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姚维家主任已共事十年,是他饱经风霜的十年。母亲瘫痪卧床、女儿患病在家、妻子无奈辞职,生活的劫难没有击垮这位平和、慈祥的长者,他以清澈坦荡、和风细雨的宽厚情怀,以凝重内敛、刚柔相济的独特魅力关爱和感染着身边的人;他以勤学上进、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以细致严谨、秉公无私的工作精神激励和感召着周围的人。他言语不多却一语见的,他不善交际却善解人意,他就象和风走近你,蕴藏着无言的活力,拂面而过,留下的是为之一颤的感动。
姚主任法律功底深厚,法学知识广博,是我们法院公认的顶尖法官,更是我工作中的良师。记得几年前,我审理一起股票委托交易诉讼,对自由裁量的尺度把不准,和庭里同事探讨后,思路逐渐清晰,但判决书拟好后却不敢贸然宣判。我便敲开了姚主任的门,他正埋头赶写材料,见我进来捧着十来页文稿,便放下手中的笔,很自然地揉揉眼睛,微微一笑说:“快坐吧!”我向姚主任细细讲述了案情,他听得很认真,表情略显严肃,接过我的文稿便习惯性地拿起笔,说:“我先看看,你先去忙,一小时后打你电话。”一小时后,姚主任来了电话,我发现我的文稿上有两处铅笔划的小杠杠。姚主任指指,此处标点不妥,此处用词还要斟酌。在判决论理部分还有个很醒目的三角,姚主任边读边分析,“论理部分写得没错但还不够透,恐怕还是对当事人责任承担没吃准。谈谈我的看法,你参考参考吧。”姚主任才说几句,就知道他心里有底,对涉及的法律规定谙熟于心,对自由裁量的分析精确到位。这么一点拨让我茅塞顿开。于是这份判决论理部分我又用了重笔,最重要的是我找准了衡量公正的尺度,宣判后双方当事人都心悦诚服。
之后,向姚主任请教,往往是我审案中遇到难题时的第一个念头,每一次请教都有收获,再后来我有些得寸进尺,连论文也想请姚主任过个目,他从未流露出一丝的厌烦,让我感觉他是难得的良师,而我却不是他谦卑的学生。现在翻开这些文稿,通篇行文囿于法律的严谨无声情可言,但在我的心中,文稿的字里行间却流淌着难以释怀的感动。
遇到一位诲人不倦的良师已是难得,但更难得的,他还是名对法律精髓感悟至深、至透的好法官,因为悟的深,秉性才公正,因为悟的透,执法才公平。内敛的性格决定他不刻意向你传递着什么,但读懂他的言行,你知道这就是对法律执着的精神。他甘守清贫和寂寞,心净如水,非寻常法官可比。寻常法官虽有不愿为世俗所扰的心态,但真有浮华掠过,情绪躁动者有之,牢骚抱怨者有之,跳槽入时者有之,若想固守一片净土,几番踌躇与较量,活得累心者也有之。而以姚主任为师,学他的坦荡与清澈,世事与名利便如云烟,不让浮尘扰了心境,还觉得累吗?
姚主任累,是另一种累。他竭尽全力要让母亲、妻子、女儿过好生活,可健康还是远离母亲,妻子依然过得艰辛,更酸楚的还是女儿的未来。这么多重负压在心中,用一个“累”字来形容显得苍白无力。我至今无法理解他,如何装得下这些苦衷,却从不轻易流露,又如何抑制住抹不去的愁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难道被痛苦折磨得麻木了?有这种猜测就是对姚主任天大的不公,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姚主任的人情味其实很浓。他从不主动与人客套,也不擅长广交朋友,但寥寥数语,就让人感觉他的关心很真切,如和风一般,让人心中油然而生暖意。
十年前,我从异地调入合肥,一家三口挤住在菜市街口嘈杂的小屋里,当时经济窘迫,买不起宽敞、明亮的房子,对女儿总觉得歉疚。后来,我们法院局域网开通,热点话题就有谈谈住房问题,我以“梦见未来”为名,痛快淋漓地将现在的无奈、未来的希冀吐露出来,并为我的女儿虚拟了一座毗邻公园的别墅。姚主任猜出是我,在一次下班途中遇到,便问我:“你住那儿确实吵,有点影响孩子学习吧?”当时我不知道姚主任的家境和住房情况,就把他当成愿意倾听的长辈聊起来,他听后安慰我,“房子会有的,慢慢来。”看看他坚毅的神情,我真的认为很有希望。我负债买新房后,好长时间没装潢,下班途中时常与姚主任同路,他几次问我,“装潢钱还没攒够吧,慢慢来。”听着他关切的话语,我的心里真的很感动。
那年,我迁了新居,虽然不是别墅,但宽敞、安静,日子也日渐舒心。现在想来,当初网上的拙文可能触痛了他的心,我为女儿实现了夙愿,但他有精神疾病的女儿对慈父的希冀却无法感悟。我向他倾诉做母亲的愧疚,其时他的心里是悲凉和苦痛的,而我丝毫没有觉察。我乞求苍天还回他健康、活泼的女儿,能感知到如山的父爱,让慈父的一颗心得到抚慰。那怕就一点,也让我这个不知愁、强说愁的人少一点自责。
但苍天没有为我的诚心所动,无情的病魔又降到姚主任的身上。这位阅尽苦难的汉子,并没有被击垮,同事们去探望病中的他,他心中卸不下的还是那份关怀,不断念叨大家工作太忙了,不要再来了。望着昔日健康、矍铄的姚主任,被疾病折磨的日渐虚弱,终于离我们而去。我们心如刀割。苍天无眼啊!
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有祈祷,祝愿姚主任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