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是他的性格
──记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王兵
2008-03-18 10:05:4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祖先海
王兵是一个认真的人,做人做事都很认真。做人上,厚厚道道,说话慢言细语,不伤人。做事上,钉是钉,铆是铆,答应的事,绝不食言。和王兵一块工作,你不用担心记性不好,因为王兵有一个小本子,那上面都记着,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准没跑。要是今天的事没完成,你放心,就是饭不吃、觉不睡他也要把事情做完。王兵说,认真是他的性格,从小养成的,改不了。
王兵能当法官,就与这认真有关。王兵是1996年转业到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虽说在部队受过正规高等教育,但没有法律教育背景,不能当法官。不能当就不当呗,好多军转干部都认投,当不了法官,当个“其他工作人员”为法官服务,也挺好。可王兵偏不,他不信军转干部就当不了法官。于是,他就买来很多法律方面的书,自学。96年那会儿,还不兴司法考试,但最高法院有一个法官资格的统一考试,当法官必须考,也相当严。王兵报名了。在一些人眼里,王兵报名,基本上就是那分母。可谁也没想到,王兵竟然考上,当了分子。就这样,王兵开始了他的法官生涯。
王兵走进法官队伍,是百姓的幸事。因为认真的人都有个特点,跟自己较劲,遇事不怕麻烦。案子交到这样的人手里,你就把心放进肚子里,做不到案结事了,他跟自己都没完。拿他承办的中国某冶金公司诉天津某钢铁公司债务纠纷案来说吧。该案很普通,虽说标的挺大,但案件不复杂。庭审中,原被告都挺牛气,不接受调解。搁别人,查明案情,一纸判决,爱谁是谁。加之已近年关,各种杂事一大堆,能怎么省事就怎么来。可王兵不。王兵要为他们接下来的合作考虑,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纸判决,伤了双方的感情,毁了双方多年建立起来的业务关系。为此,庭审结束后,王兵多次打电话与双方沟通。一天下午,就在领导等着该案下判决书之前的几个小时,王兵仍不死心,用电话继续与双方沟通,做最后的调解努力。王兵后来说,那天下午,他打了二十多个电话,反反复复讲明这中间的利害。许是被王兵的真诚打动,快下班时,双方强硬的态度有所松动。王兵趁热打铁,当即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庭。而中国某冶金公司远在唐山,想改日。为防生变故,王兵和合议庭的同志态度决绝,执意等他。那天,双方到庭时,也是晚上八点多钟……
遇事不怕麻烦,只是王兵认真的一面;王兵还有一面,是心细。不是简单的细,是很细。细到别人忽略了,他发现了。人说王兵办案公正,得益的,就是这心细。这一点,残疾人李某体会最深。李某自力更生,在天津古楼北街摆个摊位,刻章,是电脑连着雕刻机给人刻的那种,很现代。正因为现代,被人告了,说是侵权。这是06年2月的事。对方一审败诉后,还上诉,李某为此窝心,也窝火。二审案子分到王兵手里。从卷宗看,一审判的,有理有据。审庭时,双方也没拿出新证据。而那台雕刻机,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带到庭上演示。但李某说,他没用对方专利,很诚恳。王兵没有急于下判决。一天,他带着书记员,悄悄地出现在李某刻章的摊位上,当场让李某演示。整个过程,王兵看得真切,与被上诉人保护的专利,两码事,不侵权。再次开庭,当王兵当庭展示了那天的勘验笔录后,上诉人心服口服。一场纷争就这么息诉了。
一提到认真的人,很多人的脑子里或许有这样一个概念,原则。原则的人死板,缺少人文关怀。这是对认真的人的偏见。法官王兵身上,有很多人文关怀的东西,只是他不像别人那样外露。因为业务安排上的关系,近两年,王兵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同时,也审理了不少关系民生的案件。王兵有时跟我谈到百姓疾苦时,眼圈红红的。他说,法是无情的,但法官不能没有情。我是百姓的儿子,我手中权力当然要为百姓做主。说到关注民生,天津某美术材料有限公司职工杨某十分感念王兵。杨某所在的单位是合资企业。04年他因工伤在家休养了几个月,而该企业却以厂里的规定为由,发给其基本工资,而奖金等其他福利待遇均没有。杨某不服,经仲裁,没讨回公道。而一审、二审均认为按照企业自己的工资管理制度停发工伤者月奖金、半年奖、当年双薪、防暑降温费和年终奖的做法,并无不当。于是,再审。而此时,杨某即将面临退休,若争议问题得不到解决,直接影响退休后的待遇。老百姓一辈子辛辛苦苦,不容易。王兵决定找该企业做做工作,把事情了了。可该企业类似的人好多位,解决他,怕其他人效仿,不答应。正面调解不行,王兵就翻法条、翻政策法规。在法规堆里,他找到支持杨某的法律依据。在法律依据面前,该企业不得不接受王兵的调解方案。
终于从这场纷争中摆脱出来的杨某和妻子,十分感动。多次打电话,表示感谢,还要给王兵送锦旗,被王兵劝住了。王兵说,当法官这些年,他收到了不少表扬信,还有人给他和合议庭送锦旗和牌匾。他很不安。而最让他不安的是,组织上也给了他很多荣誉,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立过功,得过天津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优秀干警”称号,2007年还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王兵说,他之所以不安,是因为他做了这一切都是应该做的,自己这么做,并不是思想境界有多高,完全是性格的使然。王兵说,有时他也想改改这认真的“毛病”。当法官这些年,就因为这认真的性格,得罪不少人。可是,想归想,到了事情上,还是很认真。
王兵能当法官,就与这认真有关。王兵是1996年转业到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虽说在部队受过正规高等教育,但没有法律教育背景,不能当法官。不能当就不当呗,好多军转干部都认投,当不了法官,当个“其他工作人员”为法官服务,也挺好。可王兵偏不,他不信军转干部就当不了法官。于是,他就买来很多法律方面的书,自学。96年那会儿,还不兴司法考试,但最高法院有一个法官资格的统一考试,当法官必须考,也相当严。王兵报名了。在一些人眼里,王兵报名,基本上就是那分母。可谁也没想到,王兵竟然考上,当了分子。就这样,王兵开始了他的法官生涯。
王兵走进法官队伍,是百姓的幸事。因为认真的人都有个特点,跟自己较劲,遇事不怕麻烦。案子交到这样的人手里,你就把心放进肚子里,做不到案结事了,他跟自己都没完。拿他承办的中国某冶金公司诉天津某钢铁公司债务纠纷案来说吧。该案很普通,虽说标的挺大,但案件不复杂。庭审中,原被告都挺牛气,不接受调解。搁别人,查明案情,一纸判决,爱谁是谁。加之已近年关,各种杂事一大堆,能怎么省事就怎么来。可王兵不。王兵要为他们接下来的合作考虑,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纸判决,伤了双方的感情,毁了双方多年建立起来的业务关系。为此,庭审结束后,王兵多次打电话与双方沟通。一天下午,就在领导等着该案下判决书之前的几个小时,王兵仍不死心,用电话继续与双方沟通,做最后的调解努力。王兵后来说,那天下午,他打了二十多个电话,反反复复讲明这中间的利害。许是被王兵的真诚打动,快下班时,双方强硬的态度有所松动。王兵趁热打铁,当即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庭。而中国某冶金公司远在唐山,想改日。为防生变故,王兵和合议庭的同志态度决绝,执意等他。那天,双方到庭时,也是晚上八点多钟……
遇事不怕麻烦,只是王兵认真的一面;王兵还有一面,是心细。不是简单的细,是很细。细到别人忽略了,他发现了。人说王兵办案公正,得益的,就是这心细。这一点,残疾人李某体会最深。李某自力更生,在天津古楼北街摆个摊位,刻章,是电脑连着雕刻机给人刻的那种,很现代。正因为现代,被人告了,说是侵权。这是06年2月的事。对方一审败诉后,还上诉,李某为此窝心,也窝火。二审案子分到王兵手里。从卷宗看,一审判的,有理有据。审庭时,双方也没拿出新证据。而那台雕刻机,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带到庭上演示。但李某说,他没用对方专利,很诚恳。王兵没有急于下判决。一天,他带着书记员,悄悄地出现在李某刻章的摊位上,当场让李某演示。整个过程,王兵看得真切,与被上诉人保护的专利,两码事,不侵权。再次开庭,当王兵当庭展示了那天的勘验笔录后,上诉人心服口服。一场纷争就这么息诉了。
一提到认真的人,很多人的脑子里或许有这样一个概念,原则。原则的人死板,缺少人文关怀。这是对认真的人的偏见。法官王兵身上,有很多人文关怀的东西,只是他不像别人那样外露。因为业务安排上的关系,近两年,王兵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同时,也审理了不少关系民生的案件。王兵有时跟我谈到百姓疾苦时,眼圈红红的。他说,法是无情的,但法官不能没有情。我是百姓的儿子,我手中权力当然要为百姓做主。说到关注民生,天津某美术材料有限公司职工杨某十分感念王兵。杨某所在的单位是合资企业。04年他因工伤在家休养了几个月,而该企业却以厂里的规定为由,发给其基本工资,而奖金等其他福利待遇均没有。杨某不服,经仲裁,没讨回公道。而一审、二审均认为按照企业自己的工资管理制度停发工伤者月奖金、半年奖、当年双薪、防暑降温费和年终奖的做法,并无不当。于是,再审。而此时,杨某即将面临退休,若争议问题得不到解决,直接影响退休后的待遇。老百姓一辈子辛辛苦苦,不容易。王兵决定找该企业做做工作,把事情了了。可该企业类似的人好多位,解决他,怕其他人效仿,不答应。正面调解不行,王兵就翻法条、翻政策法规。在法规堆里,他找到支持杨某的法律依据。在法律依据面前,该企业不得不接受王兵的调解方案。
终于从这场纷争中摆脱出来的杨某和妻子,十分感动。多次打电话,表示感谢,还要给王兵送锦旗,被王兵劝住了。王兵说,当法官这些年,他收到了不少表扬信,还有人给他和合议庭送锦旗和牌匾。他很不安。而最让他不安的是,组织上也给了他很多荣誉,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立过功,得过天津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优秀干警”称号,2007年还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王兵说,他之所以不安,是因为他做了这一切都是应该做的,自己这么做,并不是思想境界有多高,完全是性格的使然。王兵说,有时他也想改改这认真的“毛病”。当法官这些年,就因为这认真的性格,得罪不少人。可是,想归想,到了事情上,还是很认真。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