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年内二度加息应对持续通胀压力
2011-04-06 08:20:30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王宇 王培伟
在普遍预期之下,市场迎来了2010年以来中国第四次加息,也是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5日晚间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2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31%。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央行在这样一个时点做出加息决定,意在应对当前可能再度创出新高的物价压力。
“稳定物价被当局视为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市场预期3月份中国物价指数会再度创出新高,此时加息是央行对可能反弹的通胀压力所做出的提前应对。”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说。
由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中国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日益增长。与此同时,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拉动、流动性总体宽松的货币推动,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今年上半年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较大。
“我们预计3月份物价指数可能会再度攀升在5%以上,同时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下,PPI指数也会比较高。”刘煜辉说。
此外专家指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央行频频加息也有基于收紧流动性的考虑。
“现在国内流动性远超过2007年至2008年,数据显示,M2(广义货币供应)占GDP比重接近20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流动性充裕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这是当前连续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等偏紧货币政策持续的原因。”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说。
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这样评价加息与流动性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加息好比给货币老虎多喂块肉,让它乖乖趴在笼子里别出来乱晃悠。在逻辑上,只要加息足够,再凶的货币老虎也会趴下。
截至目前,中国央行已连续实施四次加息举措,分析人士认为,持续加息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缓解中国居民储户负利率局面,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抬升了中国企业和房贷消费者的融资成本。
较直观的计算,以此次加息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3%、当前物价指数5%为计,目前储户实际利率水平在负的2%左右,这意味着储户一万元的定期存款存满一年损失200元。加息之后,储户财富缩水情况将有一定程度缓解。
“但必须看到,持续加息会加大企业的还款压力,在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上涨的同时,如果融资成本也有所抬升,将不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说。
专家认为,由于美元维持走弱态势不改,未来原油、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维持高位震荡,同时,国内随着春节之后开工率的不断提高,投资消费逐步走强,PPI涨幅上半年仍将维持在高位,这给企业运营带来不小压力。
有分析人士认为,持续加息或将增加海外热钱的流入压力。针对此种担忧,刘煜辉认为,热钱流入中国的目的主要是基于对资产价格上涨的考虑,其意并不在中美息差收入,加息和热钱流入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
对于今后中国央行是否还会进一步加息,经济学家认为,当前全球通胀苗头正在逐渐显现,从近期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央行的高层官员发言可察,全球或将进入到加息通道,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将停止加息步伐。
“年初以来,英国CPI同比增幅一直高于英格兰银行2%的通胀目标,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用‘严重警惕’形容货币当局对通胀的忧虑。在过去几年中,欧洲央行九次使用此词汇,六次在随后的例会中提高利率。”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指出。
“从国内、国外经济环境看,都看不出央行暂缓加息步伐的迹象。过去10年来,扣除物价因素后,我国实际利率为正的1.33%,而目前实际利率仍是负数,从这一点看不排除央行还有后续动作。”刘煜辉说。
交通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唐建伟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物价同比平均涨幅或将维持在5%左右的高位,因此预计二季度货币政策仍将稳中偏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及汇率“三率”都有可能继续提升。
央行调查统计司日前对全国银行家进行的一季度问卷调查显示,66.1%预期未来货币环境会进一步“趋紧”,这一指数较上季大幅提高15.8个百分点。
沈建光认为,由于稳定物价是今年的首要任务,并考虑到当前依然强劲的经济增长,目前谈及货币政策放松为时尚早,预计偏紧的货币政策会持续到通胀可控为止。
中国人民银行5日晚间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2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31%。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央行在这样一个时点做出加息决定,意在应对当前可能再度创出新高的物价压力。
“稳定物价被当局视为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市场预期3月份中国物价指数会再度创出新高,此时加息是央行对可能反弹的通胀压力所做出的提前应对。”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说。
由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中国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日益增长。与此同时,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拉动、流动性总体宽松的货币推动,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今年上半年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较大。
“我们预计3月份物价指数可能会再度攀升在5%以上,同时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下,PPI指数也会比较高。”刘煜辉说。
此外专家指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央行频频加息也有基于收紧流动性的考虑。
“现在国内流动性远超过2007年至2008年,数据显示,M2(广义货币供应)占GDP比重接近20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流动性充裕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这是当前连续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等偏紧货币政策持续的原因。”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说。
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这样评价加息与流动性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加息好比给货币老虎多喂块肉,让它乖乖趴在笼子里别出来乱晃悠。在逻辑上,只要加息足够,再凶的货币老虎也会趴下。
截至目前,中国央行已连续实施四次加息举措,分析人士认为,持续加息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缓解中国居民储户负利率局面,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抬升了中国企业和房贷消费者的融资成本。
较直观的计算,以此次加息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3%、当前物价指数5%为计,目前储户实际利率水平在负的2%左右,这意味着储户一万元的定期存款存满一年损失200元。加息之后,储户财富缩水情况将有一定程度缓解。
“但必须看到,持续加息会加大企业的还款压力,在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上涨的同时,如果融资成本也有所抬升,将不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说。
专家认为,由于美元维持走弱态势不改,未来原油、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维持高位震荡,同时,国内随着春节之后开工率的不断提高,投资消费逐步走强,PPI涨幅上半年仍将维持在高位,这给企业运营带来不小压力。
有分析人士认为,持续加息或将增加海外热钱的流入压力。针对此种担忧,刘煜辉认为,热钱流入中国的目的主要是基于对资产价格上涨的考虑,其意并不在中美息差收入,加息和热钱流入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
对于今后中国央行是否还会进一步加息,经济学家认为,当前全球通胀苗头正在逐渐显现,从近期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央行的高层官员发言可察,全球或将进入到加息通道,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将停止加息步伐。
“年初以来,英国CPI同比增幅一直高于英格兰银行2%的通胀目标,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用‘严重警惕’形容货币当局对通胀的忧虑。在过去几年中,欧洲央行九次使用此词汇,六次在随后的例会中提高利率。”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指出。
“从国内、国外经济环境看,都看不出央行暂缓加息步伐的迹象。过去10年来,扣除物价因素后,我国实际利率为正的1.33%,而目前实际利率仍是负数,从这一点看不排除央行还有后续动作。”刘煜辉说。
交通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唐建伟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物价同比平均涨幅或将维持在5%左右的高位,因此预计二季度货币政策仍将稳中偏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及汇率“三率”都有可能继续提升。
央行调查统计司日前对全国银行家进行的一季度问卷调查显示,66.1%预期未来货币环境会进一步“趋紧”,这一指数较上季大幅提高15.8个百分点。
沈建光认为,由于稳定物价是今年的首要任务,并考虑到当前依然强劲的经济增长,目前谈及货币政策放松为时尚早,预计偏紧的货币政策会持续到通胀可控为止。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