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释法析理: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
法律条文的特点是十分严谨的,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司法活动都要严格遵守法律,因此运用的主要就是法言法语。因此,对于法律知识缺乏的农村群众,法律条文上的语言、法律术语往往难以理解。而群众最爱听、最想听、听得进、听得懂的往往是自己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陈燕萍认为法官要善于将法律知识转化为人民群众通俗易懂、形象贴切的群众语言,是一种作风,更是一种方法,因此要司法活动中要多使用符合法律精神的群众语言诠释法律。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语言,使广大群众知道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并且通过普法教育,才能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同时法官裁判文书说理部分也要用群众语言说给群众听,尽量让群众能看懂,才能使群众明了自己承担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群众的法律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最终使我国成为一个法治现代化国家。"将群众语言融入司法;将普法融入司法;将情理风俗融入司法"是陈燕萍适用法律的三大亮点。
将群众语言融入司法
靖江是一个方言较多的地方,有一个镇就有五种方言,老百姓到法庭来打官司,多半用当地方言。陈燕萍刚到法庭时不会讲当地方言,有时还会引起当事人的误会,曾经有当事人提出,要申请"京腔洋调"的陈燕萍回避,陈燕萍深受触动还努力学习当地方言和俚语,注重语言的"入乡随俗",从而加强了与当事人的交流沟通,增进了群众对案件裁判的认同度。用群众语言,是陈燕萍释法析理的一大利器,在基层司法服务和诉讼活动中,陈燕萍总是尽量避免使用生涩的法言法语,尽量把法律语言转换成符合法律精神的群众语言,让老百姓听得清、听得懂、听得明。
将普法融入司法
陈燕萍常说:"为群众化解纠纷同样也是普法的过程",陈燕萍在司法活动中对于大部分赡养、邻里纠纷案件,陈燕萍坚持巡回审判,并且邀请广大的人民调解员一起参加,通过在庭审方式让群众知法、懂法,通过在调解中给人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同时对于群众承担法律责任向群众解释清楚,达到审结一案、教育一片、促进一方和谐的效果。对于其他案件陈燕萍也经常耐心向群众传输法律知识,使群众真正认识到自己法律认知上的错误,并对群众说要"吃一堑,长一智",真正达到说服教育群众的目的。陈燕萍充分认识到通过案例现身说法,进行普法教育是提高人民群众法律素质的捷径,只有人民群众知法了,懂法了,人民群众的权利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一生追求的人民司法事业才能取得新的进步,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如在一些赡养案子中对于一些不孝儿女,陈燕萍总要耐心解释法律并对其教育,有多少不孝儿女在父母面前流下了悔过的泪水。还例如在一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被告多次传唤不愿出庭,又无偿还能力,原告法律知识薄弱,陈燕萍查明案情后,用浅显易懂的群众语言对向原告就相关法律程序做了详细介绍,使得原告能够及时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对被告车辆进行查封,使得原告最终能够得到及时赔付。原告回忆说:"陈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给我介绍了很多法律知识,包括一些非常重要的法律程序,因此我能明明白白地参与诉讼。陈法官对我财产保全的申请处置非常及时,如果晚一天的话我现在一分钱都拿不到。"
将情理风俗融入司法
我国自古以来的法律文化传统就是以情、理、法的融合来规范人民群众的行为。对于人民群众来讲,法院最直白的话就是"法院不仅是讲法也是讲理的地方",这种理就包含我国自古以来人民群众生活中形成并一直予以信奉的习惯情理,其中也包含了善良风俗。目前随着现代法治的进程,人民群众法律素质不断提高,像"父债子还"的习惯情理以及一些迷信旧俗已经为现行法律规范所取缔或者群众抛弃,但是作为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有一种高度的自治,应该允许老百姓用一种习惯情理甚至是道德规范加以调整,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风情",并且将长期存在于人民群众中。而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陈燕萍也会在讲解法律的同时,非常重视地方的习惯情理和善良风俗,借助习惯情理与善良风俗对群众一种说服教育,用百姓心中的一杆秤来阐述这种“民间法”,以此促进乡村和谐。善良风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世代相传,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角落,被当地群众普遍认同,用群众的方法解决群众的问题,此举不仅增强了法院调解工作的亲和力,提高了群众对法院调解工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它虽然不是法律,不能直接运用于裁判案件,但相对法律条文而言,善良风俗更能够得到普通老百姓的"认可"和自觉执行,把它运用于案件的调解,当事人更容易接受。对于由于迷信旧俗引发的农村纠纷,陈燕萍善于追溯纠纷的症结根源,并在调处案件中适时引入善良风俗习惯,既妥善处理了案件纠纷,同时紧扣善良风俗的人伦性特点,在运用过程中注重发挥了当地名望人士以及当事人亲朋好友的作用。由于名望人士和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对本地的风土人情很了解,特别是在当事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相对来说当事人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意见。但对于封建陋习陈燕萍坚决予以破除,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风尚的建设。如在一起兄弟间的通道纠纷中,由于妯娌互殴,弟媳打了大伯耳光,大伯要求弟媳按旧俗"拜六眼鸣爆竹"方式以祛除晦气赔礼道歉遭到拒绝,后大伯将弟媳家的出行之路挖了一个坑,调解时陈燕萍积极引导双方移风易俗,结合当地风俗,最终弟媳改用端茶方式赔礼道歉,兄弟俩联手填平坑沟,成为当地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