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歌中的炫音
——记云南省宣威市人民法院执行局长晏廷鹏
2010-06-21 10:04:1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张选仁
  当司法救助的“宣威模式”之颂歌走向云南,飘向北京,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一个人。他,就是云南省宣威市人民法院执行局长晏廷鹏。在这曲颂歌中,他虽然不是主旋律,但作为承上启下的滑音或者说动听的炫音,他功不可没。

            难事当头他领先

  晏廷鹏是一九七九年参加工作的,之前一直在经济审判庭工作,凭着他的敬业精神和他的职业道德操守,二零零二年被任命为宣威市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局局长。

  法院工作难,但执行工作更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再难的工作也得有人干,晏廷鹏带着胆怯的心理接过了这副重担。他胆怯的不是怕苦,而是怕干不好。

  为了把执行工作干好,他豁出去了。当时法院案件承包到庭,案件到人。作为一局之长,他可以把自己的任务压倒干警身上。但晏廷鹏不当“甩手干部”,难案要案还搂在怀里。用个别人的话说,他想立功树碑。然而,在执行局工作九年,除了执行局荣获三等功,多人。多次受过省、市立功表彰,但他都榜上无名。为啥?他把名额给了干警,用他的话说,一个人在有天大的本事,离开弟兄都将一事无成。

  为了执行局这个集体,他不但见荣誉就让、而且在物质利益面前也放。案件定额到人,物质利益挂钩。有的干警因家里出事或者执行不顺完不成任务,年终他主动将自己完成的案件调剂给干警。有人认为他这种做法会导致少数干警的惰性,但他认为人都有自知之明。就靠这种工作方法,执行工作局的干警有的走上了乡镇领导岗位,有的接过庭室负责人的重担。

  在执行工作局工作九年,全局受过省、市两级法院表彰人数多达十余人次。用他的话说,作为一局之长,只要心里不存私心,用行动感染人、用真心带弟兄,大家也就不会因工作给自己造成闪失。执行局有干警十三人,每年执行案件八百余件,标的上千万,数额虽然不大,也许只是发达地区一个案件的标的,但在宣威这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千、两千、甚至几百凑够这个数字,晏廷鹏走遍宣威的村村寨寨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表率无声胜有声,晏廷鹏就是用这无声的山水之影在宣威法院带出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过硬、道德品质过硬的执行队伍。

             强制不是唯一手段

  提到执行,人们也会自然想起拘留、查封、搜家等强制手段,以显示法律的尊严、执行法官的威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的渗透,强制也不是唯一的手段。

  不强制就要做工作,做工作就要靠耐心,耐心是和谐之本。为了让耐心唤回那些以法律持有对抗心理的当事人,晏廷鹏和他的弟兄们对有的案件一跑就是六七趟。如来宾镇有一被执行人朱某因与邻居发生伤害纠纷,法院判决朱某赔偿医疗等费用六千余元。调查被执行人家底,强制执行不成问题,拉两头猪、捉几只鸡也就可以从程序上了结。但被执行人放出大话,莫想拿一分去磨水吃。如果法院敢执行,他也不会给申请人好汤头。为了找到被执行人的对抗症结,晏廷鹏带着干警一次又一次的去做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并对该案走访了村间邻舍。最后得知双方打架是原告先上人家门,打架后原告对打官司早有准备。然而,被执行人虽然住院,但没有留下依据,从而在诉讼过程中输了官司。找到这一症结,他们把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召集在一起,讲明打架双方都有过错,被告在法庭上交不出证据就得承担责任。法院判决没有错。鉴于双方是邻居,他们便做双方工作,早不见晚见,远亲不如近邻,双方好好协商。申请人说,那么我也可让点。被执行人说,只要你承认先上我家门滋事,我也赔你点。晏廷鹏立即插话,过去的事既往不咎,现在要解决的是消除矛盾。经过耐心的思想工作,一场僵持不下的矛盾终于在他们的耐心中化解。在场的干警说,照这样下去,等于我们对案件从头来。晏廷鹏说,只要达到案结事了,再费点功夫也值。

  人文关怀是根本,晏廷鹏几乎体现在执行过程的每一阶段,即使有的当事人想鸡蛋碰石头,他们也仅指是履行强制手段而已。如东山乡有一被执行人伤害了他人的孩子,法院判决赔偿两千余元。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采取刀光剑影的方式阻止执行。刀光剑影不怕,他们怕的是妄想砸坏警车的老人。当他们把老人带到法院,晏廷鹏到食堂给他打来了一碗饭,各事是各事,饭要吃。被执行人的父亲感动了,当即表态说,我老了,你们不要跟我见兢,钱我喊我儿子送来。

  对于这样的例子,在宣威市人民法院执行局早已屡见不鲜。就靠这种耐心和时间的消磨,宣威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在执行过程中拘留人数逐年下降。不但威风未丢,反而“人民法官为人民”在耐心中升华。

            渴望中的司法救助

  在执行过程中,晏廷鹏早就有着一种忧虑。那就是部分交通肇事、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有的被执行人连他自己的生活都无着落,申请人也在无奈中等待。每当看见此类当事人找到执行局来,或者他下乡看见贫困潦倒的当事人,他和干警们都会给当事人的老人、娃娃一点资助作为杯水车薪或者给点路费。最令他难忘的是杨柳乡顾某,儿子在车祸中丧生,儿媳远走他乡,剩下的两个孙子的抚养便落在他这个七十余岁的老头身上。执行局虽然跑了十多趟,但由于被执行人在贵州威宁,每一次去都是家中除了有点粮食就没有其它。多少执行一点,但都难以解决公孙两代人的生活问题。每当顾某找来,孙子失学了,你们想想办法吧这之情景,晏廷鹏除了给顾某一点路费,然后留给自己的就是泪水。

  执行难,难在何处?不仅只当事人关系复杂、刁难、耍懒,也还有被执行人处于贫困底线下的群体。对于如何对策此类案件,他似乎感到措手不及、毫无良方。

  也许这是个共性。2008年,云南高院院长许前飞到宣威调研,终于提出了司法执行救助的大胆设想。晏廷鹏高兴了、执行局的干警们高兴了。为了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摸底、调查,他们冒着雨雪,深入村寨;措施、方案,他们一丝不苟。

  当第一批救助资金启动之后,高兴的不仅只是那些当事人,晏廷鹏和他的干警们也乐在其中。虽然辛苦了两个月,但“宣威模式”以史无前例唱响全国怎能不令他们兴奋呢?到目前为止,宣威法院三次启动司法救助资金九十八万元,救助人数二百六十七人次。

            佳节不忘众乡亲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千古诗句,如今已成为国人的人文思亲文化,作为人民法官,思念的不仅只有父母儿女,婚姻兄妹,也还有那些涉诉而处于贫困底线的众乡亲。作为法官的责任,后者比前者往往更显得重要。

  为了让那些涉诉贫困群体尝上一个甜蜜的月饼、有心观赏那新春的焰火,宣威市人民法院在去年的八月十五和今年的春节开展了两次司法救助,思路是宣威法院党组,具体工作就要靠执行局来落实。

  对于救助对象的落实,同办理案件没有什么两样,哪怕是做人情,也来不得半点马虎。好钢要加在刀刃上,救命要把握在命脉上。为了那为数不多的救命钱,他和执行干警们又忙开了。

  最令人感动的是今年春节前夕,司法救助刚刚刚完毕,宣威法院党组又令执行局利用离春节还有十多天的时间,争取在执行一批案件,同样要保证那些稍有困难,但又不符合救助条件当事人的顺心喜悦。那是腊月二十八,好多人都进入年货准备、接父母来城里过年。但晏廷鹏和他的干警还奔走在宣威的乡间道路上。当他们把从贵州执行一件交通肇事案件的赔偿款交到申请人手里,已是深夜。申请人便要杀鸡慰劳,他们婉言谢绝。当事人又准备几条烟表示春节来临的一点心意,他们又再次推辞,为你执行是我们的责任。申请人说,你们的责任是八小时以内,现在是几点了,我不能让你们徒劳。晏廷鹏笑道,八小时是责任、之外是义务,如果执行法官只有八小时,你的案件就有可能等到明年了。不过,你的心意我们收下,拖了你的案件,你不要责怪我们就心满意足了。申请人说,我知道了,不是你们无能,而是被执行人在贵州,你们跑了几次下落不明,这些我都知道。好在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这次春节总被你们“逮”着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春节期间,宣威市人民法院工作局执行兑现案款达三百二十万元。

  总有一种声音能够打动人、感动人。作为“宣威模式”的这曲颂歌,晏廷鹏只不过是颂歌中的一个音符。用他的话说,只要颂歌能够发出时代的炫音、天籁之音,不论充当哪个音符,哪怕是个换气符号,他也再所不辞。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