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延续生命的希望
——记甘肃公务员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豆丽娟
2012-01-16 15:11:4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潘静 李洋
当粗如圆珠笔芯般的针头刺破肌肤,滑入血管的瞬间,年仅28岁的年轻法官豆丽娟感受到了锥心般的疼痛。看着鲜艳、浓稠的健康血液顺着仪器分离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时,能拯救一个年轻生命的成就感令她觉得疼痛又不是那么难忍了……
豆丽娟,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甘肃公务员队伍中第一个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公职人员。
“这个女孩太了不起了,淡定、勇敢、毅力超强,是我见过意志最坚强的捐献者”
2011年12月2日,在甘肃省红十字会的安排下,豆丽娟前往广州军区总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手术。
采集造血干细胞前必须注射动员剂,12月3日开始注射动员剂,连续注射6天,豆丽娟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疲惫、头痛、腰背酸痛,但她没有丝毫的怨言和动摇,忍受着越来越严重的不适反应,坚持完成了8针动员剂的注射。
12月7日上午她踏入造血干细胞无菌采集室,当看到轰轰作响的血液分离机,她的内心感到有些紧张。但当她想到这是在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时,她没有退缩。采集造血干细胞悬液长达近6个小时,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多,血液分离机将她的血液进行着分离,她全身的血液在密闭环境下体外循环了4次,终于提取出了造血干细胞悬液100毫升,满足需求的造血干细胞也被成功分离,紧接着,干细胞成功移入受捐者体内。但是,由于患者和她的体重相差比较大,第一次采集得到的造血干细胞根本不够患者的需求,当医生告知她需要做第二次造血干细胞采集时,她想到“我若放弃,就等于放弃了受捐者的生命”,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12月8日上午8点30分,血液分离机再次开始运转,豆丽娟体内的血液开始再次进行体外循环,又从她的血液中提取出了造血干细胞悬液100毫升,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量远远超过其他捐献者,两次共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悬液200毫升。
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医生说:“这个女孩太了不起了,淡定、勇敢、毅力超强,是我见过意志最坚强的捐献者。”
“我用8年时间,等到了只有十万分之一机会的善缘,我真幸运”
从志愿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骨髓)捐献志愿者到正式实施捐献,豆丽娟等了8年。
2003年,20岁的豆丽娟被一篇短文中痛失重病孩子母亲的揪心痛楚所触动,她萌生了想为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份力的念头。于是,豆丽娟走上了她曾多次献血的义务献血车,详细询问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情况,但由于当时的豆丽娟还是一名学生,没有一个长期的固定居所,成为志愿者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但在大学学习期间,她就先后四次义务献血。
3年后,已经成为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法院法官的豆丽娟,再一次走上了义务献血车,将自己的名字和血样留在了中华骨髓库甘肃分库的记录中,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1年8月2日上午,豆丽娟接到一个电话:“豆丽娟您好,您和一个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是否愿意再进行高配,您有一周的时间请慎重考虑。”打电话的是甘肃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高霄华。
接到电话后,豆丽娟有点吃惊,有点意外,因为她知道非亲缘之间的配对成功率仅有十万分之一,而这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善缘竟然真实的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当然愿意。”随后的一切十分顺利,高配成功、体检通过,并正式确定了捐献时间。豆丽娟成为甘肃省公务员队伍中第一个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公职人员。
“骨髓配型的吻合概率是极小的,我用8年时间,等到了只有十万分之一机会的善缘,我真幸运。”豆丽娟这样说。
“听到她还要捐第二次干细胞,不光我和她爸,就是她姨、家里的亲戚,一个晚上都没睡觉”
豆丽娟回家了。由于与接受者体重相差过大,豆丽娟在经过两次捐献之后,身上留下了差不多20多个大大小小的针孔,免疫力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
记者面前的豆丽娟,安静、沉稳,可能是因为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脸色有些发黄。
“说实话,你怕吗?”
“怕倒谈不上,就是有些紧张。”谈话间,豆丽娟脸上挂着笑容。“在志愿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加入前,深思熟虑;加入后,义无反顾。’因为捐献者一旦反悔,对于受捐家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她笑着说,如果反悔自己的良心会受到谴责,因为等着她的是一个才20岁的鲜活的生命,她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胆怯,而让一个已经看到希望的生命再次走入绝望。
在广州全程陪同在豆丽娟身边的是她的好同事、好朋友任燕。想起走进采集室自己和任燕的表现,豆丽娟忍不住笑出了声。那是因为当她与任燕站在采集室门口时,被面前那个貌似冰箱的采集仪器所发出的轰响声震住了,感到紧张的豆丽娟轻轻的握住了任燕的手,无意识的说了句“好像绞肉机啊”。听到这句形容,原本就有些颤抖的任燕更加的紧张,她紧紧地抱住了豆丽娟,轻轻地拍着丽娟的背,安慰着这个才28岁的勇敢女孩。
一直到前期检查全部完成,豆丽娟即将走上飞机前,她才给妈妈打了电话,告诉妈妈她要去广州的目的,妈妈回想起她接到电话时的情形,眼里仍泛起了泪花:豆丽娟从小身体就不好,经常感冒、发烧,还住过两次院,她去做的是好事,我也不会拦着她,可当妈的就是放心不下,听到她还要捐第二次干细胞,不光我和她爸,就是她姨、家里的亲戚,一个晚上都没睡觉!
豆丽娟是2006年12月通过全省公务员招考招录到兰州市七里河区法院工作的,现担任民事审判第二庭助理审判员。庭里的人提起她都说:“那是个内向、文静的姑娘,没想到干了这么勇敢的事!”豆丽娟她担任书记员时,参加庭审记录800多次,整理装订卷宗1000多宗;2011年担任助理审判员以来,协助庭长办理民商事案件14件,所办案件调撤率达80%以上,所办案件无一件上诉、申诉和信访。她兴趣广泛,2009年在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的庆祝建国6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中,她创作的诗歌《长歌行》获得二等奖。她还积极踊跃参加院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在2010年全院书记员庭审记录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去年12月14日,甘肃省副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咸辉接见了捐献造血干细胞顺利归来的豆丽娟,并向她颁发了“甘肃省红十字会博爱金奖”。兰州中院拟于近期号召全市法院干警向她学习。
面对越来越多的荣誉,豆丽娟却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我希望通过我这个例子,让更多的人看到捐献骨髓其实并不可怕,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捐献骨髓志愿者的队伍,让更多的人有延续生命的希望!
豆丽娟,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甘肃公务员队伍中第一个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公职人员。
“这个女孩太了不起了,淡定、勇敢、毅力超强,是我见过意志最坚强的捐献者”
2011年12月2日,在甘肃省红十字会的安排下,豆丽娟前往广州军区总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手术。
采集造血干细胞前必须注射动员剂,12月3日开始注射动员剂,连续注射6天,豆丽娟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疲惫、头痛、腰背酸痛,但她没有丝毫的怨言和动摇,忍受着越来越严重的不适反应,坚持完成了8针动员剂的注射。
12月7日上午她踏入造血干细胞无菌采集室,当看到轰轰作响的血液分离机,她的内心感到有些紧张。但当她想到这是在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时,她没有退缩。采集造血干细胞悬液长达近6个小时,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多,血液分离机将她的血液进行着分离,她全身的血液在密闭环境下体外循环了4次,终于提取出了造血干细胞悬液100毫升,满足需求的造血干细胞也被成功分离,紧接着,干细胞成功移入受捐者体内。但是,由于患者和她的体重相差比较大,第一次采集得到的造血干细胞根本不够患者的需求,当医生告知她需要做第二次造血干细胞采集时,她想到“我若放弃,就等于放弃了受捐者的生命”,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12月8日上午8点30分,血液分离机再次开始运转,豆丽娟体内的血液开始再次进行体外循环,又从她的血液中提取出了造血干细胞悬液100毫升,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量远远超过其他捐献者,两次共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悬液200毫升。
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医生说:“这个女孩太了不起了,淡定、勇敢、毅力超强,是我见过意志最坚强的捐献者。”
“我用8年时间,等到了只有十万分之一机会的善缘,我真幸运”
从志愿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骨髓)捐献志愿者到正式实施捐献,豆丽娟等了8年。
2003年,20岁的豆丽娟被一篇短文中痛失重病孩子母亲的揪心痛楚所触动,她萌生了想为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份力的念头。于是,豆丽娟走上了她曾多次献血的义务献血车,详细询问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情况,但由于当时的豆丽娟还是一名学生,没有一个长期的固定居所,成为志愿者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但在大学学习期间,她就先后四次义务献血。
3年后,已经成为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法院法官的豆丽娟,再一次走上了义务献血车,将自己的名字和血样留在了中华骨髓库甘肃分库的记录中,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1年8月2日上午,豆丽娟接到一个电话:“豆丽娟您好,您和一个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是否愿意再进行高配,您有一周的时间请慎重考虑。”打电话的是甘肃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高霄华。
接到电话后,豆丽娟有点吃惊,有点意外,因为她知道非亲缘之间的配对成功率仅有十万分之一,而这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善缘竟然真实的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当然愿意。”随后的一切十分顺利,高配成功、体检通过,并正式确定了捐献时间。豆丽娟成为甘肃省公务员队伍中第一个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公职人员。
“骨髓配型的吻合概率是极小的,我用8年时间,等到了只有十万分之一机会的善缘,我真幸运。”豆丽娟这样说。
“听到她还要捐第二次干细胞,不光我和她爸,就是她姨、家里的亲戚,一个晚上都没睡觉”
豆丽娟回家了。由于与接受者体重相差过大,豆丽娟在经过两次捐献之后,身上留下了差不多20多个大大小小的针孔,免疫力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
记者面前的豆丽娟,安静、沉稳,可能是因为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脸色有些发黄。
“说实话,你怕吗?”
“怕倒谈不上,就是有些紧张。”谈话间,豆丽娟脸上挂着笑容。“在志愿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加入前,深思熟虑;加入后,义无反顾。’因为捐献者一旦反悔,对于受捐家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她笑着说,如果反悔自己的良心会受到谴责,因为等着她的是一个才20岁的鲜活的生命,她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胆怯,而让一个已经看到希望的生命再次走入绝望。
在广州全程陪同在豆丽娟身边的是她的好同事、好朋友任燕。想起走进采集室自己和任燕的表现,豆丽娟忍不住笑出了声。那是因为当她与任燕站在采集室门口时,被面前那个貌似冰箱的采集仪器所发出的轰响声震住了,感到紧张的豆丽娟轻轻的握住了任燕的手,无意识的说了句“好像绞肉机啊”。听到这句形容,原本就有些颤抖的任燕更加的紧张,她紧紧地抱住了豆丽娟,轻轻地拍着丽娟的背,安慰着这个才28岁的勇敢女孩。
一直到前期检查全部完成,豆丽娟即将走上飞机前,她才给妈妈打了电话,告诉妈妈她要去广州的目的,妈妈回想起她接到电话时的情形,眼里仍泛起了泪花:豆丽娟从小身体就不好,经常感冒、发烧,还住过两次院,她去做的是好事,我也不会拦着她,可当妈的就是放心不下,听到她还要捐第二次干细胞,不光我和她爸,就是她姨、家里的亲戚,一个晚上都没睡觉!
豆丽娟是2006年12月通过全省公务员招考招录到兰州市七里河区法院工作的,现担任民事审判第二庭助理审判员。庭里的人提起她都说:“那是个内向、文静的姑娘,没想到干了这么勇敢的事!”豆丽娟她担任书记员时,参加庭审记录800多次,整理装订卷宗1000多宗;2011年担任助理审判员以来,协助庭长办理民商事案件14件,所办案件调撤率达80%以上,所办案件无一件上诉、申诉和信访。她兴趣广泛,2009年在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的庆祝建国6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中,她创作的诗歌《长歌行》获得二等奖。她还积极踊跃参加院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在2010年全院书记员庭审记录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去年12月14日,甘肃省副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咸辉接见了捐献造血干细胞顺利归来的豆丽娟,并向她颁发了“甘肃省红十字会博爱金奖”。兰州中院拟于近期号召全市法院干警向她学习。
面对越来越多的荣誉,豆丽娟却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我希望通过我这个例子,让更多的人看到捐献骨髓其实并不可怕,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捐献骨髓志愿者的队伍,让更多的人有延续生命的希望!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