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赞歌
——追记安徽省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会主席任兴志同志
2005-04-07 09:16:17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孙健
 

    编者注: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组织“网上寄哀思 清菊致战友”活动,征集历年来因公牺牲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事迹、获得荣誉、生前照片、纪念文章以及他们的亲人近况等材料。以下稿件由安徽省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荐。这是一篇写于2002年的报告文学作品,文章在安徽省《亳州报》上连载后,成为亳州市当年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教材之一。

    带着一颗赤诚之心,任兴志同志离我们远去了!

    2002年1月19日,任兴志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亳州殡仪馆举行。人们从四面八方拥来,为老任同志送葬,恸哭志淹没了低徊的哀乐,人们深情地抚摸着老任同志的灵柩,一声声惋惜,一声声赞叹,向这位“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默默地致哀。

用生命实践“三个代表”

    2001年11月份,中共亳州市委、市政府为加强和推动基层建设,帮助落后村改变面貌,从市直抽调51名同志下村驻点,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其中从市中级法院抽调两名同志参加“三个代表”驻村工作组。考虑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院党组决定把这副重担交给正在法院办公室负责机关大楼管理工作,一向热心细致,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任兴志同志。

    亳州市中院刚刚成立不到一年,65名同志长期超负荷运转,人少案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去年2月份,院党组曾安排全体干警进行过一次体检。就是在这次体检中,老任同志的肝功能化验单上出现了异常状况。得知这个消息后,院领导和办公室的负责同志立刻先后找到任兴志同志,让他尽快请假治疗,可是,他坚决不同意,一天的假的也没有请过,照样每天提前个小时上班,他说:“医院可能搞错了,我是慢性胃炎,吃点药就会好的,同志们都那么忙,我哪能躺下休息”。9月份,中院党组决定把他从谯城区法院调到中院,杨德龙院长找到他,询问他的病情,他告诉院长他的病已经好了。任兴志同志临下乡前,院长再次问他身体到底怎样,他拍着胸脯说:“我的身体没有问题,保证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

    人们还清晰地记得,工作队员临走的那一天,亳州市电视台采访了任兴志同志。画面上,老任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老式法官服,面容十分消瘦,目光依然深邃,清亮的声音、朴实的话语迅速传进亳州市的千家万户,“我们一定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尽心尽力,把农村工作抓好,帮助农民致富”。

    就这样,任兴志同志,在患有严重肝病,随时都可能被病魔夺去生命的情况下,于2001年11月27日下午,脚蹬一双布鞋,背着一床棉絮和20多包中草药毅然来到了涡阳县陈大镇朱集行政村。任兴志同志一放下背包,就向前来迎接他的村干部通报了他下乡来的任务。散会后,村干部热情地劝他到家里去住,他怕麻烦大家,执意不肯。大家拗不过他,只好把学校大门口的一间保管室腾给了他住。他向村支部副书记梅景东借了一辆自行车,赶到附近一个小集上买了几斤面、二十多块煤球和一些简单的炊具,自己躲在屋里贴起了锅巴。看到老任同志生活那么清苦,梅书记悄悄地买了二斤羊肉给他送去,却被他拒绝了。他对梅书记说:“市委组织部给我们布置任务时就定下了纪律,我们不能给村里和老百姓添麻烦,更不能随便要村里的东西”。

    任兴志同志在朱集村只呆了七天。七天的时间在人生的长河里也许太短,然而,这七天是老任同志在生命中最艰难的七天,每天,附近的人们都可以闻到他房间里飘出的浓浓的汤药味,可谁也没有料到这位忙忙碌碌的同志竟是一个肝病晚期的患者。这七天也是老任同志一生中辉煌的七天。七天时间里,他精心制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工作计划。28日上午召集了由村支部全体同志参加的支委会,研究布置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学习。29日上午,老任同志再次召集部分群众和朱集小学的部分教师座谈,了解群众对村委会的意见并就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等问题与干群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为了更进一步了解群众的甘苦,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走村串户,遍访了朱集村所有的军属、五保户和贫困户,并多次与村干部在一块协商解决他们生活困难的办法。

    然而,此时的任兴志同志已重病缠身,三天粒米未进,他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进行着顽强的抗争,三次晕倒在地,三次又了爬了起来。

    12月2日晚11点多钟,无情的病魔几乎耗尽了任兴志同志最后一丝力气,此时的他,已经连拉被子的力气都没有了。实在支持不住了,他只好捂着肚子,连走带爬,不到20米的距离摔了三跤,终于敲开了朱集小学董朝军老师的家门,他对董老师说:“我犯病了,请你给我两个儿子打个电话,别告诉我老伴,她高血压”。说完就一头栽倒在了董老师的门口。

    一辆救护车拉着老任同志离开了他生前最后一个工作岗位。临走时,他拉着梅书记的手,让梅书记把他的油盐酱醋收好,说等过几天他病好了,他要带着乡亲们到亳州去拜访几位药农,学习中药栽培技术,尽快带领乡亲们富起来。

    谁知老任同志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

平凡的业绩

    打开任兴志同志的档案,我们试图寻找老同志昔日的“辉煌”,然而,老任同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生在档案里没有太多的“亮”点。

    任兴志,1949年10月10日出生在亳州市一个十分贫穷家庭里,1967年9月参加工作,1993年入党。1982年7月从学校调入原亳县人民法院工作。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后,他于2001年9月被选调中院办公室,成了一名普通的干警;2001年11月,任兴志任市中院工会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市中院工会主席,任命的文件还没宣布,老任同志就奔赴农村第一线了。

    老任进亳县法院时刚刚33岁,正值年富力强。那时的法院办公条件相当简陋,全院仅有15间办公室,连个开庭的场所都没有。83年底,院领导决定盖一个法庭。也许是任兴志同志的人品赢得了领导的信任,也许是他有过在学校从事后勤工作的经历,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老任。任兴志同志果然不负众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工地上白看夜守,从工程立项施工到法庭峻工验收,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把一座能容纳100多人的法庭高质量地交给单位,老任也因此受到了领导的高度信任。

    96年,市法院党组决定建一座20年不落后的审判综合大楼,在物色大楼筹建人员人选时,院领导又想到了勤恳无私、细致敬业的任兴志同志,他欣然受命,被任命为基建办公室主任。

    党组从“羞涩”的囊中拿出了一万元钱交给了老任同志,用作基建办公费用。96年6月,在工地旁边的一片泡桐树下,他和几个同事一直把几块砖一摞,就算建起了他们的基建“办公室”,开始了大楼的筹建工作。借资金,忙诉迁,跑招标,老任同志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大楼的建设上。这期间,他没有过过一个星期天,每天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忠实地载着他,清晨披星即起,夜晚戴月而归,老人病了他顾不上看,孩子上学他顾不上问,渴了喝口机井水,饿了啃块方便面。

    97年夏,一个深夜时分,突然电闪雷呜、暴雨倾盆而下,老任同志担心审判大楼刚投资80万元浇注的地基里进水,不顾老伴的阻拦,抓起一顶草帽捂在头上,跨起自行画主赶往工地,和工人们一直挥锹放水。地基保住了,可淋了雨的他却高烧三天三夜。

    任兴志同志视国家财产如同自己的生命,他不贪不占,从不乱花公家一分钱。每年春节,工人们都入假了,他怕工地上的建筑材料失,就日夜守护在工地上。寒来暑往,斗转星移,老行在这座大棂上整整倾注了三年的心血。99年楼建成后,领导给他的一万元办公费,只用去了七千,这还包括为建筑质量监理站购买的办公桌椅钱,剩下的钱,老任全部上缴给了单位。

    今天,当人们走进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这座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的综合审判大楼时,无不为它的巍然而感叹。当人们坐在舒适的办公桌前,是否想到过任兴同志曾为它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从99年大楼盖好搬迁到2001年9月老任被选调到市中院,亳州市历经两次升格,法院也几经变迁,老任虽是亳州市谯城区法院的干警,便一直被市中院借用,直到他下乡驻点前,也一直从事这座大楼的管理工作。这座大楼真像老任同志的孩子,老任同志的去世,使这座大楼蒙受的“痛苦”最大,电下水管装在哪里,开关、不龙头有几个,只有老任才最了然于胸。

如歌的生命

    有人说,老任同志一生活的“窝囊”,过于穷酸。

    是的,老任在法院工作那么多年,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甘于清贫、剑度日,夏天一双布鞋,冬天一双解放鞋,一辈子也没舍得买过一双新皮鞋,更别奢谈手机、呼机了,抽烟只抽五角钱一包的“团结”烟,即便如此,他还是给戒了。从85年和他开玩笑,让他请客,他总是淡淡一笑,几个年轻人便翻他的口袋,翻出的钱从来没有超过10元过。除了法官服以外,老任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老任去世时,老伴给他换衣服,在场所有的人都流下了热泪。一件背心破像件“鱼网”,两件人们早已不穿的尼龙裤,膝盖和臀部处有四个拳头大的窟窿,裤档上的补丁有铜钱那么厚。

    老任同志难啊。他上有近80岁、长期卧病在床老父、老母,下有两个中专毕业在家待业的儿子,老伴已下岗多年,靠给别人洗涮为生,就连老任去世前刚过门2个月的大儿媳妇也没有工作,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落在老任一个人身上,他为公家盖过高楼大厦,但自己多少年没有一个栖身的地点,一直靠租房度日。后来,老任倾其所有,在亲戚有资助下,花了2万元钱终于在亳州市区一个叫“一步三庙”的地点买了两间房子,总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然而,儿子大了,老两口把房子让给儿子结婚,自己只好绻缩在一间临时搭建的小屋里。

    走进这用油毡盖顶的小屋,一阵阵酸楚在人们的心头不停地涌动。这是一个法官的家吗?这间不到7平方米的小屋被一张罩着蚊帐的木床占去了一半,门的右侧立着一个书架,屋内最显眼的家具是一个冰箱,是老伴的弟弟用旧后送给他的。然而,他舍不得用电,放在那里当柜了用,冰箱顶上摆着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这就是任兴志同志全部的家当。

    然而,他是廉洁的。多年来,他时刻牢记“廉洁”二字,不让肩膀上的天平受到一丝铜臭的玷污。再难他也不向组织伸手,办案时从未收过当事人一分钱,搞基建时从未拿过工地一块砖。老任同志负责基建期间,工程队负责人看到他那么清贫,买了一条香烟送他,被他坚决拒绝了。他说:“院领导把这么重要的工程交给我,我要是收你一包烟,也对不起院党组和杨院长对我的信任”。2002年4月10日晚上10点多钟,任兴志同志的事迹在亳州电视台播出后,电视台的值班人员接到一个叫杜建华的观众打来的电话,他说九年前任兴志曾受理过他起拆的一起经济案件,官司打赢后,为表示对老任的感谢,他趁老任不在家时把2000元钱送到了他家里,第二天天还没亮,任兴志同志就骑着自行车把钱给送了回去,连口水都没喝就离开了他家。

    任兴志同志去世后,曾经与他长期在经济共过事的老同事吕曙光激动地说道:“一个办理经济案件长达7年的法官,一个经手几千万元建筑款的基建办公室主任,如果不洁身自好,如果稍微活动一下心眼,他的家能是今天这个样子吗?”

    任兴志同志平时不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2001年初,市中院招聘了一批合同制法警,考虑到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工作,院党组专门照顾他一个名额,老任同志知道后,坚决不同意,他说:“别人的孩子都没有照顾,我的孩子也不能特殊”。无论是老任同志住院期间,还是他去世之后,他的家人都没有向组织上提出过任何条件和要求。任兴志同志去世后,市委副书记李学香同志受市委的委托,在百忙之中看望了任兴志同志的家属,当李书记拉住任兴志母亲的手,关切地询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时,这位为思念儿子几乎哭瞎了以眼的年迈母亲动情地对李书记说:“没有,没有,领导这么忙,还一看我们,对得起俺孩子了,我们知足了”。

    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在她的身上,不仅展现出一个共产党员母亲的光辉形象,而且也浓缩着千千万万个人民法官母亲的优秀品格。在她这句平实的话语面前,物欲和私利显得多么俗不可耐,金钱和权势变得多么苍白浅薄!

    有人说,任兴志同志一生活得太累,心里装的只有工作和别人,惟独没有自己。

    地级亳州市成立后,在亳州市中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市法院工作会议上,考虑到许多基层的同志是第一次到中院来,环境不熟,他就把卫生纸一打一打地叠好,默默地守候在厕所门前,为参会人员引路,为大家提供方便。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一名勤杂工,以至于直到他去世后,许多基层法院干警还不知道他就是中院的工会主席。

    他热爱党,对党无限忠诚,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老任同志住院期间,他把老伴喊到床前,从上衣口袋里摸出35元钱,瞩咐老伴一定替他把党费交上,要是不够就请办公室梅主任帮助垫上,等以后再还。

    他热爱审判事业,在审判岗位上兢兢业业。在一次办案中,他摔伤了腿,一天也没有休息,第二天就一瘸一拐地走上了审判庭。

    他热爱生活。在朱集村,他曾亲手捡起几块外形独特的砂礓,说是留作以后做盆景用,朱集村的乡亲们至今还替他保存着。2001年,他刚穿上新式法官服,就请人帮他照张像,照片洗出来后,他高兴得就象一个孩子。

    他热爱人民。老任同志住院期间,朱集村的百姓们赶来看望他了,他就象见了久别的亲人一样,拉着梅景东书记的手,勉励他好好干,别辜负了群众的希望,并嘱咐老伴一定要让乡亲们到家里吃顿饭。

    为了不让老任失望,乡亲们流着泪在他家吃了这顿饭。

    老任同志火化后的第二天,老伴和两个孩子就帮他拆洗被褥,老伴说:“这是兴志病倒从涡阳农村拉回时借老百姓的被子,他生前安排我一定要拆洗干净还给人家,老百姓做床被褥不容易”。春节前,老伴让二儿子乘公共汽车把被子送回了朱集村,了却了任兴志同志这最后的心愿。

    任兴志同志一生心系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时刻念着他。老任同志去世后,朱集村的孤寡老人梅燕氏还在不停地念叨着他:“老任怎么不来看我了,他不是说过几天给我送五保费吗”?当别人告诉她任兴志已经去世时,这位84岁的老人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她说:“你们是在骗我吧,老任这么好的人怎么会死呢”?

人民不会忘记

    任兴志同志得的是肝硬化,已到了晚期,肝脾明显增大,严重腹水。

    医生告诉大家:“这种病人,别说工作了,严重时连上床的力气都没有,假如病情发现的早,假如病人不那么劳累,假如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治,假如……”

    然而,老任同志到涡阳农村驻点以前,既未向领导流露过他的病情,也从未向领导请过一天的假,院里规定8点上班,他总是提前半小时到位,烧开水,打扫卫生,检查楼层安全,这样的精神状态,谁会怀疑他竟是一个肝病晚期的患者呢?

    在亳州市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刚刚从外地出差赶回来的杨德龙院长拉着任兴志同志的手不住地埋怨:“老任,你有病,为什么不请假啊,为什么不告诉我和你的家人啊,要是知道你病成这样,我怎么会让你下乡呢,院里再难,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你治病啊”!

    市中院党组十分重视对任兴志同志的治疗工作。为了让他更好地休息,党组安排中院办公室主任把老任转到每天100元的单人病房去住,可他倔犟地非要在这每天7天的病房不可。他对杨院长:“咱们中院经费紧张,不必要浪费,我没有完成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也对不起朱集村的百姓们,过几天等我病好了,我带着老伴,让他给我做饭,我再回朱集村。”听着老任的话,军人出身、铁汉一般的杨院长掉泪了,同来的副院长们也掉泪了,在场的所有同志都掉泪了。

    从医院出来后,杨德龙院长安排办公室梅主任:“要让老任同志住最好的医院,用最好的药,要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挽救老任同志的生命,无论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

    然而,无情的病魔击碎了院领导和同志们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想和善良的愿望。老任同志的病日渐恶化,从市人民医院转到市中医院,又从市中医院转北京302医院,虽经全力抢救,还是无济于事。2002年元月16日上午九时,任兴志同志,溘然长逝,终年53岁。从他下乡那天算起,整整51天。

    任兴志同志走了。他的一生是极其平凡的一生,身上没有显赫的外衣,手中没有如磐的权力,头上没有眩目的光环,身后也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业绩,他把自己羸弱而又坚强的生命,默默地奉献给了人民群众,奉献给了党的壮丽事业;他用有限的生命实践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乐章,用高尚的情操铸就了当代法官的高大形象。在任兴志同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优秀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折射出一个共产党员和新时期人民法官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任兴志同志的去世,不仅使党和人民失去了一位好儿子,也使亳州中院失去了一位好管家,同志们失去了一位好同事、好战友。

    任兴志同志的事迹引起了中共亳州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2002年3月6日,市委书记金巨保对任兴志同志事迹的学习宣传活动作出重要批示。3月22日,市委副书记李学香同志对任兴志同志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在我们亳州这块热土上出现任兴志同志这样的典型,不仅是全体人民法官的骄傲,也是全市人民的光荣,更是我市全体共产党员的楷模,全体党员干部要以任兴志同志为榜样,自觉实践“三个代表”,不断用“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塑造自己,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定信念、不畏艰难,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与时俱时、开拓进取,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一流业绩”。中共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和中共亳州市委先后作出决定,号召全市法院干警和全市人民向任兴志同志学习,学习他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忠于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党性;学习他为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公而忘私、清廉如水的公仆风范;学习他关心群众、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学习他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

    任兴志同志,放心地走吧!在生你养你的这块土地上,一场全市集中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的教育活动正激励着你的乡亲、战友和同事们,踏着你深深的足迹,继续着你未竟的事业,为让“三个代表”的光芒照耀在中华大地的上空,辉映在人民群众的心头而顽强地拼搏、努力地奋斗着。

责任编辑:漆浩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