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涸泽而渔”候鸟“雪上加霜”
2004-02-01 15:54:48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姜月平 王小龙
  往年,亭亭玉立、翩翩起舞的候鸟遍及鄱阳湖九大季节性湖泊湿地。去冬今春,鄱阳湖遭遇历史罕见的枯水,候鸟活动范围本已大大“缩水”,而一些地方照旧“涸泽而渔”的行为,使大多候鸟纷纷退守两个核心湖泊暂居,部分候鸟已另寻别处栖息。

  据候鸟保护专家介绍,适于候鸟栖息的湖泊,水位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作为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每到冬春枯水期,鄱阳湖大面积的湖滩、草洲、泥地露出水面,形成大大小小九个季节性湖泊及湖滩草地,水草丰美,昆虫及鱼虾等水生动物资源丰富,因此是候鸟栖息的天堂。去冬今春,鄱阳湖遭遇自1979年2月以来的最低枯水位,湖泊湿地开始大面积干裂,大汊湖、蚌湖等7个已基本干涸的湖泊已不适合于候鸟生存,候鸟纷纷飞向大湖池、沙湖两个水位保持尚好的核心湖泊栖息。候鸟数量比往年也有大幅下降。据近日结束的环鄱阳湖越冬候鸟调查,集结在鄱阳湖九江地区的候鸟数量仅62000多只,比平常年份减少两成以上。

  面对罕见的干旱,鄱阳湖候鸟保护的先天性体制弊端彰显无遗。1983年设立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在行政上只能管辖大湖池、沙湖两个核心湖泊,大汊湖等其它7个湖泊分属九江市的永修县、星子县和南昌市的新建县。这些湖泊由于渔业捕捞和农业灌溉等的需要,每到冬季就要将本已不多的湖水放干分流,这种做法在枯水严重的今年给鄱阳湖湿地的影响尤甚,致使候鸟纷纷逃离这些湖泊。而对于这种人为行为,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却缺乏制约手段。如今,该保护区只能对自己管辖的两个核心湖泊实施水位保护,给候鸟留下仅有的栖息空间。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