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周年)
1949·旧闻新解:解放上海 解放军?在马路上
1949·旧闻新解:解放上海 解放军?在马路上
2009-09-17 10:24:44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张汨汨、梅世雄
(1949年旧闻:新华社上海五月二十七日下午六时电 上海已于今日上午九时完全解放。战斗已全部结束。守敌除少数从海上逃走外,其余或投降或被歼灭。人民解放军解放大上海之战开始于五月十二日夜间。二十四日夜九时,解放军对困守市区及吴淞要塞之敌发起总攻,经六十小时战斗即粉碎国民党军的一切近代化工事阵地,攻占吴淞要塞,并完全解放这一全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
亲历者说:
对于一支早在创建之初就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部队,对于一支连小战士吃了房东老大娘硬塞给的辣椒、都要在班务会上做检查的部队,进入上海“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实在算上不上新闻。然而,在当时的上海——这座接待过十几国驻军、迎纳过三朝政府的世界第四大都会,“解放军?在马路上”的消息,却着实震动了整座城市。
“正如陈毅元帅所言,我们取得了军政全胜。”时任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秘书的王辅一,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早在2个月之前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就曾说: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仅要军事进城,还要政治进城。
其实,官兵们对群众纪律的执行力,并不是将帅们关心的重点,如何保证这个拥有540万人口的大都市在硝烟散去后能正常运转,怎样保证远东第一金融中心在政权移交中平稳过渡,以及从农村走出来的军队该如何照应大城市的步调,才是需要深加思考的问题。
“南京解放时,有战士冲撞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还有些战士把总统府的大红地毯剪来当床垫。”101岁的开国少将、时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的陈锐霆回忆说,吸取这些教训,他们在江苏丹阳成立了庞大的上海接管工作班子,“有2万多人”。
渡江战役之前,第三野战军制订颁发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当中共中央收到陈毅关于“入城守则”的草案后,毛泽东在来电上批复了8个大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为了不影响市场供应和金融秩序,解放军入城后,一律不允许在市区买东西,甚至部队吃的饭菜,也是在几十公里以外的郊区做好,再送到市区。”王辅一说。
时任23军69师205团团长的秦镜也曾回忆:“部队模范地执行了城市政策纪律,在市区内一律不进民房,全部露宿在马路街头,谢绝一切物资慰劳。”
胜利之师的仁义之举,令上海百姓感动不已。其时移居上海的竺可桢,在日记里记下了当时的点滴情景:
“26日。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在研究院门前亦有岗位,院中同人予以食物均不受。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
五月底六月初,正是江南的梅雨季节,蒙蒙雨中,疲惫至极的战士,就这样和衣抱枪,整夜睡卧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两侧。
美国合众社的报道也记录了当时的场景:“中共军队军纪优良,行止有节,礼貌周到……虽然有许多大厦是大开着,可以用来做军营,而中共军队仍睡在人行道上……”
《大公报》则报道了一件小事:“某对新人定于25日在新生活俱乐部结婚,婚礼正在进行,解放军到了,来接收这个国民党机构。新人宾客进退维谷。不想解放军很客气地说‘你们结婚’,站在一旁等待。等到礼毕,又等到宾客们进完茶点,司仪宣布终场,解放军才进场接收。”
严明的军纪,感动了士人、平民,也令上海的商贾大亨们动容。
“我的车开到一个路口,有位解放军战士告诉我,前边还有战斗,不安全,要我别过去,态度和气诚恳,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解放军。”荣毅仁曾这样回忆。
当时,荣毅仁是上海三新银行董事兼经理、上海合丰公司董事、江苏无锡茂新面粉公司经理,在荣氏家族中举足轻重。
1949年年初,荣氏父子心情复杂,荣毅仁的太太杨鉴清已托人在香港租好房子,准备在“形势紧迫”时,迁居香港。而这一天的见闻以及随后解放军的城市政策,让荣家留了下来。
伴着感动与惊叹,上海人民第一次同自己的军队见了面。
亲历者说:
对于一支早在创建之初就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部队,对于一支连小战士吃了房东老大娘硬塞给的辣椒、都要在班务会上做检查的部队,进入上海“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实在算上不上新闻。然而,在当时的上海——这座接待过十几国驻军、迎纳过三朝政府的世界第四大都会,“解放军?在马路上”的消息,却着实震动了整座城市。
“正如陈毅元帅所言,我们取得了军政全胜。”时任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秘书的王辅一,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早在2个月之前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就曾说: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仅要军事进城,还要政治进城。
其实,官兵们对群众纪律的执行力,并不是将帅们关心的重点,如何保证这个拥有540万人口的大都市在硝烟散去后能正常运转,怎样保证远东第一金融中心在政权移交中平稳过渡,以及从农村走出来的军队该如何照应大城市的步调,才是需要深加思考的问题。
“南京解放时,有战士冲撞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还有些战士把总统府的大红地毯剪来当床垫。”101岁的开国少将、时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的陈锐霆回忆说,吸取这些教训,他们在江苏丹阳成立了庞大的上海接管工作班子,“有2万多人”。
渡江战役之前,第三野战军制订颁发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当中共中央收到陈毅关于“入城守则”的草案后,毛泽东在来电上批复了8个大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为了不影响市场供应和金融秩序,解放军入城后,一律不允许在市区买东西,甚至部队吃的饭菜,也是在几十公里以外的郊区做好,再送到市区。”王辅一说。
时任23军69师205团团长的秦镜也曾回忆:“部队模范地执行了城市政策纪律,在市区内一律不进民房,全部露宿在马路街头,谢绝一切物资慰劳。”
胜利之师的仁义之举,令上海百姓感动不已。其时移居上海的竺可桢,在日记里记下了当时的点滴情景:
“26日。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在研究院门前亦有岗位,院中同人予以食物均不受。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
五月底六月初,正是江南的梅雨季节,蒙蒙雨中,疲惫至极的战士,就这样和衣抱枪,整夜睡卧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两侧。
美国合众社的报道也记录了当时的场景:“中共军队军纪优良,行止有节,礼貌周到……虽然有许多大厦是大开着,可以用来做军营,而中共军队仍睡在人行道上……”
《大公报》则报道了一件小事:“某对新人定于25日在新生活俱乐部结婚,婚礼正在进行,解放军到了,来接收这个国民党机构。新人宾客进退维谷。不想解放军很客气地说‘你们结婚’,站在一旁等待。等到礼毕,又等到宾客们进完茶点,司仪宣布终场,解放军才进场接收。”
严明的军纪,感动了士人、平民,也令上海的商贾大亨们动容。
“我的车开到一个路口,有位解放军战士告诉我,前边还有战斗,不安全,要我别过去,态度和气诚恳,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解放军。”荣毅仁曾这样回忆。
当时,荣毅仁是上海三新银行董事兼经理、上海合丰公司董事、江苏无锡茂新面粉公司经理,在荣氏家族中举足轻重。
1949年年初,荣氏父子心情复杂,荣毅仁的太太杨鉴清已托人在香港租好房子,准备在“形势紧迫”时,迁居香港。而这一天的见闻以及随后解放军的城市政策,让荣家留了下来。
伴着感动与惊叹,上海人民第一次同自己的军队见了面。
责任编辑:韩京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