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灾之下担重责
——四川省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抗震救灾纪实
2008-06-17 10:42:3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何昌琦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绵阳辖区北川、平武、安县、江油等地受灾严重。灾情就是命令!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迅速行动,立即组织全院干警全力投入抗震救灾,由于成绩突出,其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央、省、市等新闻媒体宣传和报道。
组织到位 行动迅速
5.12大地震将绵阳中院办公楼震裂,在危险来临之时,绵阳中院党组成员立即组织正在审判楼办公的全部干警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无一人伤亡。灾情发生后,该院成立以院长莫亚林牵头的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和应急指挥部,及时协调处理救灾事项,建立24小时轮流值班制、干警分组负责制和应急联系机制,将全院干警分为应急突击、干警及家属搜救、后勤保障等三个分队,全力完成好市委、市政府分派的抗震救灾任务和法院自救工作。当晚7时,绵阳中院应急突击队即组织10余名法警前往北川县抢险,途中因道路中断没有进入北川。5月13日凌晨5时许,莫亚林又带领60余名干警前往北川县参与紧急救援。到达北川县城后,干警们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的统一调派下,不分昼夜,为灾民和前线官兵分发食品、搬运各种救灾物资。5月13日至21日,绵阳中院领导冒着强余震的危险,分别到11个基层法院和23个基层法庭了解受灾情况,认真查看法院办公大楼的受损情况,听取抗灾情况汇报,亲切慰问法院干警。在很短时间内收集汇报了全市法院系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引起了四川省高院和最高法院的高度关注。截止16日前中院派出80余次车辆和260余人(次)干警前往北川搜救幸存人员,安抚北川县法院遇难人员家属,给灾民购买和发放日常生活用品、药品、帐篷、衣物等物品。同时,组织机关干警向灾区捐款捐物和交纳特殊党费共计8万余元。
认真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灾后,绵阳中院承担了绵阳九洲体育馆南25、26区500多人,最多时达800多人的安置服务任务。市中院立即组织80多名干警分成了后勤保障、安抚、执勤三个组,轮流24小时执勤,给救助点的所有灾民购买分发了拖鞋、内衣、药品、棉被等日常生活用品,给婴儿购买分发了奶嘴、奶粉、尿不湿等物品。在提供这些人性化服务的同时,抢险应急队干警还统计了该区5-10岁未成年人,与其母亲一起送往成都市妇幼保健站,收集了灾民的个人基本信息,帮助其寻找失散亲人。率先在救助点推出服务卡,登记所辖灾民身份,加强管理;在灾民中组建自救自助服务组,动员党员、村干部带头协助管理、维护秩序;开展清洁卫生区评比,指定卫生员,配合疾控中心密切监控疫情,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在发现灾民中有5个婴儿因为母亲受到地震惊吓,没有乳汁,就立即与后勤组联系,千方百计买到奶粉,与开水一道送到婴儿母亲手上。
灾后第四天,根据绵阳市委政法委要求绵阳中院又立即抽派25名法官和工作人员组成维护秩序组,参与九洲安置点的24小时岗哨执勤。有的工作人员几十个小时没有合眼,困了就在原地找个凳子小息片刻,眼睛熬红肿了一帕冷水洗脸后,又振奋精神站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5月18日,根据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令,绵阳中院组建安县安洲驾校灾民救助点。安洲驾校救助点担负着容纳二千受灾群众和为其它三个救助点保管分发救灾物资的重任,而此时的救助点基础设施还是一片空白。接到命令后,副院长黄迅带领市中院30多名法官和工作人员组成的抢险应急队半个小时内赶赴指定地点,在空旷的场地白手起家,为灾民搭建帐篷,安排食宿。他们克服烈日曝晒、蚊虫叮咬等困难,连续作战,苦战三天就为救助点接通了水、电,修建了两个可容纳50人的厕所,两个可同时容纳40人洗澡的浴室,设立了卫生防疫点和医疗服务点。在五天时间里就搭建了180顶帐篷,建成了一座设施齐全、干净整洁的救助点,并很快接纳了一千六百余名灾民入住。在没有任何装卸设备的情况下,四十公斤一包的棉被,五十多公斤一捆的毛毯,还有比许多队员体重还重的—百多公斤一顶的帐蓬,全靠法官和工作人员人力装卸搬运。全体队员顶着炎炎烈日,忍受着蚊虫、伤病的折磨,手拉肩扛,在五天的时间里就装卸、储存了近三百余吨救灾物资,队员们饿了啃面包,渴了喝矿泉水,手上、身上都被磨出累累血痕。为了保证装卸物资的安全,队员们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在仓库里打地铺,24小时轮流值守,吃住都在仓库里。为保证这些救灾物资的规范使用,工作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物资管理机制,所有物资进出仓库都必须审查签收,有案可查,做到了账目清楚明白,为接收分流灾民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得到了省纪委、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表扬。为了让安洲驾校救助点的1500余名灾民吃上可口的家常饭菜。中院在行政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垫资8万余元,在一周时间内,就建起了供1500余人吃饭的大食堂。在新建的几个救助点中率先给灾民供应上可口的饭菜。受到了指挥部的肯定和灾民的交口称赞。
按照市唐家山堰塞湖避险疏散工作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市中院受领了游仙区富乐山安置点服务工作和治安维护任务。从宣传动员到组织撤离,都万无一失,在避险期间全天24小时组织30名干警轮流值班巡逻,共组织撤离19个小区,3200户,10050人,确保了被转移上山的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地震后,得知北川法院的枪弹遗留在灾区,院长莫亚林迅速召开紧急会议,“要全力以赴组织力量,将北川法院遗留在灾区的枪弹转移到安全之地,以避免枪弹流失给灾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5月18日上午10时许,由中院组织的枪弹抢救队紧急赶赴北川,立即与抗震救灾指挥部取得了联系,成立了由市中院、县公安局、县交警队等单位参加的枪弹抢救临时指挥部。枪弹存放地——北川县公安局大楼地震后摇摇欲坠,加上余震不断,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周围山体还有落石不时往下滚落,给抢救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而且枪弹存放点又在公安局二楼,分布在丁字形的两间库房内,人员必须进到存放武器的房间,才能展开抢救,抢救任务十分困难,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突击队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多次进入到枪弹存放点房间,进行勘查、掘洞、焊割、切割,将保险柜慢慢抬到临街的房间,尔后再用绳索捆住,用机械车将枪柜逐个整体拉出,5月18日20时许,历经近10个小时的顽强努力,4个存放枪弹的保险柜终于被一个一个全部安全的抢救出危楼,装载上车,人员安全撤出。在这次任务中,枪弹抢救队全体人员发扬了勇敢顽强不怕牺牲,不怕危险,连续作战的精神,圆满、顺利、安全、成功地完成了枪弹抢救转移任务,确保了灾区和社会的安全,确保了人民法院物资装备的安全,避免了危害社会安全的隐患发生。
众志成城 全力抗灾
从地震发生至今,市中院组织全院所有干警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中来,党组成员分别深入到北川、安县、江油、平武等各受灾法院,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及时组织北川县法院在市中院临时办公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将北川法院幸存的16名干警组织起来,积极开展自救工作。市中院倾其全力为北川法院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协助,尽最大努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认真做好幸存干警及其家属和遇难干警家属的联系、接待、安抚等工作,以及各地捐赠款项、物资的接收、运送等工作。先后派出260余人(次)干警前往北川搜救幸存人员,调派车辆3000余车次,为灾区群众、救援官兵分发食品等物资,提供服务。组织机关干警向北川法院捐款捐物,共捐款6万余元,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用于救助九洲体育馆南25、26区灾民和北川法院干警家属)价值20580元,购买药品价值1482元,帐篷2108元,衣物150件。全院党员缴纳特殊党费2万多元。积极争取上级法院的救灾物质,给全市基层法院申报和发放了450顶帐篷,小车3辆等物品,解决了十一个基层法院开展审判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尽全力抢救法院的档案卷宗材料及枪支弹药等物品,组织专人对枪支、卷宗等进行保卫和管理。并结合当前的抗震救灾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班加点办理重大案件,严厉打击危害抗震救灾工作的各类刑事犯罪,特别是对已起诉到法院的刑事案件及时在看守所进行审理,严禁超期羁押和出现押解安全事故,维护灾区的正常社会秩序。
该院还加强了信息报送和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报送法院在抗震救灾中的具体工作情况,及时报道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据不完全统计,从5月12日至今,绵阳市法院系统在各级媒体和中国法院网等刊登法官抗震救灾文章30余篇、照片50余幅。人民法院报5月16日、21日、24日、6月8日连续用三个整版刊载了绵阳市两级法院抗震救灾的事迹。北川县法院被最高法院评为英雄集体,北川法院副院长桂勇、李芝军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和焦点访谈节目播出,并分别被最高法院荣记一等功。
组织到位 行动迅速
5.12大地震将绵阳中院办公楼震裂,在危险来临之时,绵阳中院党组成员立即组织正在审判楼办公的全部干警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无一人伤亡。灾情发生后,该院成立以院长莫亚林牵头的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和应急指挥部,及时协调处理救灾事项,建立24小时轮流值班制、干警分组负责制和应急联系机制,将全院干警分为应急突击、干警及家属搜救、后勤保障等三个分队,全力完成好市委、市政府分派的抗震救灾任务和法院自救工作。当晚7时,绵阳中院应急突击队即组织10余名法警前往北川县抢险,途中因道路中断没有进入北川。5月13日凌晨5时许,莫亚林又带领60余名干警前往北川县参与紧急救援。到达北川县城后,干警们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的统一调派下,不分昼夜,为灾民和前线官兵分发食品、搬运各种救灾物资。5月13日至21日,绵阳中院领导冒着强余震的危险,分别到11个基层法院和23个基层法庭了解受灾情况,认真查看法院办公大楼的受损情况,听取抗灾情况汇报,亲切慰问法院干警。在很短时间内收集汇报了全市法院系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引起了四川省高院和最高法院的高度关注。截止16日前中院派出80余次车辆和260余人(次)干警前往北川搜救幸存人员,安抚北川县法院遇难人员家属,给灾民购买和发放日常生活用品、药品、帐篷、衣物等物品。同时,组织机关干警向灾区捐款捐物和交纳特殊党费共计8万余元。
认真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灾后,绵阳中院承担了绵阳九洲体育馆南25、26区500多人,最多时达800多人的安置服务任务。市中院立即组织80多名干警分成了后勤保障、安抚、执勤三个组,轮流24小时执勤,给救助点的所有灾民购买分发了拖鞋、内衣、药品、棉被等日常生活用品,给婴儿购买分发了奶嘴、奶粉、尿不湿等物品。在提供这些人性化服务的同时,抢险应急队干警还统计了该区5-10岁未成年人,与其母亲一起送往成都市妇幼保健站,收集了灾民的个人基本信息,帮助其寻找失散亲人。率先在救助点推出服务卡,登记所辖灾民身份,加强管理;在灾民中组建自救自助服务组,动员党员、村干部带头协助管理、维护秩序;开展清洁卫生区评比,指定卫生员,配合疾控中心密切监控疫情,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在发现灾民中有5个婴儿因为母亲受到地震惊吓,没有乳汁,就立即与后勤组联系,千方百计买到奶粉,与开水一道送到婴儿母亲手上。
灾后第四天,根据绵阳市委政法委要求绵阳中院又立即抽派25名法官和工作人员组成维护秩序组,参与九洲安置点的24小时岗哨执勤。有的工作人员几十个小时没有合眼,困了就在原地找个凳子小息片刻,眼睛熬红肿了一帕冷水洗脸后,又振奋精神站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5月18日,根据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令,绵阳中院组建安县安洲驾校灾民救助点。安洲驾校救助点担负着容纳二千受灾群众和为其它三个救助点保管分发救灾物资的重任,而此时的救助点基础设施还是一片空白。接到命令后,副院长黄迅带领市中院30多名法官和工作人员组成的抢险应急队半个小时内赶赴指定地点,在空旷的场地白手起家,为灾民搭建帐篷,安排食宿。他们克服烈日曝晒、蚊虫叮咬等困难,连续作战,苦战三天就为救助点接通了水、电,修建了两个可容纳50人的厕所,两个可同时容纳40人洗澡的浴室,设立了卫生防疫点和医疗服务点。在五天时间里就搭建了180顶帐篷,建成了一座设施齐全、干净整洁的救助点,并很快接纳了一千六百余名灾民入住。在没有任何装卸设备的情况下,四十公斤一包的棉被,五十多公斤一捆的毛毯,还有比许多队员体重还重的—百多公斤一顶的帐蓬,全靠法官和工作人员人力装卸搬运。全体队员顶着炎炎烈日,忍受着蚊虫、伤病的折磨,手拉肩扛,在五天的时间里就装卸、储存了近三百余吨救灾物资,队员们饿了啃面包,渴了喝矿泉水,手上、身上都被磨出累累血痕。为了保证装卸物资的安全,队员们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在仓库里打地铺,24小时轮流值守,吃住都在仓库里。为保证这些救灾物资的规范使用,工作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物资管理机制,所有物资进出仓库都必须审查签收,有案可查,做到了账目清楚明白,为接收分流灾民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得到了省纪委、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表扬。为了让安洲驾校救助点的1500余名灾民吃上可口的家常饭菜。中院在行政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垫资8万余元,在一周时间内,就建起了供1500余人吃饭的大食堂。在新建的几个救助点中率先给灾民供应上可口的饭菜。受到了指挥部的肯定和灾民的交口称赞。
按照市唐家山堰塞湖避险疏散工作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市中院受领了游仙区富乐山安置点服务工作和治安维护任务。从宣传动员到组织撤离,都万无一失,在避险期间全天24小时组织30名干警轮流值班巡逻,共组织撤离19个小区,3200户,10050人,确保了被转移上山的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地震后,得知北川法院的枪弹遗留在灾区,院长莫亚林迅速召开紧急会议,“要全力以赴组织力量,将北川法院遗留在灾区的枪弹转移到安全之地,以避免枪弹流失给灾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5月18日上午10时许,由中院组织的枪弹抢救队紧急赶赴北川,立即与抗震救灾指挥部取得了联系,成立了由市中院、县公安局、县交警队等单位参加的枪弹抢救临时指挥部。枪弹存放地——北川县公安局大楼地震后摇摇欲坠,加上余震不断,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周围山体还有落石不时往下滚落,给抢救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而且枪弹存放点又在公安局二楼,分布在丁字形的两间库房内,人员必须进到存放武器的房间,才能展开抢救,抢救任务十分困难,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突击队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多次进入到枪弹存放点房间,进行勘查、掘洞、焊割、切割,将保险柜慢慢抬到临街的房间,尔后再用绳索捆住,用机械车将枪柜逐个整体拉出,5月18日20时许,历经近10个小时的顽强努力,4个存放枪弹的保险柜终于被一个一个全部安全的抢救出危楼,装载上车,人员安全撤出。在这次任务中,枪弹抢救队全体人员发扬了勇敢顽强不怕牺牲,不怕危险,连续作战的精神,圆满、顺利、安全、成功地完成了枪弹抢救转移任务,确保了灾区和社会的安全,确保了人民法院物资装备的安全,避免了危害社会安全的隐患发生。
众志成城 全力抗灾
从地震发生至今,市中院组织全院所有干警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中来,党组成员分别深入到北川、安县、江油、平武等各受灾法院,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及时组织北川县法院在市中院临时办公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将北川法院幸存的16名干警组织起来,积极开展自救工作。市中院倾其全力为北川法院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协助,尽最大努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认真做好幸存干警及其家属和遇难干警家属的联系、接待、安抚等工作,以及各地捐赠款项、物资的接收、运送等工作。先后派出260余人(次)干警前往北川搜救幸存人员,调派车辆3000余车次,为灾区群众、救援官兵分发食品等物资,提供服务。组织机关干警向北川法院捐款捐物,共捐款6万余元,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用于救助九洲体育馆南25、26区灾民和北川法院干警家属)价值20580元,购买药品价值1482元,帐篷2108元,衣物150件。全院党员缴纳特殊党费2万多元。积极争取上级法院的救灾物质,给全市基层法院申报和发放了450顶帐篷,小车3辆等物品,解决了十一个基层法院开展审判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尽全力抢救法院的档案卷宗材料及枪支弹药等物品,组织专人对枪支、卷宗等进行保卫和管理。并结合当前的抗震救灾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班加点办理重大案件,严厉打击危害抗震救灾工作的各类刑事犯罪,特别是对已起诉到法院的刑事案件及时在看守所进行审理,严禁超期羁押和出现押解安全事故,维护灾区的正常社会秩序。
该院还加强了信息报送和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报送法院在抗震救灾中的具体工作情况,及时报道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据不完全统计,从5月12日至今,绵阳市法院系统在各级媒体和中国法院网等刊登法官抗震救灾文章30余篇、照片50余幅。人民法院报5月16日、21日、24日、6月8日连续用三个整版刊载了绵阳市两级法院抗震救灾的事迹。北川县法院被最高法院评为英雄集体,北川法院副院长桂勇、李芝军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和焦点访谈节目播出,并分别被最高法院荣记一等功。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