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追记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李喜顺
2005-04-15 08:53:44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刘红建 安士勇
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党;他是一名优秀的法官,他把自己的心血融进了工作岗位;他是一名优秀的战友,他把自己的爱心贴近了每个同事;他是一名优秀的长者,他把良好的涵养留给了后代;他是一名优秀的艺术家,他把自己的一幅幅精美的影像留给了人间。
这是一个极敦厚、极朴实的人民法官。他有许多为人称道且感人至深的故事,但他却始终保持着缄默,对待名利淡然处之,从没有任何表白;这是一个3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无怨无悔地追求着人生的最高境界——“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这就是共产党员李喜顺的人生追求。
“干一行,就应该爱一行、专一行”
无论是走进历史,还是回到现实,李喜顺身后总有一串闪光的足迹:从一名出色的军人,到一名优秀的法官。
1948年3月11日,李喜顺出生于河南省通许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5年11月,他参军入伍,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李喜顺努力学习,刻苦锻炼,多次立功受奖,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9年11月,李喜顺从部队转业到法院从事刑事审判工作,从此掀开了他人生履历中崭新的一页。他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刚直不阿,铁面无私,有3起基层法院宣判无罪的案件,经他严格审查将被告人绳之以法,有的被判了重刑。
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在审判岗位上干下去,身穿法袍,手拿法锤,做一名出色的审判长。因他具有摄影方面的专长,1988年党组决定调他到司法技术鉴定处工作,尽管他舍不得心爱的审判岗位,考虑到工作的需要,他还是毫无怨言地接受了。
干,就要干得最好。技术处的工作是为审判工作服务的,李喜顺在技术处主要负责现场勘验、物证拍摄、技术鉴定、法制宣传等工作,他甘当审判工作的铺路石,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岗位中。为了更好的胜任这一工作,他刻苦学习有关摄影知识。1992年上了中国摄影函授学院,他克服年龄大、记忆力差、工作忙等多种困难,使自己的摄影技术和水平得到了较大地提高,结业时考试成绩与作品均为优秀,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摄影不同于其他工作,事事都需要到现场。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署,他都不讲任何条件地出现在现场。1996年10月份,河南省法院进行法警训练汇报表演,邀请他去摄影。当时李喜顺正在住院治病,他二话没说,拔掉针头赶到了现场。因天下大雨,地上积了许多水,为了抢拍镜头,他就用身子保护照相机,两脚泡在水里进行拍摄,抓拍了许多精彩的镜头。
二十年来,李喜顺从未休过公休假和探亲假,就连星期天和节假日,只要有摄影任务,他背着摄影包就走。长期超负荷的工作,李喜顺患上了脑梗塞、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1996年医生建议他住院一个月接受治疗,但他只在医院住了3天。为不耽误工作,他常常白天上班,晚上骑自行车到医院输液。
一次,因一起技术鉴定急需摄影,人们看他走路一瘸一拐,才知道他前天脚上长了鸡眼刚被冷冻掉,脚指胀得不能穿鞋袜,他就光着脚穿着拖鞋一瘸一拐地跑着摄影。
摄影工作多数是时间紧,任务急,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李喜顺经常检查摄影器材是否处于良好状态,一旦有紧急摄影任务,就能“来之能战”。二十多年来,李喜顺仅参与执行死刑拍摄工作就达二百多场次,从未因技术原因将照片照坏,也从未因疏忽大意而贻误“战”机。
“宣传法制,我要瞬间捕捉永恒”
在大案要案的庭审现场,在法院重大活动的一线,人们总能看到李喜顺的身影。
运用摄影手段,宣传法院系统先进集体和优秀法官的事迹,为审判工作和社会稳定服务。在从事摄影宣传报道工作中,李喜顺追求得是精益求精。
为了抓住精彩生动的瞬间,他时常和法官们一起深入基层,走进农村,到田间地头,到百姓家中。去年7月下旬,他冒着40度的酷暑,奔赴到新郑、新密两家法院,不顾身患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头顶烈日,跟随办案人员到农村调查取证、进行调解、执行案件,抓拍了两组照片,分别被人民法院报采用了9幅,被一些杂志做封底或封面。
“执行难”是多年来困扰法院的一大顽症,为宣传法院的执行工作,李喜顺和全市法官一道跟踪进行图片报道。一次,当他得知新郑法院执行工作的经验后,于夜间赶赴新郑,跟踪采访摄影报道,拍摄了一组《维护法律尊严,杜绝“空调空判”》的图片报道,被人民司法等多家报刊采用,对推动执行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多家法院到新郑法院学习。
1987年12月,郑州中级法院公开审理紫荆山百货大楼发生的一起杀人抢劫案,为了使庭审效果更好,让旁听群众能够直观地看到案发的现场,李喜顺用了整整一个晚上,制作了二十多幅幻灯片配合庭审,即节约了庭审质证时间,又使群众受到了直观的教育。与此同时,他拍摄的庭审情况图片被多家报刊采用,收到了良好的审判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他以身殉职的前一天,他还在为制作反映全市法院工作的画册而楼上楼下的奔波拍照。
几十年来,李喜顺的足迹踏遍了全市每一个基层法院,留下了数万张珍贵的照片,其中被中央、省、市报刊采用400余幅。
“司法鉴定要不得半点马虎”
法院的摄影主要是拍摄物证、现场勘验、查封扣押物品、伤情程度等,这是审判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形象的真实记录,如果出现失误,将直接影响着公正司法。
李喜顺在认真仔细尽职作好各项拍摄工作的同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司法技术鉴定,对每一项鉴定都要勘验现场,收集有关图纸资料,有的当事人不提供图纸资料,给审判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有的案件需多次勘验现场,他就利用休息日加班勘验。一次,他的血压特别高,医生让他住院,手续已办好。这时,有一案件急需鉴定,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先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勘察,忙完之后,才住进医院。
鉴定案件直接关乎着案件最终的定罪量刑,他始终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义不容辞地用实际行动来捍卫法律的尊严。这强烈的责任感源于他时刻牢记“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的誓言。
在鉴定一起煤矿赔偿案件时,由于被聘请鉴定人不负责任,作出了摸棱两可的鉴定结论,使案件处于困境,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他再次组织有关专家赶赴现场进行了勘验,经过科学的论证,分清了责任,使案件得出了正确的鉴定,避免了一起错案的发生。
十多年来,李喜顺办理各类技术鉴定190余件,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由于鉴定客观公正,双方当事人都比较满意。
“做法官先要做人”
与李喜顺年龄相当的人亲切地叫他“老李”,年轻的法官们尊敬的称他“李老师”。“老李是个好人。”这是记者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追访李喜顺,我们被深深地感动着,从人们含泪的讲述中,“好人老李“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越发明朗起来。
在同事们的眼中,老李是个好法官。当人们有事相求时,不论份内还是份外,他总是笑眯眯的一个“中”字应允。为了让干警们有更多时间办案、工作,他承担了全院干警各种证件照片的拍摄任务。干警结婚自然少不了他这个摄影师,有些干警家属子女需要拍照,他也热心地前去帮忙。他办公室的两个大柜子内,分门别类地放着各种照片,除了反映法院工作的照片,就是全院干警工作照的底片,谁有需要,打个招呼就洗好送来了,如果是统一换证,他索性一并代劳了。常常是在法院和照片冲洗店之间,他一天要跑好几趟。
“做法官,先要做人。”这是李喜顺教育同是法官的儿子的一句话,同样也是他自己的人生信条。工作中他默默奉献;生活中他淡泊名利;对待他人热情诚恳。
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李喜顺获得过许多荣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1993年荣立个人二等功,成为市法院的第二位立功者。李喜顺让出去的荣誉更多:一次又一次,他把受表彰和提拔的机会让给了年青人;经他带出来的年轻人成了他的领导,而身为副处级审判员、四级高级法官的他依然一如既往的全力支持年轻人的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拿到了《人民法院报》的记者证,李喜顺特别高兴,唯一的理由是:可以有更多的机会给同志们宣传了。
他一生为别人拍得照片不计其数,自己的照片却屈指可数。他突然辞世后,为找一张祭奠用的照片,家人很是费了一番周折。
浮名虚利,对他来说只是过眼烟云。当社会上回扣之风盛行时,他购买照相器材却从未拿过回扣,而是尽量少花钱,多办事,为单位节约开支。
在亲人们的眼中,李喜顺是个孝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可敬的父亲。在他豫东农村的老家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和其他亲属,逢年过节,他总要拿出自己不多的工资贴补母亲和亲人。他的岳母曾经和他一起生活,因为妻子上班远,他每天中午、晚上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岳母做饭,老人爱吃什么,他就给她买什么。
“没事,这点活干完再说”
2003年3月18日早上,离上班还有十分钟,李喜顺便来到了办公室,做拍照前的准备工作。这组照片是为制作反映法院工作的画册用的,拍照工作已接近尾声。拍完后,他就可以安心住院了。因为早在十天前,他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做心电图显示:心脏有心肌梗塞迹象。医生当即劝他住院治疗。但他坚持要干完手头的工作。
8点半上班后,院办公室的小赵如约来叫李老师去拍照,发现他已倒在了倾注全部心血的工作台上。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楼前,120急救车上蓝色的警灯在闪烁,一双双焦急而担忧的目光在凝望着。就在雨后微湿的地上,医生们在全力抢救。
“医生,请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老李抢救过来”!在郑州市武警医院急救中心的医生办公室,挤满了闻讯赶来的焦急的人们,从院长到普通干警一遍又一遍反复向医生传递着同一个信息:喜顺同志不能走!
“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医生极不情愿的向大家表示:现代医学已无能为力。
李喜顺走了。
就在他的办公室,他倒在了一生钟爱的相机旁,桌上,摊着刚冲洗出来的照片,照相机的镜头盖已经打开,在他的摄影包内,人们发现有七、八种药静静的躺在里面……
李喜顺走了,刚刚步过生命的第55个春秋,便离开了他挚爱的事业,突然而去。
刚刚分配到郑州中院的研究生小赵哭成了泪人。因为工作,这几天,小赵一直在给李老师当助手,她怎么也不能相信,昨天下班时还在和自己讨论着今天拍摄计划的李老师,会突然离去。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几天来兢兢业业地对待工作,认真细致地进行策划,一丝不苟地拍摄好每一个镜头的李老师!可她怎么也不曾想到,技术精湛,敬业豁达、温和善良的李老师,兜里竟悄然揣着已向生命亮起“红灯”的心电图……
闻讯匆匆赶到医院的张代美处长哭了。“老李啊,你不该不听话啊,你怎么能不住院呢?”张处长是与李喜顺一起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同志,心血管方面的行家。几天前他曾看过李喜顺的心电图,并明确告诉他必须立即住院治疗。老张这几天出差,不曾想老李竟会把心电图悄悄放起来,而且整天满负荷地工作!想起十几年共同战斗的经历和老李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张处长怎么也止不住泪水长流。
院办公室副主任尹保亮彻夜难眠,提笔写下了一篇短文:《给喜顺送别,向喜顺同志学习》,殷殷怀念之情跃然纸上。
“老李就是一支燃烧的蜡烛,点亮自己,照亮了别人。”曾经与李喜顺共事多年的中原区法院院长李广湖,提起老李禁不住泪湿双眼。
“喜顺啊,你怎么能走呢?”妻子紧紧把脸贴在李喜顺的脸上,泣不成声:“喜顺啊,你早晨不是告诉我,你坚持把今天的工作干完,明天就来住院的吗?你说了吃点药,没事的,你怎么能骗我,你怎么能走呢?”
是啊,老李,你怎么能走呢?
青松鸣咽 ,斑竹含泪。
3月21日上午,河南省会郑州,数千名法官和群众肃立在郑州市殡仪馆,隆重送别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法官——李喜顺。
法院内外涌动着绵绵不断的哀思。 “我心中的好法官一路走好!” 巨幅挽联流露出悲痛的色彩。“敬业奉献无怨无悔,相机为伴勤恳一生”是对李喜顺的真实写照……
一位普通的人民法官匆匆地离去,何以激起两级法院动天撼地的悲痛之情?
“我的一切是党和人民给的,我要为党、为人民奉献一切。”李喜顺做人的原则是 如此简单而又如此高尚;
李喜顺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法官;
李喜顺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
李喜顺已经做了一个人民法官和共产党员所应该做的一切,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郑州中院党组作出决定:在全市法院开展向李喜顺学习的活动,号召全市法院干警学习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为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形象而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是的,党和人民需要李喜顺这样的党员和干部!时代呼唤越来越多的李喜顺!
这是一个极敦厚、极朴实的人民法官。他有许多为人称道且感人至深的故事,但他却始终保持着缄默,对待名利淡然处之,从没有任何表白;这是一个3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无怨无悔地追求着人生的最高境界——“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这就是共产党员李喜顺的人生追求。
“干一行,就应该爱一行、专一行”
无论是走进历史,还是回到现实,李喜顺身后总有一串闪光的足迹:从一名出色的军人,到一名优秀的法官。
1948年3月11日,李喜顺出生于河南省通许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5年11月,他参军入伍,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李喜顺努力学习,刻苦锻炼,多次立功受奖,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9年11月,李喜顺从部队转业到法院从事刑事审判工作,从此掀开了他人生履历中崭新的一页。他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刚直不阿,铁面无私,有3起基层法院宣判无罪的案件,经他严格审查将被告人绳之以法,有的被判了重刑。
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在审判岗位上干下去,身穿法袍,手拿法锤,做一名出色的审判长。因他具有摄影方面的专长,1988年党组决定调他到司法技术鉴定处工作,尽管他舍不得心爱的审判岗位,考虑到工作的需要,他还是毫无怨言地接受了。
干,就要干得最好。技术处的工作是为审判工作服务的,李喜顺在技术处主要负责现场勘验、物证拍摄、技术鉴定、法制宣传等工作,他甘当审判工作的铺路石,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岗位中。为了更好的胜任这一工作,他刻苦学习有关摄影知识。1992年上了中国摄影函授学院,他克服年龄大、记忆力差、工作忙等多种困难,使自己的摄影技术和水平得到了较大地提高,结业时考试成绩与作品均为优秀,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摄影不同于其他工作,事事都需要到现场。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署,他都不讲任何条件地出现在现场。1996年10月份,河南省法院进行法警训练汇报表演,邀请他去摄影。当时李喜顺正在住院治病,他二话没说,拔掉针头赶到了现场。因天下大雨,地上积了许多水,为了抢拍镜头,他就用身子保护照相机,两脚泡在水里进行拍摄,抓拍了许多精彩的镜头。
二十年来,李喜顺从未休过公休假和探亲假,就连星期天和节假日,只要有摄影任务,他背着摄影包就走。长期超负荷的工作,李喜顺患上了脑梗塞、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1996年医生建议他住院一个月接受治疗,但他只在医院住了3天。为不耽误工作,他常常白天上班,晚上骑自行车到医院输液。
一次,因一起技术鉴定急需摄影,人们看他走路一瘸一拐,才知道他前天脚上长了鸡眼刚被冷冻掉,脚指胀得不能穿鞋袜,他就光着脚穿着拖鞋一瘸一拐地跑着摄影。
摄影工作多数是时间紧,任务急,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李喜顺经常检查摄影器材是否处于良好状态,一旦有紧急摄影任务,就能“来之能战”。二十多年来,李喜顺仅参与执行死刑拍摄工作就达二百多场次,从未因技术原因将照片照坏,也从未因疏忽大意而贻误“战”机。
“宣传法制,我要瞬间捕捉永恒”
在大案要案的庭审现场,在法院重大活动的一线,人们总能看到李喜顺的身影。
运用摄影手段,宣传法院系统先进集体和优秀法官的事迹,为审判工作和社会稳定服务。在从事摄影宣传报道工作中,李喜顺追求得是精益求精。
为了抓住精彩生动的瞬间,他时常和法官们一起深入基层,走进农村,到田间地头,到百姓家中。去年7月下旬,他冒着40度的酷暑,奔赴到新郑、新密两家法院,不顾身患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头顶烈日,跟随办案人员到农村调查取证、进行调解、执行案件,抓拍了两组照片,分别被人民法院报采用了9幅,被一些杂志做封底或封面。
“执行难”是多年来困扰法院的一大顽症,为宣传法院的执行工作,李喜顺和全市法官一道跟踪进行图片报道。一次,当他得知新郑法院执行工作的经验后,于夜间赶赴新郑,跟踪采访摄影报道,拍摄了一组《维护法律尊严,杜绝“空调空判”》的图片报道,被人民司法等多家报刊采用,对推动执行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多家法院到新郑法院学习。
1987年12月,郑州中级法院公开审理紫荆山百货大楼发生的一起杀人抢劫案,为了使庭审效果更好,让旁听群众能够直观地看到案发的现场,李喜顺用了整整一个晚上,制作了二十多幅幻灯片配合庭审,即节约了庭审质证时间,又使群众受到了直观的教育。与此同时,他拍摄的庭审情况图片被多家报刊采用,收到了良好的审判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他以身殉职的前一天,他还在为制作反映全市法院工作的画册而楼上楼下的奔波拍照。
几十年来,李喜顺的足迹踏遍了全市每一个基层法院,留下了数万张珍贵的照片,其中被中央、省、市报刊采用400余幅。
“司法鉴定要不得半点马虎”
法院的摄影主要是拍摄物证、现场勘验、查封扣押物品、伤情程度等,这是审判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形象的真实记录,如果出现失误,将直接影响着公正司法。
李喜顺在认真仔细尽职作好各项拍摄工作的同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司法技术鉴定,对每一项鉴定都要勘验现场,收集有关图纸资料,有的当事人不提供图纸资料,给审判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有的案件需多次勘验现场,他就利用休息日加班勘验。一次,他的血压特别高,医生让他住院,手续已办好。这时,有一案件急需鉴定,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先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勘察,忙完之后,才住进医院。
鉴定案件直接关乎着案件最终的定罪量刑,他始终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义不容辞地用实际行动来捍卫法律的尊严。这强烈的责任感源于他时刻牢记“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的誓言。
在鉴定一起煤矿赔偿案件时,由于被聘请鉴定人不负责任,作出了摸棱两可的鉴定结论,使案件处于困境,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他再次组织有关专家赶赴现场进行了勘验,经过科学的论证,分清了责任,使案件得出了正确的鉴定,避免了一起错案的发生。
十多年来,李喜顺办理各类技术鉴定190余件,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由于鉴定客观公正,双方当事人都比较满意。
“做法官先要做人”
与李喜顺年龄相当的人亲切地叫他“老李”,年轻的法官们尊敬的称他“李老师”。“老李是个好人。”这是记者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追访李喜顺,我们被深深地感动着,从人们含泪的讲述中,“好人老李“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越发明朗起来。
在同事们的眼中,老李是个好法官。当人们有事相求时,不论份内还是份外,他总是笑眯眯的一个“中”字应允。为了让干警们有更多时间办案、工作,他承担了全院干警各种证件照片的拍摄任务。干警结婚自然少不了他这个摄影师,有些干警家属子女需要拍照,他也热心地前去帮忙。他办公室的两个大柜子内,分门别类地放着各种照片,除了反映法院工作的照片,就是全院干警工作照的底片,谁有需要,打个招呼就洗好送来了,如果是统一换证,他索性一并代劳了。常常是在法院和照片冲洗店之间,他一天要跑好几趟。
“做法官,先要做人。”这是李喜顺教育同是法官的儿子的一句话,同样也是他自己的人生信条。工作中他默默奉献;生活中他淡泊名利;对待他人热情诚恳。
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李喜顺获得过许多荣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1993年荣立个人二等功,成为市法院的第二位立功者。李喜顺让出去的荣誉更多:一次又一次,他把受表彰和提拔的机会让给了年青人;经他带出来的年轻人成了他的领导,而身为副处级审判员、四级高级法官的他依然一如既往的全力支持年轻人的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拿到了《人民法院报》的记者证,李喜顺特别高兴,唯一的理由是:可以有更多的机会给同志们宣传了。
他一生为别人拍得照片不计其数,自己的照片却屈指可数。他突然辞世后,为找一张祭奠用的照片,家人很是费了一番周折。
浮名虚利,对他来说只是过眼烟云。当社会上回扣之风盛行时,他购买照相器材却从未拿过回扣,而是尽量少花钱,多办事,为单位节约开支。
在亲人们的眼中,李喜顺是个孝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可敬的父亲。在他豫东农村的老家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和其他亲属,逢年过节,他总要拿出自己不多的工资贴补母亲和亲人。他的岳母曾经和他一起生活,因为妻子上班远,他每天中午、晚上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岳母做饭,老人爱吃什么,他就给她买什么。
“没事,这点活干完再说”
2003年3月18日早上,离上班还有十分钟,李喜顺便来到了办公室,做拍照前的准备工作。这组照片是为制作反映法院工作的画册用的,拍照工作已接近尾声。拍完后,他就可以安心住院了。因为早在十天前,他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做心电图显示:心脏有心肌梗塞迹象。医生当即劝他住院治疗。但他坚持要干完手头的工作。
8点半上班后,院办公室的小赵如约来叫李老师去拍照,发现他已倒在了倾注全部心血的工作台上。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楼前,120急救车上蓝色的警灯在闪烁,一双双焦急而担忧的目光在凝望着。就在雨后微湿的地上,医生们在全力抢救。
“医生,请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老李抢救过来”!在郑州市武警医院急救中心的医生办公室,挤满了闻讯赶来的焦急的人们,从院长到普通干警一遍又一遍反复向医生传递着同一个信息:喜顺同志不能走!
“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医生极不情愿的向大家表示:现代医学已无能为力。
李喜顺走了。
就在他的办公室,他倒在了一生钟爱的相机旁,桌上,摊着刚冲洗出来的照片,照相机的镜头盖已经打开,在他的摄影包内,人们发现有七、八种药静静的躺在里面……
李喜顺走了,刚刚步过生命的第55个春秋,便离开了他挚爱的事业,突然而去。
刚刚分配到郑州中院的研究生小赵哭成了泪人。因为工作,这几天,小赵一直在给李老师当助手,她怎么也不能相信,昨天下班时还在和自己讨论着今天拍摄计划的李老师,会突然离去。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几天来兢兢业业地对待工作,认真细致地进行策划,一丝不苟地拍摄好每一个镜头的李老师!可她怎么也不曾想到,技术精湛,敬业豁达、温和善良的李老师,兜里竟悄然揣着已向生命亮起“红灯”的心电图……
闻讯匆匆赶到医院的张代美处长哭了。“老李啊,你不该不听话啊,你怎么能不住院呢?”张处长是与李喜顺一起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同志,心血管方面的行家。几天前他曾看过李喜顺的心电图,并明确告诉他必须立即住院治疗。老张这几天出差,不曾想老李竟会把心电图悄悄放起来,而且整天满负荷地工作!想起十几年共同战斗的经历和老李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张处长怎么也止不住泪水长流。
院办公室副主任尹保亮彻夜难眠,提笔写下了一篇短文:《给喜顺送别,向喜顺同志学习》,殷殷怀念之情跃然纸上。
“老李就是一支燃烧的蜡烛,点亮自己,照亮了别人。”曾经与李喜顺共事多年的中原区法院院长李广湖,提起老李禁不住泪湿双眼。
“喜顺啊,你怎么能走呢?”妻子紧紧把脸贴在李喜顺的脸上,泣不成声:“喜顺啊,你早晨不是告诉我,你坚持把今天的工作干完,明天就来住院的吗?你说了吃点药,没事的,你怎么能骗我,你怎么能走呢?”
是啊,老李,你怎么能走呢?
青松鸣咽 ,斑竹含泪。
3月21日上午,河南省会郑州,数千名法官和群众肃立在郑州市殡仪馆,隆重送别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法官——李喜顺。
法院内外涌动着绵绵不断的哀思。 “我心中的好法官一路走好!” 巨幅挽联流露出悲痛的色彩。“敬业奉献无怨无悔,相机为伴勤恳一生”是对李喜顺的真实写照……
一位普通的人民法官匆匆地离去,何以激起两级法院动天撼地的悲痛之情?
“我的一切是党和人民给的,我要为党、为人民奉献一切。”李喜顺做人的原则是 如此简单而又如此高尚;
李喜顺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法官;
李喜顺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
李喜顺已经做了一个人民法官和共产党员所应该做的一切,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郑州中院党组作出决定:在全市法院开展向李喜顺学习的活动,号召全市法院干警学习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为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形象而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是的,党和人民需要李喜顺这样的党员和干部!时代呼唤越来越多的李喜顺!
责任编辑:漆浩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