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旧闻新解: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成了“豆腐渣工程”
2009-09-15 09:51:14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张汨汨、梅世雄
(1949年旧闻:新华社长江前线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亲历者说:
三大战役过后,国民党军队总兵力已经下降到204万人,作战部队仅剩146万人。解放军兵力却增加到了358万人。天险长江,成为蒋介石东山再起的最后机会。
二野、三野及华东和中原的地方部队共计百万大军,早早地开始了渡江的战前准备。
73岁的老作家孙侃当年是渡江战役中的一名司号员。“我们这些北方兵,大多是些‘旱鸭子’,最多能在水里扎几个猛子,能‘狗爬式’地游上几米远,就算是水中豪杰了。”孙侃回忆,“所以,一到江边驻地,全团就开始水上练兵。”
早春的水温还颇有凉意,战士们每天穿着衬衣、短裤集合在湖泊边上学习游泳。“先让懂水性的人示范。然后连长喊一声:‘前进!’所有人就‘扑通扑通’跳下水,有的乱挣乱游,有的呛几口水就得爬上岸来喘气,这样反复好多次。”
孙侃回忆,有个山西籍的战士,连长喊了好几次“前进”,就是不敢下水,被连长猛一掌推到水里,后来不但学会了游泳,还成了水上尖兵。“团政治处派人采访他,他说起初对连长耍‘军阀’推了他一掌很有意见,不过多亏连长耍了点‘军阀’,不然到今天还不敢下水。”
水上练兵的要求,不仅要会游泳,还要“在水中能有半个身子露出水面”,不仅不能晕船,还要“在船上能坐稳、能打枪”。这样训练到4月中旬,战士们都练出了一身好水性。孙侃是司号兵,他还练出了一手“水中吹号”的绝活。
人员需要训练,参战船只也经过了一番精心准备。开国上将向守志时任第二野战军44师师长,他回忆说:“开始时是大小船混编,结果船速不一,队形混乱。后来经过试验,发现大船载人多、突击力量大,但行动受限制;小船载人少、灵活,便于多头冲击。所以再次编组,第一梯队营用小船,第二梯队营用大船。”
渡江的战船是由民船改造的,战士们用砖粉、白灰、污泥混合成“伪装色”,涂抹在船身和船帆上,使“船水一色”,在船上增橹加桨,把湿棉被钉在船舷上,每艘船还准备了棉花、桐油、钉子、木板等修补器材。
对守敌防线的侦察也早已开始了。各军都派出了侦察部队先期渡过长江,把江岸地形、水情、敌情等一一摸清,有的还建立了隐蔽联系点。侦察排把国民党军舰的巡逻规律也一一记录下来——解放军用来渡江的都是小木船,军舰一旦开来,掀起的浪很容易把木船打翻。
后来的电影《渡江侦察记》让这一段故事广为流传,其中“李连长”的原型就是第9兵团27军79师侦察英雄齐进虎。他率领7人侦察小分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登船,到敌人驻防的黑沙洲侦察,在岛上隐藏了十几天后,又借助一个木盆漂了回来。
“他带回了敌人第88军与第20军正在换防的重要情报。这一情报使渡江战役提前2天打响。”军史专家王辅一说,中央原定的渡江时间是4月22日,得知这一情报,“总前委决定趁敌换防立足未稳之际,立即打响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晚11时,渡江部队中路集团总指挥谭震林下达了“开始渡江”的命令。
夜幕中的长江江面上,千船竞渡。每只船的船尾都点了一盏小红灯。小灯的前、左、右三个方向都不透光,只有靠后方才能看见。
“战斗打响后,从江南岸往北看,仍是一片漆黑,但如果从江北往南岸看,就可以看见无数只小红灯在闪烁,非常壮观。”78岁的徐法全当年是27军的一名侦察排长,回忆渡江时的景况,他仍然激动。
“当时,中央军委和渡江战役总前委有一个规定:战斗部队过江一个营,师长就要过江,过江一个团,军长就要过江。”王辅一说。
著名战将聂凤智是第一批“打过长江去”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双脚一踩在南岸的土地上,他便指示向总前委发电报:“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
仅4月20日一个晚上,中路渡江部队30万大军,便在裕溪口至枞阳镇段20余公里的战线,以锐不可当之势胜利渡过长江。
西路渡江部队在刘伯承的指挥下,于21日16时渡江。近千门大炮把炮弹铺天盖地地倾泻到南岸敌军阵地上,接着几十万大军争入激流,直冲对岸,仅用4个小时,就控制了宽200余里、纵深10里至20里的登陆场。至23日,西路主力全部渡过长江。
“西路集团的代价小得惊人。”王辅一说,第一拨渡江的6个步兵团中,伤亡不到10人。
东路集团于4月21日晚发起冲击。他们需要突破地势险要的江阴要塞。汤恩伯在这里驻有7000余名精兵,各种口径炮90余门,号称“江防门户”。
作战最紧张之时,江阴要塞的3000余名官兵突然起义。
“我们党早在1947年初就派人深入要塞。”84岁的上海市公安局正局级离休干部王征明,当年参与了江阴要塞的策反工作。21日晚,当要塞司令戴戎光下令向解放军开炮时,王征明率领地下党员冲进指挥所,把他活捉了。
开国上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生前回忆:“如果没有江阴要塞起义,我们也可以从江阴渡江的,但不可能那么顺利,可能要付出重大伤亡。”
几乎在江阴要塞起义的同时,林则徐侄孙、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领大小舰艇25艘,在长江下游南京东北4公里处的笆斗山江面起义,另一部23艘舰艇在镇江江面向人民解放军投诚。
“蒋介石集团曾经想依靠长江阻止我军前进,他们说:长江自古天险,曹操、苻坚都渡不过来,何况共产党?”徐法全说,“可我们只用4天,就让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成了‘豆腐渣工程’,百万大军胜利渡江。”
守土之道,在德不在险。2000年前中国古代军事家的断言,再次得到验证。
亲历者说:
三大战役过后,国民党军队总兵力已经下降到204万人,作战部队仅剩146万人。解放军兵力却增加到了358万人。天险长江,成为蒋介石东山再起的最后机会。
二野、三野及华东和中原的地方部队共计百万大军,早早地开始了渡江的战前准备。
73岁的老作家孙侃当年是渡江战役中的一名司号员。“我们这些北方兵,大多是些‘旱鸭子’,最多能在水里扎几个猛子,能‘狗爬式’地游上几米远,就算是水中豪杰了。”孙侃回忆,“所以,一到江边驻地,全团就开始水上练兵。”
早春的水温还颇有凉意,战士们每天穿着衬衣、短裤集合在湖泊边上学习游泳。“先让懂水性的人示范。然后连长喊一声:‘前进!’所有人就‘扑通扑通’跳下水,有的乱挣乱游,有的呛几口水就得爬上岸来喘气,这样反复好多次。”
孙侃回忆,有个山西籍的战士,连长喊了好几次“前进”,就是不敢下水,被连长猛一掌推到水里,后来不但学会了游泳,还成了水上尖兵。“团政治处派人采访他,他说起初对连长耍‘军阀’推了他一掌很有意见,不过多亏连长耍了点‘军阀’,不然到今天还不敢下水。”
水上练兵的要求,不仅要会游泳,还要“在水中能有半个身子露出水面”,不仅不能晕船,还要“在船上能坐稳、能打枪”。这样训练到4月中旬,战士们都练出了一身好水性。孙侃是司号兵,他还练出了一手“水中吹号”的绝活。
人员需要训练,参战船只也经过了一番精心准备。开国上将向守志时任第二野战军44师师长,他回忆说:“开始时是大小船混编,结果船速不一,队形混乱。后来经过试验,发现大船载人多、突击力量大,但行动受限制;小船载人少、灵活,便于多头冲击。所以再次编组,第一梯队营用小船,第二梯队营用大船。”
渡江的战船是由民船改造的,战士们用砖粉、白灰、污泥混合成“伪装色”,涂抹在船身和船帆上,使“船水一色”,在船上增橹加桨,把湿棉被钉在船舷上,每艘船还准备了棉花、桐油、钉子、木板等修补器材。
对守敌防线的侦察也早已开始了。各军都派出了侦察部队先期渡过长江,把江岸地形、水情、敌情等一一摸清,有的还建立了隐蔽联系点。侦察排把国民党军舰的巡逻规律也一一记录下来——解放军用来渡江的都是小木船,军舰一旦开来,掀起的浪很容易把木船打翻。
后来的电影《渡江侦察记》让这一段故事广为流传,其中“李连长”的原型就是第9兵团27军79师侦察英雄齐进虎。他率领7人侦察小分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登船,到敌人驻防的黑沙洲侦察,在岛上隐藏了十几天后,又借助一个木盆漂了回来。
“他带回了敌人第88军与第20军正在换防的重要情报。这一情报使渡江战役提前2天打响。”军史专家王辅一说,中央原定的渡江时间是4月22日,得知这一情报,“总前委决定趁敌换防立足未稳之际,立即打响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晚11时,渡江部队中路集团总指挥谭震林下达了“开始渡江”的命令。
夜幕中的长江江面上,千船竞渡。每只船的船尾都点了一盏小红灯。小灯的前、左、右三个方向都不透光,只有靠后方才能看见。
“战斗打响后,从江南岸往北看,仍是一片漆黑,但如果从江北往南岸看,就可以看见无数只小红灯在闪烁,非常壮观。”78岁的徐法全当年是27军的一名侦察排长,回忆渡江时的景况,他仍然激动。
“当时,中央军委和渡江战役总前委有一个规定:战斗部队过江一个营,师长就要过江,过江一个团,军长就要过江。”王辅一说。
著名战将聂凤智是第一批“打过长江去”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双脚一踩在南岸的土地上,他便指示向总前委发电报:“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
仅4月20日一个晚上,中路渡江部队30万大军,便在裕溪口至枞阳镇段20余公里的战线,以锐不可当之势胜利渡过长江。
西路渡江部队在刘伯承的指挥下,于21日16时渡江。近千门大炮把炮弹铺天盖地地倾泻到南岸敌军阵地上,接着几十万大军争入激流,直冲对岸,仅用4个小时,就控制了宽200余里、纵深10里至20里的登陆场。至23日,西路主力全部渡过长江。
“西路集团的代价小得惊人。”王辅一说,第一拨渡江的6个步兵团中,伤亡不到10人。
东路集团于4月21日晚发起冲击。他们需要突破地势险要的江阴要塞。汤恩伯在这里驻有7000余名精兵,各种口径炮90余门,号称“江防门户”。
作战最紧张之时,江阴要塞的3000余名官兵突然起义。
“我们党早在1947年初就派人深入要塞。”84岁的上海市公安局正局级离休干部王征明,当年参与了江阴要塞的策反工作。21日晚,当要塞司令戴戎光下令向解放军开炮时,王征明率领地下党员冲进指挥所,把他活捉了。
开国上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生前回忆:“如果没有江阴要塞起义,我们也可以从江阴渡江的,但不可能那么顺利,可能要付出重大伤亡。”
几乎在江阴要塞起义的同时,林则徐侄孙、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领大小舰艇25艘,在长江下游南京东北4公里处的笆斗山江面起义,另一部23艘舰艇在镇江江面向人民解放军投诚。
“蒋介石集团曾经想依靠长江阻止我军前进,他们说:长江自古天险,曹操、苻坚都渡不过来,何况共产党?”徐法全说,“可我们只用4天,就让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成了‘豆腐渣工程’,百万大军胜利渡江。”
守土之道,在德不在险。2000年前中国古代军事家的断言,再次得到验证。
责任编辑:韩京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