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留言
9月7日10:20,一中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典型案例暨风险提示”新闻通报会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关注北京一中院的网络直播。我院今天召开“关于民间借贷新司法解释‘六大变化’解读暨相关风险提示新闻通报会”。[11:00:00]
- [主持人]: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新司法解释“六大变化”解读暨相关风险提示新闻通报会上和大家见面。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台上就座的各位领导,他们是: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钱俊清,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邹明宇。今天,我们还有幸请到了各大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对大家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来我院参加此次通报会,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召开这次通报会的目的在于结合9月1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梳理民间借贷案件审理的重点与变化,以经典案例的形式向社会各界进行诉讼风险提示,以及延伸审判职能开展宣传引导工作。[11:04:03]
- [主持人]:今天的会议议程分为两项。一、由一中院民三庭钱俊清庭长致开场词并解读新司法解释“六大变化”;二、由一中院民三庭邹明宇副庭长发布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的典型案例并进行风险提示。[11:04:22]
- [主持人]:首先请钱俊清庭长就我院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理的情况进行介绍。[11:04:57]
- [钱俊清]:各位代表、各位嘉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参加我院关于民间借贷新司法解释“六大变化”解读暨相关风险提示新闻通报会。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的资金融通行为。近年来,其因手续简便、放款迅速而日趋活跃,更已成为广大企业、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获得生产、生活资金的重要渠道,在深化社会经济改革、加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民间借贷也是一把双刃剑,其粗放、自发、紊乱式发展导致大量矛盾与纠纷以井喷态势进入到司法程序中来,给我们的金融秩序与社会稳定埋下巨大隐患。正如我们刚才在西中法庭旁听的这起民间借贷案件一样,如何妥善解决该类纠纷,是人民法院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民、商事案件的重新划分,我院负责审理商事案件的民三庭从2011年7月起,开始审理我院辖区法院上诉的民间借贷二审案件以及标的额较大的民间借贷一审案件。截止到2015年8月底,我院民三庭已经审理相关案件1055件,占该庭室所有案件的30%左右,涉案金额达7个多亿。以我院受理的海淀区人民法院上诉案件为例,2012年相关案件数量为86件,2013年为112件,2014年为128件,2015年截止到8月底,已经达到96件,案件数量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由于民间借贷的立法散见于《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中,而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已不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给我们的审判实务上带来了诸多难题。例如,企业间借贷的效力判定原则是什么?民间借贷行为涉及刑事犯罪后,民间借贷合同效力的判定原则又是什么?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及时回应了司法审判与经济社会的需求。作为审理该类案件的专业庭室,我们也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研读,梳理与总结该司法解释给我们相关审理思路与裁判尺度带来的“六个变化”。一是民间借贷主体的界定起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金融有效弥补了正规金融资金供给的不足,为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民间借贷没有一个明确、合法的身份。按照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的规定,民间借贷是指一方为公民的借贷纠纷,如果双方均为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则不属于该意见所规定的民间借贷。新司法解释则将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均纳入民间借贷的主体范围,将《物权法》规定的物权平等保护原则落到实处。二是高利转贷情形下合同效力判定标准起变化。众所周知,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的做法,不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在此前的司法实践中,上述事实经查证属实后即可判定借贷合同无效。但新司法解释明确了“客观事实+主观认知”两个条件,即在上述客观事实存在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情况下,法院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三是保证人身份判定标准的变化。实践中存在他人在借款合同上签字,被债权人诉至法院,要求其承担保证人责任的情形。对此,梳理既往裁判文书可以看出,部分法官认为签字本身即系保证的意思表示。新司法解释明确指出,他人在债权凭证或借款合同上签字、盖章的同时,亦需要表明保证人身份或者承担保证责任,或者通过其他事实能够推定其为保证人,否则不应承担保证责任。四是涉及非典型性担保合同审理思路起变化。金融实践中,经常发生资金出借人,为了保障资金借贷安全,与借款人在签订借款合同的同时还签订买卖合同,约定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时,出借人可以要求借款人履行买卖合同,将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至出借人名下的情形。对于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各地法院意见及做法不一,最高法院的公报案例中也曾出现过不同的审理思路。新司法解释对此直接作出回应,明确应当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审理,出借人直接要求履行买卖合同的,法院应向其释明变更诉讼请求,拒绝变更的,法院应当裁定驳回起诉。五是利息保护标准与范围起变化。利率问题是民间借贷的核心问题。此前的司法实践中,法院以“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作为保护范围,而对于已经偿还的高额利息,借款人主张返还的,法院不予支持。新司法解释首次将保护标准设定为固定利率,明确了未超过年利率24%的范围为司法保护区,超过年利率36%以上为无效区,24%至36%之间系自然债务区。此外,新司法解释规定,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六是民间借贷行为涉及刑事犯罪的,担保人责任认定起变化。新司法解释出台之前,法院的审理思路更多的倾向于由于借贷行为涉嫌刑事犯罪,因此借贷合同无效,作为担保合同的从合同亦无效,由此,担保人不用再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现在,新司法解释更加强调在“点对点”的每一个借贷关系中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只要出借人签订的借贷合同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不涉及《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司法解释第十四条的无效事由,则应当从程序与实体方面对债权人的民事权益加以保护。2013年,我们在同一个地点发布过民间借贷经典案例,如果说当时的我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今天,由于司法解释的出台,我们对民间借贷有了更加准确的界定。因此,我们结合司法解释带来的审理思路的变化,精心筛选出五个民间借贷经典案例,通过案例的形式展示法院对事实问题的认定方法,对法律问题的理解思路,也对社会公众进行相应的风险提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间借贷纠纷凸现的是社会诚信问题。今天的通报只是我们相关工作中的一小步,我们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全社会共同努力培养树立社会公众诚信意识,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管理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平稳高速发展。谢谢大家。我院民三庭通过精心挑选,选取了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的五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对当事人维权和民间借贷行为的规范有较强的提示作用和指导意义。下面,有请我院民三庭邹明宇副庭长进行典型案例的发布并对相关类型风险进行提示。[11:05:45]
- [邹明宇]:各位同仁、媒体朋友们,大家好!下面针对民间借贷纠纷,结合,民间借贷新司法解释的规定,发布以下几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民间借贷中的举证责任乔某持一张借条复印件起诉至法院,称其于2013年春天在网上认识了周某,并迅速发展成恋人关系。随后,周某向其借款2万元。同年7月31日周某到乔某家居住,且签订了结婚协议,后又于9月1日离开乔某家,离家时偷走了借条及结婚协议的原件,现乔某与周某无法沟通,只能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周某返还借款2万元。周某到庭后答辩称,其已于2014年7月31日将2万元偿还乔某,借条原件被乔某当场撕毁。 一审法院审查后认为,根据证据规则,书证应出示原件。借条原件是认定出借方与借款方之间是否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重要证据。乔某不能向法院提交借条原件,其关于借条被周某偷走一节,乔某虽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但均为乔某单方陈述没有证据佐证,故其在公安机关报案所作的询问笔录不能作为认定借条被周某盗走的证据,对于乔某不能出具借条原件的解释法院不予采信。综上,判决驳回了乔某的诉讼请求。乔某不服,上诉至二审法院,二审法院认为,借款方偿还借款后,出借方销毁借条原件的说法更符合生活常理,故在乔某没有借条原件且未举出反证予以证明的情况下,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 法官提示]:本案涉及到的是民间借贷的举证责任与举证内容。首先,法院对于民间借贷案件的审查原则是“借贷合意”+“借贷事实”。借贷合意可能表现为借条、欠条、甚至口头协议,但都是对于借款这个事项的双方认可。借贷事实就是款项的实际出借,其表现形式有收条、转账凭证、证人证言等,法官在审查借贷事实时,还需结合借贷金额、贷款人支付能力、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交易习惯以及当事人陈述的交易细节等进行综合判断。其次,法院在审查原被告主张的相关事实时掌握动态责任分配原则。具体而言,依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十六条 、第十七条的相关规定可知,被告如果抗辩已经偿还借款的,或者抗辩原告的转账凭证仅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债务的,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需要提醒广大公众注意的是,对于债权人而言,借条、银行转账单等债权凭证一定妥善保管;对于债务人而言,还款过程可以邀请他人参与见证、要求收款方出具收条,或者选择银行转账方式,从而避免在民间借贷诉讼中,由于无法举证证明自己主张的事实而承担不利后果。[11:07:38]
- [案例二]:民间借贷中的借款利息新标准2011年8月20日,牛某作为借款人,石某作为保证人,向李某出具借条,约定借款8万元,月利息为5%,当日李某将8万元款项转账支付给案外人曲某,后因担保问题,双方于2011年9月20日重新签订借条,牛某与石某均作为借款人向李某出具借条,约定借款金额为8万元,利息为月息2%,还款期限为2012年1月20日之前。后李某持上述借条起诉牛某、石某及石某之妻杨某共同还款,一审法院判决牛某、石某共同偿还李某借款8万元,利息按照月息2%支付,因无法证明本案借款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故杨某无须承担还款责任。牛某不服一审法院上述判决,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其主张一审判决月息2%过高。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当事人双方约定的2%的月息,即年利率为24%,未超出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司法保护区内,因此,对上诉人的该项主张不予支持,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 法官提示]:本案涉及到的是民间借贷的利息问题。对此,新司法解释有了新的规定,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利率未超过年利率的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上述规定为民间借贷利率划定了两道界线,设置了三个区间:第一,对于年利率24%及其以下的民间借贷利息属于“司法保护区”,法院应当予以保护。第二,对于年利率超过36%的民间借贷利息,其超出部分属于“无效区”,法院将对超出部分的约定认定为无效,即便债务人已经偿还亦可请求债权人予以返还。第三,对于当事人约定的年利率为24%到36%之间的部分属于“自然债务区”,即这部分利息为自然之债,不得经由诉讼程序、国家强制力得以执行。如果债务人已经履行的,债权人亦不得要求返还。利息问题向来是民间借贷的关键问题。如何将自己借出去的钱利益最大化且同时受到法律的保护?《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标准。因此,在民间借贷活动中,双方当事人可以依据年利率“24%”以及年利率“36%”这两条线对借款利息妥善约定,防止过高利息约定造成的竹篮打水的空欢喜。[11:12:13]
- [案例三]:民间借贷中的让与担保2009年3月13日,李某与甲公司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李某向甲公司出借款项2000万元,借款期限为两年,借款利率为年利率20%。同日,甲公司与李某又签订了四份商品房买卖合同,在该合同中约定,如果甲公司到期不还款,则李某可以依据房屋买卖合同,要求将某区的四处门面房过户至李某名下。签订合同第二日,双方去房管局对涉案商铺进行了商品房预售登记。2012年1月9日,李某以甲公司为被告起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商品房买卖合同效力,并将四处门面房过户至李某名下。法院认定,该商品房买卖合同具有流质条款的性质而无效,最终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 法官提示]:在民间借贷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担保形式:有的债权人为了避免债务人无力偿还借款,同时增加自己债权实现的可能,往往在与借款人签订民间借贷合同的同时,又签订了买卖合同,例如本案的房屋买卖合同。并将标的物所有权转移。一旦债务人不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即取得标的物所有权。由于买卖合同中标的物价值和买房应当支付的借款金额差距较大,债权人往往在诉讼中直接要求依据买卖合同获得标的物,比如房屋,而不再主张债务人还款。同时,债务人又往往在诉讼中以买卖合同违反流质契约的强制性规定为由,主张买卖合同无效。对于此种情况,《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当事人以签订买卖合同作为民间借贷合同的担保,借款到期后借款人不能还款,出借人请求履行买卖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审理,并向当事人释明变更诉讼请求。当事人拒绝变更的,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审理作出的判决生效后,借款人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金钱债务,出借人可以申请拍卖买卖合同标的物,以偿还债务。就拍卖所得的价款与应偿还借款本息之间的差额,借款人或者出借人有权主张返还或补偿。”因此,在民间借贷中,如果双方另签订有买卖合同,为避免双方此后对买卖合同性质产生争议,可在借款合同中对买卖合同作为担保作出明确约定,或在买卖合同中对合同签订目的加以说明。其次,出借方在进行诉讼时,也应当以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提起诉讼,以减少不必要的诉讼成本。最后,借款人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以拍卖买卖合同标的物等方式,得以清偿债务。就拍卖所得价款与应偿还借款本息之间的差额,债务人有权主张返还。[11:15:10]
- [案例四]:借贷行为涉嫌犯罪 担保人民事责任认定2006年7月8日,李某经文某介绍,与张某签订借款合同,约定李某借给张某10万元,年息18%,借期一年。期限届满后张某未能还款,李某与张某于2007年7月8日续签借款合同,约定借款金额10万元,年利率20%,借期一年。同时,文某向李某出具保证书,承诺对张某所借本息10万元承担担保责任。2008年8月3日,该张某因涉嫌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刑事拘留,随后,相关刑事判决书认定,张某以项目缺少资金为由,多次多笔向多人借款,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随后,李某起诉,要求作为保证人的文某支付其未得到清偿的本金、利息及逾期利息。一审法院经审查认定,两份借款合同损害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涉及犯罪行为,应属于无效合同,文某与李某之间的保证合同作为借款合同的从合同亦属无效,故对于李某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一审判决作出以后,各方当事人均未上诉,该案一审判决现已生效。[ 法官提示]:本案涉及的问题是,在民间借贷行为涉及非法集资犯罪活动的情况下,担保人是否仍需要对借款承担保证责任。本案如果放到新司法解释施行之后来审理,将会有不同的审理思路。首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八条规定,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其次,《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由此可知,司法解释对该情况下借贷合同的效力判定问题,并非一概否定、统统判定无效,而是视情形而定。具体而言,如果借款人对于出借人的犯罪行为并不知情且无过错,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四条规定情形的,即使出借人的借贷行为由于影响金融秩序而涉及刑事犯罪,亦不影响双方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主合同有效,从合同亦有效,担保人应当依约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出台之前,法院的审理思路更多的倾向于由于借贷行为涉嫌刑事犯罪,因此借贷合同无效,作为担保合同的从合同亦无效,由此,担保人不用再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借款人亦不需要按照约定的利率还款,不利于保护借贷关系中的诚信方。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诸多因为躲债、赖账而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主张自己涉嫌非法集资犯罪活动的怪现状。《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出台后,对民间借贷中的民刑交叉问题直接作出回应,在“点对点”的每一个借贷关系中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明确了相关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直接起诉担保人,从实体方面对其民事权益加以保护。[11:18:33]
- [邹明宇]:案例五:民间借贷中的虚假诉讼王某持借条到法院起诉称,2012年其向罗某借款50万元,但罗某至今未还。罗某一审未出庭应诉,一审法院判决罗某偿还借款50万元。罗某不服一审法院判决,上诉称其并未向王某借款50万元,借条是在其被王某胁迫的情况下书写的。罗某曾经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警。二审法官经询问,发现王某对借款发生及交付经过的陈述存在诸多疑点,并依据罗某的申请,请调取了公安机关的询问笔录。在公安机关对王某的询问笔录中,王某承认并未借给罗某50万元,并且陈述了胁迫罗某书写借条的全部经过。据此,二审法院撤销了一审判决,改判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 法官提示]:本案涉及到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的问题。民间借贷的虚假诉讼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原被告相互串通,出于分家析产、拆迁补助、逃避债务等不正当目的进行诉讼;另一种是原告虚构借款事实以骗取法院的判决从而获取不正当利益。前一种虚假诉讼俗称“手拉手”,原被告的主要目的是损害第三人或者多个被告中的一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原告与被告或者部分被告在诉讼中表现的很配合,缺乏激烈的对抗性,而且很容易达成调解。后一种虚假诉讼原告一般都能够提交一些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关系的证据,如借条、欠条等。在款项交付上,一般表现为原告方对现金交付过程的陈述,而缺乏证明款项交付的有力证据,如银行转账凭证。调研数据显示,民间借贷案件中裹挟着较高比例的虚假诉讼,这不仅大量浪费有限的司法资源、损害司法公信力,也会给社会的诚信体制埋下严重隐患。因此,此次发布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十九条与第二十条详细规定了虚假诉讼的审查要素与虚假诉讼的处理与处罚。人民法院一旦发现案件可能涉及虚假诉讼或者当事人主张案件系虚假诉讼的,法院将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当事人主张系虚假诉讼时,应当向法庭积极、全面陈述事情经过,提交相关证据予以证明。比如,本案例中的被告主张借条是在被胁迫的状态下书写的,并提供了公安局报警信息与询问笔录,二审法院在查清楚上述事实的情况下改判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及时保护了被告方的合法权益。需要说明的是,《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二十条明确规定,经查明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的,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其请求。同时,对于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单位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人民法院也会对其进行罚款,并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由此,我们奉劝对于企图通过司法程序追求不正当利益的当事人,请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自己的诚信,否则,将因为自己的一时贪念受到司法机关的严肃处罚。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发布的几个典型案例,谢谢大家![11:23:17]
- [主持人]:谢谢邹明宇副庭长的精彩发布。各位来宾,今天的通报会到此结束,近期我们将通过新浪微博,以“微访谈”的形式现场回答网友们关于民间借贷纠纷的相关提问,我们在此邀请各位媒体与代表参与网络互动。再次感谢各位来宾的积极参与。散会。[11:24:07]
- [主持人]:本次直播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次直播再见。[11: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