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办案、办好案 一位党员法官的执着追求
——记重庆市城口县人民法院执行庭庭长王立成
2011-07-05 09:31:2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石磊
扎根基层法庭十载任劳任怨
1991年刚从学校调至法院工作的他,就被安排在法庭工作。法庭地处农村,远离院机关,人少案多,条件艰苦,许多人不愿到法庭工作。王立成凭着对事业的忠诚,他一干就是十年,无怨无悔。他始终认为,基层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的前沿阵地,是接触群众、为民服务最直接的窗口,法庭的审判水平和审判作风直接影响到整个法院司法为民的形象和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评价,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基层人民法庭司法为民的具体实践。
王立成认为,法官的天职就是多办案、办好案。多年来,他始终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优质、高效地办理好每一起案件。在法庭工作期间,王立成共承办各类案件1311件,结案率为100%,无一重审和改判案件,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2004年王立成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表彰为优秀法官,其所在的法庭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授予人民调解先进法庭。由此,许多当事人主动申请将自己的案件交由王立成承办,他们认为,案子交给他办心里踏实。
王立成同志能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始终把办案与法官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他潜心钻研审判业务,练就了高超的调解能力。在案件的审理中,努力平息社会纷争,营造文明的社会环境。他针对不同矛盾的特点,不同身份的当事人,晓之以法,明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许多反目成仇的当事人经他调解疏导,握手言和。他所审理的案件,调解结案的达80%以上,为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正廉洁是人民法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十几年来,王立成时刻以法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约束自己,从严要求自己,以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一身正气塑造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用法律之剑为正义开道
行政审判庭就是审理官民纠纷的部门。自王立成进入行政庭工作以来,没有一起行政案件被上级法院所改判或发回重审。在主持行政庭工作七年多的时间里,始终把行政审判致力于服务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和县域经济建设的第一要务上来。王立成在工作中更是以身垂范,连续七年结案率高达100%, 从事行政审判工作七年多的时间里无一错案、无一改判案件、无一超期审理案件,很好地完成了行政审判工作任务,即达到了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达到了促进依法行政、保证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特别是城口巴山移民和县城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中,把行政审判工作融入到全县的重点工作中,连续65个日日夜夜奋战在移民工作的第一线,通过说服教育促使当地居民自觉搬迁80余户,提前完成了工作任务。
不畏权,不维上,不徇私,不谋利,依法办事既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的行为规范和标准。在很多人眼中,行政庭和行政机关打交道,吃香的,喝辣的,油水不少。但他从不和行政机关的人员吃吃喝喝,从不找行政机关要这要哪。在行政庭工作多年的他,从没有当事人反映其断案不公,执法不廉。正因为如此,使得行政庭的工作深受群众的好评,连续多年在全市法院系统名列前茅。
勇斗洪灾,只因心中有民
大家都知道2010年的“7.17”洪灾对城口人来说是一个抹不去的伤痛,而对我们的王立成来说也是难忘的记忆。
城口四面环山,常因山体滑坡而公路中断。18日,狂飙席卷城口、大雨如注,下乡办案返回途中的王立成,因山雨突来造成公路中断而被迫滞留城口庙坝镇,并巧遇其上大学放假归来的儿子及同学也因此滞留。凌晨一点瓢泼大雨丝毫没有停顿,暴风肆虐,王立成隐约感觉大雨可能造成前所未有的灾害,睁开朦胧睡眼,撩开旅馆窗帘向外观察,让王立成猛然惊觉,此时庙坝场镇一片汪洋,洪水已漫至旅馆大门。险情就是命令,王立成来不及半点思考,来不及考虑儿子安危的他,迅速唤醒旅馆人员,及时组织人员向安全地方撤离,撤离中,本已到达安全地的他,听见有人喊“救命”, 他奋不顾身,只身返回旅馆四楼,将喊救命的学生救出。待将人员安全转移后,他马不停蹄地返回庙坝场镇,与镇政府的干部和派出所的民警一道组织撤离其他受困群众1000余人。直到凌晨3时,所有群众被安全疏散完毕,他才暂时稍稍松了一口气。19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繁华的庙坝场镇因堰塞湖水位猛涨,淹没在汪洋之中,奋战一夜身心疲惫的他,听说有6位居民来不及撤离被洪水围困在法庭楼顶的消息,他及时与当地村长取得联系,徒步2小时,从庙坝后山绕过,到达群众围困地点,眼见洪水即将淹没房顶,且没有任何营救设施,千钧一发之际,王立成组织村民,扎木筏,将6名围困群众安全救出。这样坚持了四天四夜,先后参与营救被困的群困数千人,组织抢救被淹没的卷宗数百份。自“7.17”洪灾爆发以来,他一直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大难面前临危不惧,洪灾面前舍己为人,充分展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塑造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英雄赞歌。他本人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其英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诸多媒体广为传颂。
开拓创新、开启执行工作新局面
“执行难”是困扰全国法院的难题,执行工作更是深处“风口浪尖”,王立成临危受命,于2010年12月到执行庭主持全面工作,身负重担的他“就怎样建设执行队伍、怎样有效地化解执行难、怎样有效地进行执行分权”,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他大胆实行改革创新,强化制度建设,以制度约束人,用制度管理庭内大小事务。
王立成根据市高院的统一部署和党组的安排,将执行权细分为执行实施权、执行处置权、执行审查权。执行实施权和执行处置权由执行人员负责实施,执行审查权由庭领导实施。这一改革打破了过去一人包干整个执行案子的全过程,有效地分解了执行权。王立成的这一改革举措,有效地遏制了当前的执行腐败同时也充分地保护了我们的执行人员。
实行周四集体学习制度,以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学习业务提高执行效率、学习廉政教育纯洁执行队伍。王立成带领全庭执行干警从书本理论以及执行实践不断强化学习,通过学习打造出一支廉政、高效、爱民的执行队伍。王立成还制定了每月十四定期召开庭务会议的制度,旨在干警间总结、交流当前月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来研究如何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针对执行工作的实际情况,他制定了接待群众工作的“五个准则”,即“口甜、语亲、心细、手勤、脑灵”。开创了“四个一”,即“一把椅子歇歇脚、一杯茶暖暖心、一句解答消消气”。他以身作则,开起了先锋表率作用,正是他的这些举措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树立了人民法院良好的形象。
王立成的事迹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标准,他的言行激励着广大党员同志为实现自身价值而不断奋斗。
1991年刚从学校调至法院工作的他,就被安排在法庭工作。法庭地处农村,远离院机关,人少案多,条件艰苦,许多人不愿到法庭工作。王立成凭着对事业的忠诚,他一干就是十年,无怨无悔。他始终认为,基层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的前沿阵地,是接触群众、为民服务最直接的窗口,法庭的审判水平和审判作风直接影响到整个法院司法为民的形象和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评价,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基层人民法庭司法为民的具体实践。
王立成认为,法官的天职就是多办案、办好案。多年来,他始终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优质、高效地办理好每一起案件。在法庭工作期间,王立成共承办各类案件1311件,结案率为100%,无一重审和改判案件,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2004年王立成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表彰为优秀法官,其所在的法庭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授予人民调解先进法庭。由此,许多当事人主动申请将自己的案件交由王立成承办,他们认为,案子交给他办心里踏实。
王立成同志能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始终把办案与法官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他潜心钻研审判业务,练就了高超的调解能力。在案件的审理中,努力平息社会纷争,营造文明的社会环境。他针对不同矛盾的特点,不同身份的当事人,晓之以法,明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许多反目成仇的当事人经他调解疏导,握手言和。他所审理的案件,调解结案的达80%以上,为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正廉洁是人民法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十几年来,王立成时刻以法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约束自己,从严要求自己,以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一身正气塑造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用法律之剑为正义开道
行政审判庭就是审理官民纠纷的部门。自王立成进入行政庭工作以来,没有一起行政案件被上级法院所改判或发回重审。在主持行政庭工作七年多的时间里,始终把行政审判致力于服务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和县域经济建设的第一要务上来。王立成在工作中更是以身垂范,连续七年结案率高达100%, 从事行政审判工作七年多的时间里无一错案、无一改判案件、无一超期审理案件,很好地完成了行政审判工作任务,即达到了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达到了促进依法行政、保证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特别是城口巴山移民和县城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中,把行政审判工作融入到全县的重点工作中,连续65个日日夜夜奋战在移民工作的第一线,通过说服教育促使当地居民自觉搬迁80余户,提前完成了工作任务。
不畏权,不维上,不徇私,不谋利,依法办事既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的行为规范和标准。在很多人眼中,行政庭和行政机关打交道,吃香的,喝辣的,油水不少。但他从不和行政机关的人员吃吃喝喝,从不找行政机关要这要哪。在行政庭工作多年的他,从没有当事人反映其断案不公,执法不廉。正因为如此,使得行政庭的工作深受群众的好评,连续多年在全市法院系统名列前茅。
勇斗洪灾,只因心中有民
大家都知道2010年的“7.17”洪灾对城口人来说是一个抹不去的伤痛,而对我们的王立成来说也是难忘的记忆。
城口四面环山,常因山体滑坡而公路中断。18日,狂飙席卷城口、大雨如注,下乡办案返回途中的王立成,因山雨突来造成公路中断而被迫滞留城口庙坝镇,并巧遇其上大学放假归来的儿子及同学也因此滞留。凌晨一点瓢泼大雨丝毫没有停顿,暴风肆虐,王立成隐约感觉大雨可能造成前所未有的灾害,睁开朦胧睡眼,撩开旅馆窗帘向外观察,让王立成猛然惊觉,此时庙坝场镇一片汪洋,洪水已漫至旅馆大门。险情就是命令,王立成来不及半点思考,来不及考虑儿子安危的他,迅速唤醒旅馆人员,及时组织人员向安全地方撤离,撤离中,本已到达安全地的他,听见有人喊“救命”, 他奋不顾身,只身返回旅馆四楼,将喊救命的学生救出。待将人员安全转移后,他马不停蹄地返回庙坝场镇,与镇政府的干部和派出所的民警一道组织撤离其他受困群众1000余人。直到凌晨3时,所有群众被安全疏散完毕,他才暂时稍稍松了一口气。19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繁华的庙坝场镇因堰塞湖水位猛涨,淹没在汪洋之中,奋战一夜身心疲惫的他,听说有6位居民来不及撤离被洪水围困在法庭楼顶的消息,他及时与当地村长取得联系,徒步2小时,从庙坝后山绕过,到达群众围困地点,眼见洪水即将淹没房顶,且没有任何营救设施,千钧一发之际,王立成组织村民,扎木筏,将6名围困群众安全救出。这样坚持了四天四夜,先后参与营救被困的群困数千人,组织抢救被淹没的卷宗数百份。自“7.17”洪灾爆发以来,他一直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大难面前临危不惧,洪灾面前舍己为人,充分展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塑造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英雄赞歌。他本人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其英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诸多媒体广为传颂。
开拓创新、开启执行工作新局面
“执行难”是困扰全国法院的难题,执行工作更是深处“风口浪尖”,王立成临危受命,于2010年12月到执行庭主持全面工作,身负重担的他“就怎样建设执行队伍、怎样有效地化解执行难、怎样有效地进行执行分权”,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他大胆实行改革创新,强化制度建设,以制度约束人,用制度管理庭内大小事务。
王立成根据市高院的统一部署和党组的安排,将执行权细分为执行实施权、执行处置权、执行审查权。执行实施权和执行处置权由执行人员负责实施,执行审查权由庭领导实施。这一改革打破了过去一人包干整个执行案子的全过程,有效地分解了执行权。王立成的这一改革举措,有效地遏制了当前的执行腐败同时也充分地保护了我们的执行人员。
实行周四集体学习制度,以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学习业务提高执行效率、学习廉政教育纯洁执行队伍。王立成带领全庭执行干警从书本理论以及执行实践不断强化学习,通过学习打造出一支廉政、高效、爱民的执行队伍。王立成还制定了每月十四定期召开庭务会议的制度,旨在干警间总结、交流当前月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来研究如何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针对执行工作的实际情况,他制定了接待群众工作的“五个准则”,即“口甜、语亲、心细、手勤、脑灵”。开创了“四个一”,即“一把椅子歇歇脚、一杯茶暖暖心、一句解答消消气”。他以身作则,开起了先锋表率作用,正是他的这些举措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树立了人民法院良好的形象。
王立成的事迹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标准,他的言行激励着广大党员同志为实现自身价值而不断奋斗。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