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当中,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人民法院从领导到职工,都更加怀念半年前被车祸夺去生命的政治处副主任岳希银——一个把短暂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法院工作的共产党员和优秀法官。
“我是农民出身,最知道老百姓告状的难处。我愿意到民庭,就是想与老百姓打交道,为他们办点事。”
原先在县卫生防疫站工作的岳希银是通过考试于1995年来到县法院的。
岳希银想当法官,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老百姓法律知识的匮乏和打官司的艰难,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要当一名能够为老百姓主持公道和正义和法官。那是在1989年,他还在驻马店卫生学校上学。
当法官首先必须进法院。于是,岳希银开始夜以继日地拼命自学法律知识。为了做一名合格的法官,家境十分困难的岳希银几乎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买法律书上。在他那并不宽敞的书房里,床上、桌上、地上、书架上,全部是法律书和外语书。他妻子司焕杰说:“他就会买书,就舍得买书。每次出差,他去的地方总少不了书店。”1990年以来,他先后学习了法律专科、本科的课程,并于1993年9月通过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获得了律师资格。1994年县法院增编补员时,他在全县57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法院,实现了他的“青天”梦的第一步。
来到法院后,岳希银并没有丝毫的懈怠。在家里,除了看看电视里的新闻和法治节目,没有任何业余爱好的他把剩下的时间全部用在了自学法律知识上,夜里12点以前很少睡觉。他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外行变内行,不学习咋行?”十年磨一剑。经过不懈的努力,半路出家的岳希银2000年12月从武汉大学法学研究生班毕业,成为县法院学历最高的人,被同志们称为“学者型”法官,审理疑难案件的专家。副院长刘道芹感慨地说,希银学习有股钻劲,只要碰到问题,他说啥也要找到答案。
此后,他又陆续参加了市中院、省高院招录法官的考试和上海、深圳招录公务员的考试,均取得了笔试前几名的好成绩。对于没能被录取的遗憾,他坦然地说,没考上,说明自己学习得不够。更何况,参加考试也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不考试不知道自己知道的少啊!
在法院工作的十年中,岳希银的心中一直藏着一个梦:希望能够下到法庭,去当一名真正的法官,用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去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他曾经对妻子说:“我要是干审判,用不了几年,台前人民就会知道有个‘岳青天’”。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青天梦”,岳希银才格外珍惜每一次参加审判的机会。由于一直在政工岗位上工作,他参与审理的案子不多,但是,他参与审理的多数是发回重审的或是检察机关抗诉的审理难度较大的重大、疑难案件,都是院领导指定他担任审判长或参与审理。
2004年春天,他参与审理了一起发还重审的故意伤害案。该案一审判决后,被告人四处上访,上级法院以事实不清发回重审。重审一开始,被告人一直不配合合议庭的工作,给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办好此案,他不仅耐心地向被告人讲道理,多方做思想工作,在庭审前行程数千里到国家权威部门鉴定致伤原因,而且制订了详细的庭审方案,对庭审中应当问什么、怎么问、会发生什么问题、如何处理等,均作了精心的准备。该案庭审调查从8时30分一直持续到22时30分。第二天又进行了4个小时才结束。整个庭审前后持续了20多个小时,创下了台前县人民法院庭审时间最长的历史记录。各方当事人、代理人、到庭旁听的县政法委、县人大、县政协的领导及各界群众对他们的敬业精神,熟练驾驭庭审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公正司法的态度给予了高度赞扬。当事人一方虽然对判决结果有不同意见,但对岳希银等同志的秉公执法却没有一点怨言。
在审理案件中,岳希银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让当事人充分说出理由、举出证据,并把判决的理由向当事人讲得清清楚楚,使当事人胜得明明白白,输得心服口服。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严谨的工作作风,使他审理的案件均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正确,案件上诉后全部得到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维持,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他妻子说:“每次审案子回到家他都特别兴奋,都会滔滔不绝地跟我说案子的事。他觉得那是一种幸福,会感到很满足,觉得自己以前学到的东西有用途了。”
“做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首先要满怀一颗爱民之心。”这是岳希银在候选“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去年春天的一个星期天,他在单位赶写一份材料,正巧一位当事人来到法院。原来,法官向这位当事人送法律文书的时候,将页码搞错了,当事人不识字又不懂法,找别人看也没看明白,含含糊糊只知道是答辩时间快到了,这才到法院来问。他一看,果然是答辩期再有一天就届满,便马上联系该案主审人,到单位来给当事人补送诉状。他还结合案情给当事人讲了打官司的常识及注意事项。当时,这位当事人感动得直说:“这位兄弟心肠真好,心肠真好。”对于这件他完全可以推脱不管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他说,法院是老百姓打官司的地方,当事人对法院和法律不熟悉、不了解,来一趟也不容易,我们帮帮他们并不费太大的事。
岳希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撰写理论文章。1995年以来,他共发表业务论文70多篇,其中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11篇,省级报刊上发表17篇。他撰写的《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认定与处理》在最高人民法院《法律适用》1999年第三期上发表,对此类犯罪的审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他还多次获得全市法院系统调研成果一等奖、全市政法系统调研成果优秀奖。
为了实现自己的青天梦,岳希银曾多次提出到业务庭去的强烈愿望。去年春天台前县人民法院进行机构改革时,负责机构设置的岳希银再次正式向院领导提出了到业务去的想法。院领导问他愿意到哪个庭,他说想到民庭。民庭的案件主要是与群众生产生活打交道的事,包括婚姻、赡养、等方面的案件,既复杂,又不出成绩,很少有人愿意去。可他却说,我是农民出身,最知道老百姓告状的难处。我愿意到民庭,就是想与老百姓打交道,为他们办点事。院长左献民说:“希银要是下去,他真能成为一名‘青天’式的好法官。我也很想让他去,答应他再干一段时间,等政治处有了合适的人就让他下去。没想到……”一想起这事,左献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内疚。
“为什么考法院?到法院干什么?是为了当官发财吗?是为了名利吗?不是!统统不是!选择法律这条道,就是为了公道,为了正义,为了人民!”
1995年,岳希银同时接到了两个录用通知:一个是去市里某律师事务所,一个是到台前县法院工作。对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转眼间,十年过去了,许多和他同时取得律师资格后来做律师的人,经济状况都不错,有的甚至还买上了汽车,而他却还欠着外债。可是,他却没有后悔。他对妻子说:“既然要干法官,就不能兼职干律师。虽然清贫一些,但有所得必有所失。台前县是个穷地方,比不上咱们的也有的是啊!”其实,在岳希银的心中,还有一句没有说出的话:对他来说,只有法律才是分量最重的。
前些年,岳希银做生意的哥哥因交通运输被货主起诉到县法院,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哥哥找到他,苦苦哀求他找找人把官司打赢。他不但没找人通融,反而对哥哥说,我在法院工作,咱不能违反纪律。后来,法院依法判决他哥哥赔偿2.8万元,他哥哥非常生气,因为家里穷,拿不出钱赔对方,他哥哥又来找他。按照法律规定,这种情况,法院完全可以中止执行。但是,为了不给法院造成不良影响,岳希银求亲告友,东挪西借,替哥哥支付了这笔赔偿金,用自己的默默行动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法院的形象。
是法官就必须绝对忠诚于法律,这是岳希银对法官的理解。由于法院人手不够,有的法庭需要“借人”组成合议庭。岳希银不仅因为熟悉各庭的业务而常常被“借”,而且还非常认真,只要是判的不对的地方,他都会直言不讳地指出来。县法院执行局局长王全英说,很多人说他有些傻,其实是比较讲原则。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时,有的法官可能会出于人情考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出从轻判决。可是,只要他参加,他都要指出来,并阐明自己的理由。
为解决执行法警力量严重不足,缓解执行工作压力,台前县人民法院于去年8月份在全市法院系统首次进行公开招聘法警。为招聘到高素质的合格法警,负责此事的岳希银不仅制定严密的招考方案,而且在考试过程中一丝不苟,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考试,使每一个参加考试的人机会均等。新招法警进步都很快,没有办一件给法院丢脸的事。岳希银说,尽管所招的人员都是临时的,但是,只要他们干的是法院的工作,代表的就是法院的形象。所以,我要为法院把好这个关口,决不能把社会上那些不合格的人招到法院来。不少去年新招的法警都说,岳主任对参加考试的人无微不至,体能测试时还为大家准备了饮水机。可是,在考试纪律上却一点也含糊。
岳希银夫妇双方老家都在农村,夫妻俩靠微薄的工资生活,还要接济老家,给父母看病,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是一台破电视机,他最值钱的衣服就是法院的制服。院领导考虑到他家境困难,在政治处工作量大,想照顾他,给他额外解决一些补助,他却说,我不能占院里的便宜,家里的困难我能抗得住。“为什么考法院?到法院干什么?是为了当官发财吗?是为了名利吗?不是!统统不是!选择法律这条道,就是为了公道,为了正义,为了人民!”他在一次演讲时满怀深情地说。
在政治处工作,岳希银一直把宣传报道当成一件大事,许多人认为那是为了宣传县法院。而实际上,他对此却有着更深的理解。他说,法制宣传不仅要宣传法院工作,更重要的是弘扬法制,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立案庭的史晶说,在希银去世前的头一天傍晚,他还来到立案庭,说他明天要去市里开会,会期较长,想晚上加班对上月检查的案卷中的执行卷宗重点抽查评议一下。当时我就想,8月份的执行卷宗70多本,你什么时候能看完啊?他笑着对我说,咱们院里对诉讼案卷比较重视,可执行卷宗也不能轻视啊。于是,我从将近200本卷宗中找了67本执行卷递给了他,他便匆匆离开了。真没想到,他这一去竟成了永别!
“哪个岗位都要有人干,哪项工作都要有人做,既然是需要,那咱就坚决把它干好!”
手里拿着去年8月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关于执行局内设机构及工作流程的规定》和《关于审判执行工作流程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主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刘道芹眼眶红润,她说,这都是希银整理的,我们的工作就是按这个流程走的,别的院还没有,不少法院知道后都想来我们这里取经。说起岳希银的事,刘道芹的痛惜之情无以言表。她说,希银干工作总是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去年夏天,执行工作中出了疑问,需要查阅卷宗,看是不是有不符合要求的做法。当时已经下班,她就给岳希银打电话说明了情况。让她没想到的是,岳希银竟然会连夜赶到单位,一直忙到凌晨4时。
“他是我的左膀右臂呀!”一提起岳希银,县法院院长左献民心痛得顿足捶胸,“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你交给他,他只会超出你的要求,不会达不到要求。什么工作交给他,你只管一百个放心就是了。”
刚到法院工作时,岳希银被安排在办公室从事文秘、信息调研、法制宣传工作。当时县法院文秘力量较弱,这方面的工作在全市法院系统比较落后。经过认真思考,他向领导建议从各庭室选一名文笔好、责任心强的人做信息调研、法制联络员,负责收集信息,开展调研,定期上报。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很快就理顺了信息调研各方面的关系,打开了局面。几年来,台前县法院的信息调研、法制宣传材料质量、数量大幅提高,上级转发数、转发率和报刊采用率名列各县区之首。他本人也创下了个人撰写信息调研、法制宣传稿件采用数量全市法院系统第一的好成绩。
办公室、政工科工作枯燥琐碎,头绪多,任务重,又很清苦,岳希银却从无怨言。他在候选“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的演讲中说道:“哪个岗位都要有人干,哪项工作都要有人做,既然是需要,那咱就坚决要干好!”其中有一年时间,因为人手实在太少,他一人肩挑信息调研、法制宣传、机要、档案、统计、人事管理等多项工作,一个人干着三个人的活,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但他从来没有叫苦喊累,也从不讲任何价钱。
要干就干最好的业绩,这是岳希银的工作态度。去年4月份,台前县法院根据上级部署进行机构改革,人员实行竞争上岗。这是该院历年来机构变动最大、人员调整最多的一次改革,时间紧,任务重,从接受任务到实施完毕只有4天时间。在这4天里,承担具体组织工作的岳希银不仅连夜制订出了《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竞争上岗实施方案》,而且为报名、答题、演讲、民主测评、考察各个环节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的妻子淡淡地说,希银就是对工作很认真,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他身体很好,能够连续加班。去年春天,法院进行机构改革,他连续加班两夜,一次到凌晨两点,一次到凌晨5点。他说,既然是领导交给的事,就要干好它。
由于岳希银的出色工作,台前县法院机构改革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院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可是,从不喊累的岳希银却一见到左献民就说:“院长,我的脑子不转圈了,真得好好歇歇了。”
1999年,台前县法院有14名同志参加全国初任法官资格考试,这是该院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为了参加考试的同志能取得好成绩,他在考前多方搜集资料,帮助同志们复习。他还亲自带队前往安阳,为14名同志搞好考前辅导。
就在出事的一天,他还主动向领导要求,明天去开会,我抽空儿把法警警衔申报材料报过去,再去市医院联系一下干警体检的事,省得再专门去一趟了,尽量节省点费用。出事后,他紧紧拉住左献民的手说:左院长,法警报警衔的事不能耽误,要赶快报上去。他在最危险的时刻,最后的关头仍然心里想着工作,却没给家人留下一句话。
在台前县法院工作的十年间,岳希银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领导、同事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1995年,也就是他进法院的第一年,便因成绩突出被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荣记个人三等功。1996年,他又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个人二等功,创下了进法院时间最短的立功记录。1997年以来,他连续6年被考核为优秀。2001年以来,台前县人民法院政工科先后被濮阳市委、台前县委表彰为“争创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干警)”活动先进集体。2004年2月,台前县人民法院政工科被评为全省法院优秀政工部门。同年,岳希银被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市法院“优秀庭室长”。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却被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年轻的生命。2004年9月21日,他在去濮阳市参加文明单位培训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34岁。出事那天,他的背心上还有几个窟窿,鞋上还有补丁。
噩耗传来,他所有的同事和亲人都不敢、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老家的老少爷们说:希银这人厚道,好心眼,没有架子,老天不长眼,咋叫好人摊这事。他母亲说,我的孩子没吃过好菜,都是菠菜、白菜、豆芽、豆腐,省点钱他都买书了。
去年下半年,台前县人民法院领导班子调整,负责人事工作的岳希银,没有忘记退休干部,他把新领导班子的电话号码给退休干部一一送去,离单位较远的退休干部王登峨说:“希银这政工工作,真是做得细到家了。”
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县直机关的许多人都自发地来为他送行,就连县法院退休的老同志也哭成了泪人。干警们一次就为他捐款1.2万余元。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岳希银那宝贵的生命。
岳希银几乎是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完了他短暂的人生之路。他走了,带走的是他那永远也无法释怀的青天梦。他走了,留下的是他那刻苦学习、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公正廉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