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标兵”邵日恒
2011-05-11 10:30:5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陈忠强
在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有一个近三年来多次被广西高级人民法院、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全区、全市人民法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荣记集体三等功的优秀群体——宜州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该庭党支部书记、副庭长邵日恒就是该群体中的带头人之一。
他中等身材,面带笑容,和蔼可亲,是一位易于沟通接触的普通中年男子,在法院的22年间,从书记员到庭领导,每一个足迹都留下他的激情与执着,2008年以来,他主审民事案385件,其中调撤293件,调撤率为76%,判决92件,其中上诉11件,全部维持。他恪尽职守、勤奋敬业赢得了群众的赞誉,也得到当地党委、上级法院的肯定,2008年、2009年其个人被宜州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今年初,他被区高院评为“全区法院办案标兵”并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调解优先促和谐
庆远镇的黄某(83岁)与其弟黄某某(78岁)从九十年代开始为相邻排水、相邻采光、返还财产等连打了七场官司,哥哥于2009年的8月初,又为返还8500块红砖又将弟弟诉至法院。认识的人都说:这对兄弟打官司都上了瘾。他了解案情和双方的基本情况后,认为虽然案情简单,开庭下判就可以结案了,但这样做只能是案结事不了,加大兄弟间的双方情绪,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为此,他分别登门到两家做教育疏导工作,从古代的“让他三尺又何妨”到现在的和睦相处。他又多次做他们亲属工作,又请当事人所在社区的领导出面做调解说服工作。他认为调解的火候已到就召集双方到法院调解室,给双方递上茶水后,与当事人拉起家常和宜州的风土人情,拉近兄弟间的感情距离,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耐心细致说服调解,兄弟双方同意和解,哥哥同意撤诉。当兄弟俩签收撤诉裁定书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的真情付出,使原本都心存积怨较深的兄弟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群众信服邵氏调解法
从事民事审判的法官都有这样的感受:判决容易调解难。调解需要法官付出更多的耐心、时间、精力。但他的办案准则是:能调不判,多调少判,先调后判;他三年来调、撤结案率76%。在他看来,民事案件大多是夫妻、父母子女、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之间的纠纷,这些案件若处理恰当,当事人就会消除隔阂,重现亲情,反之则很可能让至亲好友“打一次官司,结一世冤仇”。为此,他尽量用调解的方法使双方握手言和。
他总结多年的审判经验自创了“四步调解法”:第一步:热情接待法。每次接待当事人,他总是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暖心,一把椅子让座,一席拉家常的话,打消当事人的紧张情绪。他言谈温文尔雅,态度谦和友善,以自身的亲和力,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从而为下一步调解埋下伏笔。第二步:耐心倾听法。对当事人所述的一切,他从不表现一丝厌烦,总是面带笑容,耐心倾听,让当事人把“冤屈”尽情宣泄出来,同时适当控制其宣泄尺度,并在听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三步:生动诙谐法。他在明理说法时,尽量避免把法律呆板化、生硬化,用老百姓听得懂的通俗语言,诠释法与理,用诙谐与幽默,缓和充满火药僵持的局面,营造出轻松舒缓的氛围。第四步:不厌其烦法。一个案件,当事人往往会多次找法官,摆道理,问问题,提要求。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将法理和情理掰开揉碎一遍遍地说,让他们听懂为止。有的同事劝他:你这样结一个案子太费劲了。但他认为,只要当事人能化干戈为玉帛,怎么费劲都值。
该院罗成均院长对他评价说:邵日恒不论拿到什么案子,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调解可能,就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调解结案,体现了一名法官高度的责任感。
为当事人尽职尽责
2010年6月,他办理小峥诉某通讯安装公司雇员受害赔偿案,小峥主张其于2010年3月被雇到某通讯安装公司挂电缆线,由于其挂的电缆线所在的电杆折断,致使其从空中摔下,造成其三级伤残和生活大部分依赖护理,要求某通讯安装公司赔偿40多万元的人身损害。
小峥没有和该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某通讯安装公司又不承认雇佣小峥挂电缆线,也不承认有这项工程,小峥没法举该方面的证据。如果第一次开庭后简单的作出不支持小峥判决,他是没有任何风险的。但他认为不能轻易这样下判,否则21岁的小峥以后的人生就难以度过,这一判决会影响小峥的后半生。他冒雨赶到50公里外的现场,爬上长满树木、荆棘高300多米的坡顶现场,发现小峥所挂电缆线的电杆上挂有二条电缆线,电杆上有“中国电信”字样,做完现场勘查笔录。他次日到电信公司调查,电信公司提供:某联通公司2010年初要求电信公司允许在该案现场电杆上附挂电缆线的报告及电信公司允许某联通公司附挂电缆线的复函。拿到这些证据后,他第二次开庭作出支持小峥的判决。
接到判决书的小峥逢人便说:“宜州法官办案公正,为我这法盲调查取证,我信服他。”
当有人问他从事法官职业这么多年有什么感想时,他说:“作为一名基层法官,不仅要谙熟法律规则,还要通晓事理和法理,要有一颗善良、公正的心为当事人着想,更要有满怀亲情、友情和博爱之心,才能真正化解矛盾于无形,做到案结事了。”他确实这么做了。
他中等身材,面带笑容,和蔼可亲,是一位易于沟通接触的普通中年男子,在法院的22年间,从书记员到庭领导,每一个足迹都留下他的激情与执着,2008年以来,他主审民事案385件,其中调撤293件,调撤率为76%,判决92件,其中上诉11件,全部维持。他恪尽职守、勤奋敬业赢得了群众的赞誉,也得到当地党委、上级法院的肯定,2008年、2009年其个人被宜州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今年初,他被区高院评为“全区法院办案标兵”并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调解优先促和谐
庆远镇的黄某(83岁)与其弟黄某某(78岁)从九十年代开始为相邻排水、相邻采光、返还财产等连打了七场官司,哥哥于2009年的8月初,又为返还8500块红砖又将弟弟诉至法院。认识的人都说:这对兄弟打官司都上了瘾。他了解案情和双方的基本情况后,认为虽然案情简单,开庭下判就可以结案了,但这样做只能是案结事不了,加大兄弟间的双方情绪,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为此,他分别登门到两家做教育疏导工作,从古代的“让他三尺又何妨”到现在的和睦相处。他又多次做他们亲属工作,又请当事人所在社区的领导出面做调解说服工作。他认为调解的火候已到就召集双方到法院调解室,给双方递上茶水后,与当事人拉起家常和宜州的风土人情,拉近兄弟间的感情距离,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耐心细致说服调解,兄弟双方同意和解,哥哥同意撤诉。当兄弟俩签收撤诉裁定书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的真情付出,使原本都心存积怨较深的兄弟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群众信服邵氏调解法
从事民事审判的法官都有这样的感受:判决容易调解难。调解需要法官付出更多的耐心、时间、精力。但他的办案准则是:能调不判,多调少判,先调后判;他三年来调、撤结案率76%。在他看来,民事案件大多是夫妻、父母子女、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之间的纠纷,这些案件若处理恰当,当事人就会消除隔阂,重现亲情,反之则很可能让至亲好友“打一次官司,结一世冤仇”。为此,他尽量用调解的方法使双方握手言和。
他总结多年的审判经验自创了“四步调解法”:第一步:热情接待法。每次接待当事人,他总是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暖心,一把椅子让座,一席拉家常的话,打消当事人的紧张情绪。他言谈温文尔雅,态度谦和友善,以自身的亲和力,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从而为下一步调解埋下伏笔。第二步:耐心倾听法。对当事人所述的一切,他从不表现一丝厌烦,总是面带笑容,耐心倾听,让当事人把“冤屈”尽情宣泄出来,同时适当控制其宣泄尺度,并在听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三步:生动诙谐法。他在明理说法时,尽量避免把法律呆板化、生硬化,用老百姓听得懂的通俗语言,诠释法与理,用诙谐与幽默,缓和充满火药僵持的局面,营造出轻松舒缓的氛围。第四步:不厌其烦法。一个案件,当事人往往会多次找法官,摆道理,问问题,提要求。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将法理和情理掰开揉碎一遍遍地说,让他们听懂为止。有的同事劝他:你这样结一个案子太费劲了。但他认为,只要当事人能化干戈为玉帛,怎么费劲都值。
该院罗成均院长对他评价说:邵日恒不论拿到什么案子,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调解可能,就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调解结案,体现了一名法官高度的责任感。
为当事人尽职尽责
2010年6月,他办理小峥诉某通讯安装公司雇员受害赔偿案,小峥主张其于2010年3月被雇到某通讯安装公司挂电缆线,由于其挂的电缆线所在的电杆折断,致使其从空中摔下,造成其三级伤残和生活大部分依赖护理,要求某通讯安装公司赔偿40多万元的人身损害。
小峥没有和该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某通讯安装公司又不承认雇佣小峥挂电缆线,也不承认有这项工程,小峥没法举该方面的证据。如果第一次开庭后简单的作出不支持小峥判决,他是没有任何风险的。但他认为不能轻易这样下判,否则21岁的小峥以后的人生就难以度过,这一判决会影响小峥的后半生。他冒雨赶到50公里外的现场,爬上长满树木、荆棘高300多米的坡顶现场,发现小峥所挂电缆线的电杆上挂有二条电缆线,电杆上有“中国电信”字样,做完现场勘查笔录。他次日到电信公司调查,电信公司提供:某联通公司2010年初要求电信公司允许在该案现场电杆上附挂电缆线的报告及电信公司允许某联通公司附挂电缆线的复函。拿到这些证据后,他第二次开庭作出支持小峥的判决。
接到判决书的小峥逢人便说:“宜州法官办案公正,为我这法盲调查取证,我信服他。”
当有人问他从事法官职业这么多年有什么感想时,他说:“作为一名基层法官,不仅要谙熟法律规则,还要通晓事理和法理,要有一颗善良、公正的心为当事人着想,更要有满怀亲情、友情和博爱之心,才能真正化解矛盾于无形,做到案结事了。”他确实这么做了。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