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电话拜年
2008-01-31 16:17:50
中国法院网讯 (谭元贵) “大爷,给您拜个早年!最近身体怎样?在儿子家过的还好吧?”
“谢谢,托了您的福,现在孩子们可孝顺了!”
这是湖北省巴东县人民法院院长廖学贵和吴大爷之间的一段对话。吴大爷是一起赡养案件的原告,他告的是自己的儿子。
说起来,吴大爷的经历挺坎坷。吴大爷与吴某系叔侄关系,吴某生父1968年死亡后,吴大爷即与吴某之母李某结婚,吴大爷与李某共同抚养吴某五兄妹。一家七口,在村里虽不富裕,过得倒其乐融融。尔后,吴某之兄、弟、妹相继婚嫁。吴大爷夫妇跟随吴某生活。
中年丧妻,是人生悲哀之一,恰巧让他碰上了。李某于1980年3月病故,国家每月给付吴大爷遗属补助费110元,由其个人使用。吴大爷继续随吴某生活。
时光如白驹过隙,没料想,福气还没到,家庭问题倒像急风暴雨般说来就来,吴大爷有些猝不及防。2004年8月,因家庭琐事发生了矛盾,吴大爷离家出走,并要求吴某及兄妹给赡养费。
“啥,赡养费,我为什么要掏?”吴大爷刚刚张嘴要月钱,大儿子就翻脸了。“你们家经济条件那么好,还说没钱!”小儿子揭发大哥。利益当前,兄弟几个以往的亲情荡然无存,吴大爷气得浑身哆嗦。
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吴大爷走进了法庭。经法院调解,吴某在原老宅基地上修建两间土木结构瓦房给吴大爷居住,且配备猪圈厕所一间(偏屋)交付吴大爷所有;吴某负责吴大爷迁住新居的必备生活用具;房屋修起后,吴大爷的赡养,吴某承担五分之一的赡养义务。
法律文书生效后,吴大爷申请法庭执行,要求吴某按调解文书确定的内容履行。执行法官多次做工作,但因吴某以家庭困难,又要供孩子读高中为由,不同意另修房屋,要求吴大爷在其所有的平房中任选房屋居住。吴大爷拒绝接受,坚持按调解书执行,要求新修土木结构瓦房或给付1.2万元现金。由于双方各持己见,难以形成一致意见,致使本案执行陷入僵局。
2006年12月初,巴东法院院长廖学贵对吴大爷的案件非常重视,亲自接待吴大爷。2007年1月11日,廖学贵率法庭庭长及执行法官冒雪驱车前往吴大爷家。
“您想要什么呢?”听完了前因后果,廖院长询问吴大爷。“给我修屋!给我钱!”吴大爷腮帮子一鼓一鼓的。
廖院长了解,吴大爷说的是气话。人一旦老了,最惬意的事情就是子孙环绕,共享天伦,金钱岂能代替了亲情。曾经有到法院起诉的老人,他不是为了找儿子要赡养费,而是想见孩子一面。一想起这样的案例,廖院长的心总忍不住有些发酸。
交谈中,廖院长得知吴大爷还有两个女儿,“为何不告女儿呢?”“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不找她们。”吴大爷的话令廖院长哭笑不得。他告诉吴大爷,不管是儿是女都要尽赡养父母的义务。
廖学贵与吴大爷及家人亲切交谈、察寒问暖,一下子将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拉得很近,通过深入浅出的法律宣传和政策疏导,吴某夫妇认为养老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主动同意将吴大爷接回家中,与其共同生活。吴大爷非常感激廖学贵院长亲自到家中为其解决问题,认为只要生活有着落就行,放弃了一些过分的要求,双方便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
吴大爷的赡养案件圆满解决了,但像吴大爷这样的赡养案件在农村还不少,因此廖院长一直惦记着他们过得怎样。现在,他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这个新年,吴大爷一定过得很舒心。
“谢谢,托了您的福,现在孩子们可孝顺了!”
这是湖北省巴东县人民法院院长廖学贵和吴大爷之间的一段对话。吴大爷是一起赡养案件的原告,他告的是自己的儿子。
说起来,吴大爷的经历挺坎坷。吴大爷与吴某系叔侄关系,吴某生父1968年死亡后,吴大爷即与吴某之母李某结婚,吴大爷与李某共同抚养吴某五兄妹。一家七口,在村里虽不富裕,过得倒其乐融融。尔后,吴某之兄、弟、妹相继婚嫁。吴大爷夫妇跟随吴某生活。
中年丧妻,是人生悲哀之一,恰巧让他碰上了。李某于1980年3月病故,国家每月给付吴大爷遗属补助费110元,由其个人使用。吴大爷继续随吴某生活。
时光如白驹过隙,没料想,福气还没到,家庭问题倒像急风暴雨般说来就来,吴大爷有些猝不及防。2004年8月,因家庭琐事发生了矛盾,吴大爷离家出走,并要求吴某及兄妹给赡养费。
“啥,赡养费,我为什么要掏?”吴大爷刚刚张嘴要月钱,大儿子就翻脸了。“你们家经济条件那么好,还说没钱!”小儿子揭发大哥。利益当前,兄弟几个以往的亲情荡然无存,吴大爷气得浑身哆嗦。
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吴大爷走进了法庭。经法院调解,吴某在原老宅基地上修建两间土木结构瓦房给吴大爷居住,且配备猪圈厕所一间(偏屋)交付吴大爷所有;吴某负责吴大爷迁住新居的必备生活用具;房屋修起后,吴大爷的赡养,吴某承担五分之一的赡养义务。
法律文书生效后,吴大爷申请法庭执行,要求吴某按调解文书确定的内容履行。执行法官多次做工作,但因吴某以家庭困难,又要供孩子读高中为由,不同意另修房屋,要求吴大爷在其所有的平房中任选房屋居住。吴大爷拒绝接受,坚持按调解书执行,要求新修土木结构瓦房或给付1.2万元现金。由于双方各持己见,难以形成一致意见,致使本案执行陷入僵局。
2006年12月初,巴东法院院长廖学贵对吴大爷的案件非常重视,亲自接待吴大爷。2007年1月11日,廖学贵率法庭庭长及执行法官冒雪驱车前往吴大爷家。
“您想要什么呢?”听完了前因后果,廖院长询问吴大爷。“给我修屋!给我钱!”吴大爷腮帮子一鼓一鼓的。
廖院长了解,吴大爷说的是气话。人一旦老了,最惬意的事情就是子孙环绕,共享天伦,金钱岂能代替了亲情。曾经有到法院起诉的老人,他不是为了找儿子要赡养费,而是想见孩子一面。一想起这样的案例,廖院长的心总忍不住有些发酸。
交谈中,廖院长得知吴大爷还有两个女儿,“为何不告女儿呢?”“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不找她们。”吴大爷的话令廖院长哭笑不得。他告诉吴大爷,不管是儿是女都要尽赡养父母的义务。
廖学贵与吴大爷及家人亲切交谈、察寒问暖,一下子将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拉得很近,通过深入浅出的法律宣传和政策疏导,吴某夫妇认为养老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主动同意将吴大爷接回家中,与其共同生活。吴大爷非常感激廖学贵院长亲自到家中为其解决问题,认为只要生活有着落就行,放弃了一些过分的要求,双方便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
吴大爷的赡养案件圆满解决了,但像吴大爷这样的赡养案件在农村还不少,因此廖院长一直惦记着他们过得怎样。现在,他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这个新年,吴大爷一定过得很舒心。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