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法院共成长
2009-07-27 10:28:1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吴园妹
  2004年和2009年注定是我人生中最不寻常的两年。

  2004年,初入法学院,我法科学生生涯的开始。在经过短短的一年懵懂学习之后,开始萌发了去法院实习的念头,大胆的向海淀法院毛遂自荐。于是,在刑二庭开始了我对法律实践的最初探索,也不知不觉中与海淀法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9年,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笔试面试之后,我被海淀法院正式录用为一名法官助理。这是我法律职业生涯的开始,我的法科学生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在这期间,我也经历了法科学生其他可能的职业选择:律师、公司法务、事业单位法务,但兜兜转转,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过程中,最终仍尘埃落定于此,也许是应了五年前的那份缘。

  2009年7月6日,正式报道,分到了业务庭,我开始接触实际业务,同时也开始了一系列岗前的培训。阔别五年之后,发现如今的海淀法院已远非当年可比。纸质饭票淘汰了,转而制作到一张门禁卡里;归档时不再打孔装订,而直接通过电子扫描;签章不再需要跑到办公室一个个用手盖上,多了远程签章系统;电子审判系统从立案到审判到归档一条龙服务;法院的案子更多了,法院的干警也更多了。不变的是海法的精神,是为人民不计功利,想事业甘于奉献的那一片赤诚。

  这是我第一次那么深入地了解海淀法院,也是第一次那么深刻地体味我的理想和信念。

  五年前的实习留给我的只是她美好的第一印象,而如今我终于有机会去深刻的体味她峥嵘的过往,她丰富的内涵。许多年前,甚至有孩子踏入法院的大门来打酱油;许多年前,法官们曾在管道房改造的场所开庭;许多年前,海淀法院远没有今天的辉煌和荣耀。多少代人,无数个宋鱼水、尚秀云、马军式的人物,前赴后继,甘于奉献,用青春和热血凝聚成今日的“海法魂”。

  培训的时候,老师一次次问我们,我们也一次次的自问:准备好了吗?生于80后,我们是最富有法治理想的一代人;生于80后,我们又是需要承担最大的现实压力的一代人。在党组见面会上,我们意气风发,一句话的介绍变成了誓师大会。有的同事说,要对得起头顶的国徽和内心的良心;有的同事说,要践行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理念;我说,我信奉黑格尔的一句话:毕生为真理作证。那一刻我的心中激情荡漾,甚至觉得我已经是一名法官了。这仅仅是开始而已。理想其实是融于平淡的生活之中的:每一次发起诉、每一次证据交换、每一次庭审记录、每一次文书送达、每一次立卷归档、甚至每一次夜半醒来回忆工作是否有疏忽的时候……我们都在逐渐靠近自己的理想。而理想,更需要今后现实的历练。我想,我们准备好了。

  前几日,在食堂遇见了2004年实习时带我的老师,无限惊喜;谈起这几年的点点滴滴,又无限感慨:他,当年的法官助理如今已成长为干练的年轻法官;而我,当年哭鼻子的小实习生也穿上了法院的制服,成为海淀法院的正式一员。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张晶晶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