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官李希瑞
2005-04-13 09:10:3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韩元恒 骆继荣
- 模范法官李希瑞一家
- 模范法官李希瑞
4月10日,全国模范法官、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东光县法院法官李希瑞带着对事业和生活的深深眷恋走完了他35岁的生命旅程。对于他的离去,尽管人们早有精神准备,但还是感到无限悲痛。
自去年5月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后,李希瑞一直与病魔做着顽强的抗争:带病主持调解一起伤害赔偿案,因为当事人急需钱安装假肢;辞去民一庭庭长职务,最大限度减少因自己病情对工作的影响;总结自己12年的办案经验,整理出8万字的文稿……
面对病魔,35岁的李希瑞十分坦然:“疾病可以给人带来痛苦,甚至能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人有一种东西是疾病打不败的,那就是信念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案子再小也是大事。通过一件件鸡毛蒜皮、墙边地头的小案子,人们认识了这位“讲庄稼人话,评庄稼人理,断庄稼人事”的人民法官
李希瑞出生于东光县一个农民家庭。199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县法院工作。基层的民事法官办的案子,大多是农村一些离婚、赡养、赔偿等小纠纷。
“别看这些鸡毛蒜皮、墙边地头的小案子,对当事人来讲可都是天大的事儿。”李希瑞常说,法庭虽小,却是老百姓论理的地方,无论是胜诉、败诉,重要的是让人心服口服。凭着对农民的感情和对农民的了解,李希瑞很快成为一名“说庄稼人话,评庄稼人理,断庄稼人事”的“庄户法官”。
1995年秋后,大单镇年近古稀的宫老汉遇到了一件窝心的事:分家另过的两个儿子以种种理由拒不承担赡养义务。老人一气之下将儿子们告上了法庭。得知此事,火暴脾气的大儿子认为父亲撕了做小辈的脸,竟一手挥着把斧头、一手攥着个农药瓶闯进爹娘住处要拼命。
农民出身的李希瑞深知,农村的赡养纠纷还是以和为贵,老人晚年吃粮烧柴、衣裳被褥、生病就医等生活琐事,并不是一纸判决就能解决得了的。因此他没有急着开庭,而是把两个儿子叫到老人炕前,从有关赡养、继承方面的法律法规,一直讲到人之常情。最后,两个儿子被感动了,当场签下赡养协议,一场亲情危机得以化解。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息讼宁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2001年,灯明寺镇张某、郑某到法庭打起离婚官司。
李希瑞在征询双方意见时,发现两人神情不对。于是他把小两口分开询问,得知二人感情一直挺好,只是后来婆婆见儿媳妇生了个女孩儿,才逼着儿子离婚。张某不敢违抗母命左右为难,善良的郑某只好违心地同意离婚。李希瑞马上休庭,先与村里民调员取得联系,请他们出面做工作,随后又赶到张家,坐在炕头儿与老人一谈就是4个小时。入情入理的家常话,使老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儿媳赔了不是。
10多年来,人们已记不清在他帮助下,有多少个家庭破镜重圆,多少位老人重获天伦之乐,多少个怒目冷对的冤家握手言和:找王镇的王老汉与邻居吵架吃了亏,89元的赔偿费要了10年,是李希瑞反复登门,亲手解开了双方10年的疙瘩;冢孙村十几户村民因土地承包与村委会发生纠纷,眼看就要大打出手,李希瑞及时赶到化解了矛盾……
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印海评价说:李希瑞办案总是能把法律与“庄稼理儿”完美结合,留不下什么后遗症。据县法院统计,在李希瑞审理的全部案件中,调解率达85%以上,执行率达到90%,无一起矛盾激化,无一案引发上访。
堂堂正正做人做事。透过1600余件铁案,人们认识了一位无私无畏的共产党员、一名刚正不阿的法官
接触过李希瑞的人都感受得到,他把老百姓的事当事办,是个重情义的人。然而当权势、金钱、亲情向法律挑战时,李希瑞又是那样的无私无畏。
2002年8月,李希瑞承办了一位农村妇女诉沧州市某部门干部交通肇事赔偿纠纷案。撞伤人的这位干部自恃路子广、熟人多,直接找到县里一位领导。这位领导打发人请李希瑞过去谈谈案子的事。李希瑞一听便明白了几分,明确告诉来人,要谈案子就到法院来。
这个干部仍不甘心,悄悄来到李希瑞的办公室,掏出两件金首饰放在桌子上,说愿意结交李希瑞这样的“硬气”朋友。李希瑞却质问道:“你有钱送礼,咋没钱赔偿受害人?”见李希瑞软硬不吃,这个干部只得收起礼品走了,找到原告协商付清了赔偿款。
在家门口当法官,免不了与亲情、友情、乡情发生碰撞。李希瑞的启蒙老师,退休后靠给县城一家饭馆送点羊肠子赚几个零花钱。前年冬天,这位老师瞅见欠自己1500多元钱的那家小饭馆门上贴上了封条,原来小饭馆因欠钱被采取了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得知自己的得意学生李希瑞主管这件案子,他找到李希瑞商量,可否先把欠自己的钱还了,不然等到饭馆资不抵债时钱就“瞎了”。可李希瑞却恳切地说:“您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从小就教给我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我如果不按法律程序办案,岂不是给老师脸上抹黑?”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办案。12年来,李希瑞主审各类民事案件980件,参与办案647件,所办结的案件件件都是铁案,没有一起“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
心里装着人民,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无论胜诉方、败诉方,谁也说不出个“不”字。一位基层法官的思想境界,强烈地感动和鼓舞着无数人
去年5月25日,李希瑞被东光县法院送到天津肿瘤医院接受化疗。躺在病床上,李希瑞仍急着把自己手头儿的事与同事们进行交接,因为他知道,案子晚结一天,很可能给当事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到达天津的第一个晚上,他便给庭里的审判员韩福兴打电话,让他替自己主审一起已定了开庭时间的离婚案;随后,他又打电话给副庭长冯开贵,让他安排好另外两个案子的审理,并一再叮嘱,县旅游公司的起诉书还没有送达,千万别耽误了……
麦子熟了,棉花开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李希瑞从天津化疗回来了。让一直揪着心的当事人邢若喜父女没有想到的是,李希瑞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坚持要为他已经主审过的邢双凤伤害赔偿案画个圆满的句号。因为李希瑞知道,这可能是自己审理的最后一起案件,眼下邢双凤急需钱安装假肢,他不想留下一个“半拉子工程”。在他主持下,化疗回来后的第二天双方当事人便达成调解协议。邢若喜父女接过调解书和赔偿金后,眼泪禁不出夺眶而出。
心里装着人民,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李希瑞患病的消息传来,县一中教师司学敏的眼泪夺眶而出。2001年1月,她在县医院分娩时大出血留下后遗症,属6级伤残。医院不认账,并推说病案丢失,无法做医疗事故鉴定。无助的司学敏只得一纸诉状递到了法院。
李希瑞顶住各方压力,大胆运用举证倒置原则,最后判决医院一次性赔偿司学敏共计12万余元。拿着判决书,司学敏和妈妈大哭了一场,一个普通的弱女子与强大的对手对簿公堂,竟赢得如此痛快!
这次,尽管娘儿俩不清楚李希瑞还记不记得当年他办的那件案子,但她们还是决定,包一饭盒饺子,去看看这位主持正义的好法官。司学敏拎着饺子,找到李希瑞家中,一见面就说:“李法官,以前办案子你不吃请,现在案子结了,咱们平等了,我妈特意给你包了羊肉饺子,要我亲眼看你吃下。”
得知李希瑞的病情,在县城卖蔬菜的于桥村农妇李俊兰急了:“我说咋这么些天没看见李法官了呢,敢情是得了这么重的病!”她招呼丈夫和女儿,手下动作麻利点,卖完这车黄瓜就去看李希瑞。
可又有谁相信,李俊兰是李希瑞审理的一起案件败诉方的家属。前几年,李俊兰夫妇就开始做蔬菜贩运生意。一次贩菜路上,她的丈夫王克俭与人发生纠纷动起了手,对方受了伤,将王克俭告上法庭。李希瑞查明案情,判决王克俭败诉。之后,他又多次登门讲法,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使原、被告双方心服口服,很快就履行了判决。李俊兰说:“人活在世上就要认理。我们敬重李希瑞这样公道、正派的法官!”
病痛不断侵蚀着他的身体,因为化疗需要李希瑞每个月都要到医院做一次,每次10天。经过三次化疗,李希瑞满头的黑发都脱光了,身体也变得更加虚弱。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从容处理完手里的几件案子后,经过多少认真思考,于去年7月下旬,向院党组辞去民一庭庭长的职务。这个位子多少人羡慕,李希瑞也非常珍惜。李希瑞1992年从河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东光县法院工作,十多个年头,辗转了全县最边远的4个法庭,从书记员到审判员,2002年,抓住竞争上岗的机会,凭着他26次立功受奖,凭着他清廉的口碑,凭着他无一错案的业绩,凭着他娴熟的专业知识和审判技巧,凭着他上上下下的好人缘,竞选上了东光县法院民一庭庭长的职务,成为东光县法院最年轻的庭长。这时辞职对李希瑞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当记者问他:“患病影响工作大家都能理解,为什么要辞职呢?”李希瑞的回答平实却真诚:“作为一名法官谁不想晋升职务?我也一样,有职务一是能更好地工作,二是能表明自己的能力。得了癌症以后,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化疗,根本没有办法主持庭里的工作。在其位不谋其政不道德啊,我辞职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他对副院长李国庆说,等他的病好了再回民一庭当庭长。李希瑞盼望着这一天,法院的领导和同事们也盼望他回到他心爱的岗位。
这一天最终没有等到。
李希瑞患病以后,他的事迹被广泛传播,当时任河北省委政法委书记的刘金国三次听取汇报,又去东光县核实情况,在听取记者的汇报时,刘金国动情地说:“李希瑞同志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事,可这些小事有多少人能做到呢?”2004年10月1日这一天,刘金国惦记着李希瑞的病情,也为了不让李希瑞孤单,吃过午饭,他只带了司机和秘书,没有通知任何人,驱车200公里赶到了东光县,一路打听找到了李希瑞的家,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们进行了一次聊天式的长谈。事后,李希瑞说从这双手上他感到了力量,感到了温暖。
2005年春节前夕的一个晚上,省高院组织的十几名记者到东光县采访已接近尾声,这一天大家集体来到李希瑞的家中,窗外依稀传来贺岁的爆竹声。百般挑剔的记者这时已被李希瑞的精神所感动,大家像一家人一样聊天说笑,不知哪一位提出想看一看李希瑞家唯一的大衣柜,李希瑞的妻子张海霞麻利地打开衣柜,里面两床被子几件简单的衣物,张海霞说:“平时全家人都是从地摊上买衣服,家里最贵重的衣服也不超过50元。”记得有一年,张海霞所在的县司法局给每人发了一件马裤呢大衣,价值350元,李希瑞穿在身上对着镜子照了又照,张海霞说你就穿了吧。可第二天有人说衣服不错价钱也不贵,李希瑞毫不犹豫让给了别人。李希瑞言语不多,听到这里他呵呵直乐,神情中看出这些小事不值得提。
张海霞说:“李希瑞从小受苦,工作以后什么都知足,他说如果我不得病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就是李希瑞的幸福观。面对平实的李希瑞,记者们哽咽了,他们佩服李希瑞的精神,崇拜李希瑞的人格,他们在心里默默祝福:李希瑞大哥早日康复。无情的现实打碎了人们的美好梦想,在得知李希瑞去世后,最高人民法院、省高院、沧州市委、市中院均派人送别,昔日的战友抑制不住巨大的悲痛,法官高东梅说:“最好的悼念就是继承李希瑞的遗志做好本职工作。”采访过李希瑞的记者们站在悼念的人群中,一位摄像记者泪流满面。更感人的是闻讯赶来的群众哭天喊地,以他们的方式悼念这位无私的人民法官。
图为患病期间,李希瑞仍坚持读书读报,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他曾对记者说:“人民法院报是我最喜欢的报纸。”
自去年5月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后,李希瑞一直与病魔做着顽强的抗争:带病主持调解一起伤害赔偿案,因为当事人急需钱安装假肢;辞去民一庭庭长职务,最大限度减少因自己病情对工作的影响;总结自己12年的办案经验,整理出8万字的文稿……
面对病魔,35岁的李希瑞十分坦然:“疾病可以给人带来痛苦,甚至能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人有一种东西是疾病打不败的,那就是信念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案子再小也是大事。通过一件件鸡毛蒜皮、墙边地头的小案子,人们认识了这位“讲庄稼人话,评庄稼人理,断庄稼人事”的人民法官
李希瑞出生于东光县一个农民家庭。199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县法院工作。基层的民事法官办的案子,大多是农村一些离婚、赡养、赔偿等小纠纷。
“别看这些鸡毛蒜皮、墙边地头的小案子,对当事人来讲可都是天大的事儿。”李希瑞常说,法庭虽小,却是老百姓论理的地方,无论是胜诉、败诉,重要的是让人心服口服。凭着对农民的感情和对农民的了解,李希瑞很快成为一名“说庄稼人话,评庄稼人理,断庄稼人事”的“庄户法官”。
1995年秋后,大单镇年近古稀的宫老汉遇到了一件窝心的事:分家另过的两个儿子以种种理由拒不承担赡养义务。老人一气之下将儿子们告上了法庭。得知此事,火暴脾气的大儿子认为父亲撕了做小辈的脸,竟一手挥着把斧头、一手攥着个农药瓶闯进爹娘住处要拼命。
农民出身的李希瑞深知,农村的赡养纠纷还是以和为贵,老人晚年吃粮烧柴、衣裳被褥、生病就医等生活琐事,并不是一纸判决就能解决得了的。因此他没有急着开庭,而是把两个儿子叫到老人炕前,从有关赡养、继承方面的法律法规,一直讲到人之常情。最后,两个儿子被感动了,当场签下赡养协议,一场亲情危机得以化解。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息讼宁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2001年,灯明寺镇张某、郑某到法庭打起离婚官司。
李希瑞在征询双方意见时,发现两人神情不对。于是他把小两口分开询问,得知二人感情一直挺好,只是后来婆婆见儿媳妇生了个女孩儿,才逼着儿子离婚。张某不敢违抗母命左右为难,善良的郑某只好违心地同意离婚。李希瑞马上休庭,先与村里民调员取得联系,请他们出面做工作,随后又赶到张家,坐在炕头儿与老人一谈就是4个小时。入情入理的家常话,使老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儿媳赔了不是。
10多年来,人们已记不清在他帮助下,有多少个家庭破镜重圆,多少位老人重获天伦之乐,多少个怒目冷对的冤家握手言和:找王镇的王老汉与邻居吵架吃了亏,89元的赔偿费要了10年,是李希瑞反复登门,亲手解开了双方10年的疙瘩;冢孙村十几户村民因土地承包与村委会发生纠纷,眼看就要大打出手,李希瑞及时赶到化解了矛盾……
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印海评价说:李希瑞办案总是能把法律与“庄稼理儿”完美结合,留不下什么后遗症。据县法院统计,在李希瑞审理的全部案件中,调解率达85%以上,执行率达到90%,无一起矛盾激化,无一案引发上访。
堂堂正正做人做事。透过1600余件铁案,人们认识了一位无私无畏的共产党员、一名刚正不阿的法官
接触过李希瑞的人都感受得到,他把老百姓的事当事办,是个重情义的人。然而当权势、金钱、亲情向法律挑战时,李希瑞又是那样的无私无畏。
2002年8月,李希瑞承办了一位农村妇女诉沧州市某部门干部交通肇事赔偿纠纷案。撞伤人的这位干部自恃路子广、熟人多,直接找到县里一位领导。这位领导打发人请李希瑞过去谈谈案子的事。李希瑞一听便明白了几分,明确告诉来人,要谈案子就到法院来。
这个干部仍不甘心,悄悄来到李希瑞的办公室,掏出两件金首饰放在桌子上,说愿意结交李希瑞这样的“硬气”朋友。李希瑞却质问道:“你有钱送礼,咋没钱赔偿受害人?”见李希瑞软硬不吃,这个干部只得收起礼品走了,找到原告协商付清了赔偿款。
在家门口当法官,免不了与亲情、友情、乡情发生碰撞。李希瑞的启蒙老师,退休后靠给县城一家饭馆送点羊肠子赚几个零花钱。前年冬天,这位老师瞅见欠自己1500多元钱的那家小饭馆门上贴上了封条,原来小饭馆因欠钱被采取了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得知自己的得意学生李希瑞主管这件案子,他找到李希瑞商量,可否先把欠自己的钱还了,不然等到饭馆资不抵债时钱就“瞎了”。可李希瑞却恳切地说:“您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从小就教给我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我如果不按法律程序办案,岂不是给老师脸上抹黑?”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办案。12年来,李希瑞主审各类民事案件980件,参与办案647件,所办结的案件件件都是铁案,没有一起“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
心里装着人民,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无论胜诉方、败诉方,谁也说不出个“不”字。一位基层法官的思想境界,强烈地感动和鼓舞着无数人
去年5月25日,李希瑞被东光县法院送到天津肿瘤医院接受化疗。躺在病床上,李希瑞仍急着把自己手头儿的事与同事们进行交接,因为他知道,案子晚结一天,很可能给当事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到达天津的第一个晚上,他便给庭里的审判员韩福兴打电话,让他替自己主审一起已定了开庭时间的离婚案;随后,他又打电话给副庭长冯开贵,让他安排好另外两个案子的审理,并一再叮嘱,县旅游公司的起诉书还没有送达,千万别耽误了……
麦子熟了,棉花开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李希瑞从天津化疗回来了。让一直揪着心的当事人邢若喜父女没有想到的是,李希瑞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坚持要为他已经主审过的邢双凤伤害赔偿案画个圆满的句号。因为李希瑞知道,这可能是自己审理的最后一起案件,眼下邢双凤急需钱安装假肢,他不想留下一个“半拉子工程”。在他主持下,化疗回来后的第二天双方当事人便达成调解协议。邢若喜父女接过调解书和赔偿金后,眼泪禁不出夺眶而出。
心里装着人民,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李希瑞患病的消息传来,县一中教师司学敏的眼泪夺眶而出。2001年1月,她在县医院分娩时大出血留下后遗症,属6级伤残。医院不认账,并推说病案丢失,无法做医疗事故鉴定。无助的司学敏只得一纸诉状递到了法院。
李希瑞顶住各方压力,大胆运用举证倒置原则,最后判决医院一次性赔偿司学敏共计12万余元。拿着判决书,司学敏和妈妈大哭了一场,一个普通的弱女子与强大的对手对簿公堂,竟赢得如此痛快!
这次,尽管娘儿俩不清楚李希瑞还记不记得当年他办的那件案子,但她们还是决定,包一饭盒饺子,去看看这位主持正义的好法官。司学敏拎着饺子,找到李希瑞家中,一见面就说:“李法官,以前办案子你不吃请,现在案子结了,咱们平等了,我妈特意给你包了羊肉饺子,要我亲眼看你吃下。”
得知李希瑞的病情,在县城卖蔬菜的于桥村农妇李俊兰急了:“我说咋这么些天没看见李法官了呢,敢情是得了这么重的病!”她招呼丈夫和女儿,手下动作麻利点,卖完这车黄瓜就去看李希瑞。
可又有谁相信,李俊兰是李希瑞审理的一起案件败诉方的家属。前几年,李俊兰夫妇就开始做蔬菜贩运生意。一次贩菜路上,她的丈夫王克俭与人发生纠纷动起了手,对方受了伤,将王克俭告上法庭。李希瑞查明案情,判决王克俭败诉。之后,他又多次登门讲法,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使原、被告双方心服口服,很快就履行了判决。李俊兰说:“人活在世上就要认理。我们敬重李希瑞这样公道、正派的法官!”
病痛不断侵蚀着他的身体,因为化疗需要李希瑞每个月都要到医院做一次,每次10天。经过三次化疗,李希瑞满头的黑发都脱光了,身体也变得更加虚弱。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从容处理完手里的几件案子后,经过多少认真思考,于去年7月下旬,向院党组辞去民一庭庭长的职务。这个位子多少人羡慕,李希瑞也非常珍惜。李希瑞1992年从河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东光县法院工作,十多个年头,辗转了全县最边远的4个法庭,从书记员到审判员,2002年,抓住竞争上岗的机会,凭着他26次立功受奖,凭着他清廉的口碑,凭着他无一错案的业绩,凭着他娴熟的专业知识和审判技巧,凭着他上上下下的好人缘,竞选上了东光县法院民一庭庭长的职务,成为东光县法院最年轻的庭长。这时辞职对李希瑞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当记者问他:“患病影响工作大家都能理解,为什么要辞职呢?”李希瑞的回答平实却真诚:“作为一名法官谁不想晋升职务?我也一样,有职务一是能更好地工作,二是能表明自己的能力。得了癌症以后,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化疗,根本没有办法主持庭里的工作。在其位不谋其政不道德啊,我辞职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他对副院长李国庆说,等他的病好了再回民一庭当庭长。李希瑞盼望着这一天,法院的领导和同事们也盼望他回到他心爱的岗位。
这一天最终没有等到。
李希瑞患病以后,他的事迹被广泛传播,当时任河北省委政法委书记的刘金国三次听取汇报,又去东光县核实情况,在听取记者的汇报时,刘金国动情地说:“李希瑞同志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事,可这些小事有多少人能做到呢?”2004年10月1日这一天,刘金国惦记着李希瑞的病情,也为了不让李希瑞孤单,吃过午饭,他只带了司机和秘书,没有通知任何人,驱车200公里赶到了东光县,一路打听找到了李希瑞的家,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们进行了一次聊天式的长谈。事后,李希瑞说从这双手上他感到了力量,感到了温暖。
2005年春节前夕的一个晚上,省高院组织的十几名记者到东光县采访已接近尾声,这一天大家集体来到李希瑞的家中,窗外依稀传来贺岁的爆竹声。百般挑剔的记者这时已被李希瑞的精神所感动,大家像一家人一样聊天说笑,不知哪一位提出想看一看李希瑞家唯一的大衣柜,李希瑞的妻子张海霞麻利地打开衣柜,里面两床被子几件简单的衣物,张海霞说:“平时全家人都是从地摊上买衣服,家里最贵重的衣服也不超过50元。”记得有一年,张海霞所在的县司法局给每人发了一件马裤呢大衣,价值350元,李希瑞穿在身上对着镜子照了又照,张海霞说你就穿了吧。可第二天有人说衣服不错价钱也不贵,李希瑞毫不犹豫让给了别人。李希瑞言语不多,听到这里他呵呵直乐,神情中看出这些小事不值得提。
张海霞说:“李希瑞从小受苦,工作以后什么都知足,他说如果我不得病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就是李希瑞的幸福观。面对平实的李希瑞,记者们哽咽了,他们佩服李希瑞的精神,崇拜李希瑞的人格,他们在心里默默祝福:李希瑞大哥早日康复。无情的现实打碎了人们的美好梦想,在得知李希瑞去世后,最高人民法院、省高院、沧州市委、市中院均派人送别,昔日的战友抑制不住巨大的悲痛,法官高东梅说:“最好的悼念就是继承李希瑞的遗志做好本职工作。”采访过李希瑞的记者们站在悼念的人群中,一位摄像记者泪流满面。更感人的是闻讯赶来的群众哭天喊地,以他们的方式悼念这位无私的人民法官。
图为患病期间,李希瑞仍坚持读书读报,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他曾对记者说:“人民法院报是我最喜欢的报纸。”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