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法治热点(专题)由中国法院网、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联合推出。本期(5月12日-18日)内容如下(按新闻发布时间先后为序):
■我国首起长江航道损害赔偿案宣判
5月12日上午,我国首起长江航道损害赔偿案在武汉海事法院公开宣判。被告重庆万州区圣发船务有限公司被判赔付原告长江武汉航道局18.6万元。长江武汉航道局代表国家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的胜诉,必将对国家资源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今年全国烟草打假总案值已达16.3亿 居历年之最
记者从14日召开的全国烟草打假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1月至4月,全国各地深入打击制售假烟网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共查处案值5万元以上的假冒商标卷烟案件2145起,总案值达到16.3亿元,打假力度之大、查获假烟数量和抓捕判刑人员之多,均为历年来之最。
■最高人民法院首提“四严”刑事政策
记者14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就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问题公开新原则: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必须突出重点,依法进行,必须确保做到严之有据、严之有理、严之有度、严之有效。要切实做到“宽以济严”、“严以济宽”,确保宽严“相济”,注意做到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严中有宽、宽以济严,宽中有严、严以济宽。
5月16日下午,轰动全国的中国农业银行邯郸分行金库被盗案又有了新进展。中国农行邯郸分行原副行长张希仲(上图前左一)因犯有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被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
■最高法:对散布谣言干扰破坏救灾行为要依法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16日向全国人民法院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务必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对那些散布谣言、干扰破坏抗震救灾的行为,要坚决依法处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公安机关查处41起干扰抗震救灾涉网络案件
记者今天从公安部获悉,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同时,公安机关陆续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借机造谣生事,散布虚假信息,扰乱人心;或以抗震救灾为幌子骗取钱财,扰乱社会秩序。为保证全国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秩序稳定,公安机关对通过网络进行违法犯罪的人员及时进行了查处。截至5月17日,共侦破网上造谣类案件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人,其中治安拘留11人,训诫24人;侦破诈骗类案件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其中刑事拘留14人,另有2人正在审理中。
资料收集:沈双武 李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