通城县法院后,毛丽霞担任过法院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一干就是20多年。期间,她先后多次被评为通城县法院先进工作者、县法院优秀党员,“综合治理先进个人”,“优秀法官”,“人民满意法官”等。2006年2月,又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先进个人称号……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真情付出。
在毛丽霞心中,法官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1986年7月,刚满18岁的她满怀无比激动与热爱的心情走上了法院工作岗位,从此与法律结下不解之缘。从穿上法官服的那一刻,她就暗自下了决心: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定要当一名称职的人民法官,对得起国徽和天平的庄严。二十多年来,她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刑事审判和其他审判工作相比,要求更为严谨,更为细致,从被分配到刑事审判线后,她从不叫苦叫累,也从未申请过调换岗位,始终对刑事审判工作充满了饱满的热情。她从没有忘记过自已肩上的责任,时刻提醒自己:既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纵一个罪犯,把好案件质量关尤为重要。任书记员期间,毛丽霞就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庭审记录一丝不苟,认真仔细,从不出差错;案卷归档整整齐齐,有条不紊;法律文书字斟句酌,送达准确无误。
在多年的审判实践中,她还积累了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审判实践工作经验。案件一到手,她就忙于阅卷,调查取证,开庭审理,调解纠纷,起草法律文书,争取早日结案,避免在押人犯超期羁押,确保自已承办的案件从不出现超审限现象。她坚持不懈抓自身素质的提高,学习从不放松。每当走进她的办公室时,她不是在埋头看卷宗,就是在啃业务书籍。有时工作时间不够用,就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在家里写审理报告,用她的话说就是:每做一件事,就要把一件事做好。庭室没有交通工具,无论外出开会、调查和回访,碰到崎岖的山路或去稍远偏僻的乡村,她从不要院机关派车更不租车,总是尽可能地为节约每一分钱不惜辛苦自己。她总是说:“办案经费紧张,能省的则省。”
酸甜苦辣:兢兢业业舍“小家”
作为女性,因生理上的不适、家庭琐事的纠缠,其工作压力在某些程度上要大于男性,可是在毛丽霞的考勤簿上,从没有事假、病假。由于丈夫忙于生意经常出差在外,儿子自幼就随住在爷爷、奶奶家。在儿子的心目中,妈妈总是那么忙, 一心只扑在工作上,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别说是照管自己的生活,连陪伴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有一次,年幼的儿子生病住院,她手头正因一件重婚案需要外出调查,顾不上生病的儿子,第二天她就踏上了去往南昌的路途,只能晚上抽空通过电话问候儿子的病情,儿子在电话中哭喊着:“妈妈,你快点回来,我害怕。”听到电话中患病的儿子微弱的声音,毛丽霞的眼睛不禁湿润了,她无话可说,在儿子最需要她的时候都不能留在他身边,她深深感到自责,认为自已是一位不称职的母亲,愧疚自己无法弥补作为母亲所应给予孩子的爱,但她却无悔于审判工作,无愧于法律。
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润无声
1998年通城法院率先成立了少年刑事审判庭,毛丽霞又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涉少审判工作。看到一个个涉世未深而步入歧途的未成年人站在刑事被告席上,她深深感到惋惜和痛心。她想到自已不仅是一位法官,还是一名女性,更是一位母亲,该如何把这些懵懂的孩子从悬崖边上拉回来,她注重的是“情”与“法”的有机结合,注重从查清每一个少年犯的犯罪成因入手,以“攻心法”去教育引导每个不同的少年犯。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用耐心细致的真心、和风细雨的言语和母性特有的细腻尽最大能力去教育、感化、挽救犯罪的未成年人,尽力为失足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为他们找回失落的青春年华。
在审理李某抢劫一案中,毛丽霞发现李某是个苦命的孩子,17岁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坎坷、怨恨。其父母早年离异,他被判归父亲抚养,母亲外出打工一直杳无音信,因寂寞难耐的父亲在外又找了一个后妈,为了不惊扰自已的二人世界,父亲在外给他租了一间房子单独住。缺少亲情和温暖的孩子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最终因厌学而流浪社会,竟而走上犯罪道路。毛丽霞了解到李某的成长经历后,多次找到李某的父亲与其交心谈心,指责其没能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和义务,劝其多给予孩子温暖、关爱,并将父亲带到监狱与被告人李某见面。看到憔悴、木讷、泪流满面的孩子,父亲的心颤抖了,法官的真情和儿子的悔恨泪水感动了父亲,唤回了父亲内心深处失落的灵魂,李某的父亲主动承认了自已作为家长在父爱与教育上的缺失,要求法官从轻处罚其儿子,给其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法庭上,父亲表示今后一定要给予孩子以关爱,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要尽到自已的监护责任。李某也当庭痛哭流泪,久违的父子亲情在庄严的法庭上又复苏了。毛丽霞认为,孩子接受教育后思想有很大的触动,确有悔改表现,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从轻判处,给了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刑释后,父亲帮其联系了一份临时工作,李某从此改掉了夜不归宿的坏习惯,父子情更深了。
定期回访:爱的阳光勤播撒
二十年多来,毛丽霞所办理的520余件刑事案件,没有一件是冤、假、错案,没有一件发回重审、改判案件。其中,200多名未成年人走向社会就业,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在她的办公桌里可以发现一大本记录所有未成年罪犯的通讯录和一本抄摘着有关青少年教育经验的摘录笔记本。对判后的犯罪未成年人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回访成了她审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刚刚刑释的少年犯易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刑,出监后毛丽霞四处打听他的情况,当通过电话询问到易某在长沙一酒店打工时,毛丽霞仍然不放心,亲自找到易某家,给其送去了《美味粤菜》等有关烹调书籍。当从易某父亲那里了解得知易某被长沙一大酒店聘用为厨师,表现非常好,打工短短几个月后就给家里寄来了几千元生活费,还与一位一起打工的姑娘相爱结婚,她一颗牵挂的心才算落了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毛丽霞就是这样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和牵挂的。
2004年初,少年刑事审判庭更名为少年法庭,并扩大了受案范围,包括对涉少的民(商)事、行政案件的审判,这意味着不仅是教育、挽救、感化失足未成年人,对那些受了伤害的未成年人也要给予关爱。
未成年人吴某的亲生父亲早逝,母亲长年在外打工养家糊口,自已随同继父在家生活。在她年仅11岁时被继父奸淫,持续时间长达六年之久,一直不敢告发,后因怀孕堕胎而发案,吴某更是觉得无脸见人,平日很少出门,没有生活信心。得知情况后,毛丽霞主动找到吴某母女俩做思想工作,要其母亲注重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并告知她不要因为忙于生计而忽视了女儿的成长环境,语重心长地开导吴某要面对现实,放下思想包袱,学会保护自己,更要振作精神去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通过交心谈心,母女俩深受感动,吴某决定外出学艺挣钱供弟弟读书,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不久,吴某在一美容厅找到了职业,每月能拿到一份颇丰的薪金。毛丽霞就是这样用一席席温馨的话语如涓涓细流般流入到无知孩子们的心田,以耐心真诚的疏导点亮他们的心灯,指引着他们未来的生活道路。
每逢节假日,是朋友聚会、亲人团圆的好时光,毛丽霞却没有忘记在押的少年犯。少年犯谭某因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因其家境贫寒,父亲有疯癫病,全家仅靠母亲擦皮鞋为生,服刑临走前没有一个家人去探监看望他,毛丽霞代表亲属给他送去了食品和保暖鞋,叮嘱他在监狱内要反省自责,悔罪服法,爱护身体,争取法律的从轻处理。她细腻的温情让孩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谭某动情地鞠了一躬,眼含泪水真情地呼出:“法官妈妈,谢谢你!”谭某在监狱服刑期间,给毛丽霞寄来一封长长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毛庭长,您给我那实实在在的关心、贴近肺腑的话语已深入自己的内心不可忘怀,我对自己的改造无怨无悔,自已的过错应由自已承担,我将努力洗净自已的污点,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我只求能得到家人、社会的认可……”。2006年11月,谭某因表现突出获得监狱减刑三个月提前释放,回家和亲人团聚了。毛丽霞的心里又多了一份安慰。
铁肩道义:心底无私天地宽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无数个幸福的家庭才能构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给未来增加一份光明是我们少年法庭法官的神圣职贵。”毛丽霞以此作为自已的座右铭,时刻把法官公平和正义铭记在心头。
未成年人心理、生理尚未发育成熟,对法庭“居高临下”的审判环境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和紧张情绪,不利于开展法庭教育。为此,毛丽霞在少年审判中创新引入“圆桌审判”的庭审方式,并邀请具备未成年人教育经验的专业人员陪审,实行庭前“三见面”,并制作未成年被告人个体情况社会调查报告、未成年人犯庭后调查问卷,将法庭的法制教育与家长的情感教育融为一体,给少年犯以强烈的心理震撼。
毛丽霞在办案中始终保持着法官职业操守,注重廉洁自律,做到公私分明。一次,在办理一件引诱妇女卖淫案过程中,被告人袁某非本地人,她根据犯罪从轻情节,对被告袁某从轻判处有期徒刑后,被告人的父亲为了报答轻判之恩,判后找到毛丽霞的家,坚持要将一个红包塞到她手上,她果断拒绝说:“从轻判处是依据法律规定给的,不是我个人给的,你不用感什么恩!”袁父说:“毛法官,你就收下吧!反正案件已结了,我们只是表示一下感谢的心意!”说完,硬是将“红包”丢到她的家里,毛丽霞二话没说,第二天将礼金直接交至院财务处抵作被告人袁某的罚金,毛丽霞的心里也踏实了。
为了使更多的青少年认识和远离犯罪,毛丽霞努力做好延伸教育工作,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协同县妇联、团委、教育局在四所中小学校建立了法制教学基地.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教育学生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毛丽霞平时除了给学生上法制课外,还利用青少年模拟法庭、图片展览、法律知识竞赛、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课堂。
如今,通城县少年法庭在毛丽霞同志的带领下,取得了瞩目的工作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人民法院报》、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楚天金报》、《咸宁日报》先后相继采访报道了其庭室工作成绩。2005年以来,通城县少年法庭先后被评为:县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市级模范单位、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