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法院外观全景

主持人游涛

尚秀云法官

“亲职教育课堂”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全貌

网络直播现场
10月18日14:30,海淀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亲职教育课堂”活动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点击浏览中国法院网、北京法院网网络直播栏目。我是此次直播的主持人郑伟。
    [14:30:08]
  • [主持人]:
    今天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将在少年法庭教育展示室开展亲职教育课堂活动。针对当前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物质满足代替亲情关爱等误区,由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的法官讲解由于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法制教育薄弱甚至缺失,使孩子从小缺乏规则观念、自我约束意识及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导致孩子误入歧途甚至身陷囹圄的生动案例,向家长提出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挫折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青春期教育的建议。我们将通过中国法院网、北京法院网对此次庭审进行图文网络直播,欢迎大家关注!
    [14:36:35]
  • [主持人]:
    “亲职教育课堂”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
    [14:37:56]
  • [游涛]: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家长朋友们到少年法庭,参加"亲职教育课堂"活动。作为少年法庭的法官,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亲职教育"问题,并就如何"培育家庭监护,为孩子引领幸福之路"的主题进行交流,我感到很荣幸。 我国法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举办"亲职课堂"活动,是我院重视家庭教育,落实相关法律规定的具体体现。什么是亲职教育?这一称谓为西方各国上世纪30年代所倡导,在德国称为"双亲"教育,美国称为"父母"的教育,俄罗斯称为"家长教育"。我国台湾称为"亲职教育",其含义是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正如我国台湾一位学者所说,亲职教育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是使父母了解如何尽父母职责与职份的教育。
    [14:41:46]
  • [游涛]:
    今天,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展“亲职教育”活动,主要的目的是让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每个孩子都要有规则意识,孩子的规则意识,是父母教的。要就孩子的错误,对其展开形象的教育模式,要让他们学会在什么场合遵守什么规则。
    [14:49:05]
  • [游涛]:
    下面有请“法官妈妈”尚秀云为在坐的各位家长们开始今天的“亲职教育”活动。
    [15:04:22]
  • [尚秀云]:
    各位家长们下午好!了解今天的孩子,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是以婚姻为前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是构成社会生命最小最有力的细胞。一位学者说"家庭教育,给孩子以深入骨髓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坚实基础和前提。" 今天,我想跟各位家长交流一下,大家对教育孩子存在着哪些困惑?
    [15:08:07]
  • [小林家长(化名)]:
    我家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太过叛逆,说什么他都不听。网瘾太大,网上的信息量大,有好有坏,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15:09:49]
  • [小强家长(化名)]:
    我们家孩子很叛逆,脾气也不好,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
    [15:10:38]
  • [小丽家长(化名)]:
    由于现在的社会风气问题,孩子走在社会上,获取信息很重要,但是信息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坏现象的出现使我们家孩子拜金主义非常严重,我想问一下,遇到孩子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我们家长应当如何处理?如何跟孩子沟通?
    [15:11:58]
  • [尚秀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设备不断出现。现在孩子所面对的问题,比父母一代要多很多,现在社会信息量很大,他们所获取的知识量也更多,我们用以前思想教育孩子,可能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要学会用智慧的方法来教育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5:13:40]
  • [尚秀云]:
    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不等于家庭就能幸福。小殊(化名)曾是县里的高考状元,16岁考入重点大学,无法适应北京生活,肄业后(22岁),于2009年7月12日,在本市中国银行某支行内,以炸毁银行相威胁,当场抢得人民币10万元。高考状元为何抢劫国家金融机构?
    [ 尚秀云]:
    妈妈再爱孩子,也不等于家庭就能幸福。2011年3月31日,24岁留学生汪某在上海浦东机场,因留学费用等问题与其母发生争执,遂从包内抽出两把尖刀,对身后毫无防备的母亲头部、手臂、腹部、背部多处进行砍、刺,致其母重伤。
    [ 尚秀云]:
    物质生活优厚,不等于家庭就能幸福。大学生药某(21岁)于2010年10月20日,驾驶私家车,将骑电动车的女服务员张某撞倒。他发现张妙某活着,怕其记住自己的车牌,竟然掏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对其连刺8刀,致张某当场死亡。 家庭物质生活优厚,父母倾力培养、学有所成的男孩为何杀人?
    [15:33:20]
  • [尚秀云]:
    未成年人的概念。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一个人是否未成年,既是个体身体发育阶段的生理标志;也是个体是否具有法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性标志。
    什么是依恋期?依恋,是一个人在出生时,对身边某一稳定抚养人的依赖与眷恋、不愿离开的情感现象。依恋的发生基于人的一种天性--人在生命初期与其他哺乳类动物相比属于不具备任何独立生活能力的生命体--这种无能与各种动物相比,属于最笨、最无能的生命体--这种无能就决定了人的一种社会属性。从出生时起,就离不开他人的照顾,依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的情感。当婴儿日复一日的被抚养人照顾,他们每次得到满足而感受愉悦的同时,就记住了这位抚养人的音容笑貌,这也是人最早的社会认知和记忆现象。婴儿六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明显的依恋表现,不愿自己依恋的对象离开自己,一旦离开,婴儿就会哭闹。如果这种依恋情感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孩子就会出现安静、快乐的心理表现。相反,孩子就会不安和哭闹。所以依恋是母亲或其他抚养人获得对孩子进行心理控制的资本。若没有这一抚养过程和依恋现象,母亲就很难支配和控制孩子的心理,进而就无法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者的要求和观念。
    [15:36:50]
  •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独立意识增强。孩子对于自己的事情希望自己做主。为回避父母的干涉,为了取得更多的自主权,他们开始回避向父母谈个人的事情,尤其是一些敏感问题,如分数不理想、异性朋友的交往等。所以,从这时起,父母对孩子的控制能力明显减弱。独立意识还表现在对以往权威的否定。他们对父母、对老师不再言听计从,对于身边的问题希望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而不希望由别人事先说出,或事先告知结论;对于自己行为的取向,他们也希望由自己选择,不愿意父母或教师干预等。在父母、老师的眼里或心里,孩子仍是孩子!殊不知,这一时期孩子由于成长的需要,会有一段"离经叛道"的心理历程。在这一过程中,父母若忽视孩子的身心特点和情感变化,老师若忽视孩子的行为规律和心理需求,他们就极易出现偏离行为。正如一位学者所说:"进入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好像一辆马力很足的汽车,但方向盘不灵,闸不灵,很容易出现越轨行为。"
    [15:40:36]
  • [尚秀云]:
    问题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接触过许多失足的孩子,也接触过因孩子失足而异常痛苦的父母。实践证明,家庭教育的失当和成长环境的不良是孩子出现罪错行为的重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有缺陷的家庭类型。
    1.失和型家庭。美国心理学家索克说"对孩子而言,父母的离异带给孩子的创伤仅次于死亡。"我国每年夫妻离异的超过百万对,这些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可想而知。据统计,2012年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受理的少年案件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占总数的26.4%,来自继亲家庭的占6.3%,来自婚姻动荡家庭的占25.2%,三者相加为57.9%。父爱和母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营养剂,一旦父母离异,孩子的心理失去平衡,就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近年来,离婚率逐年上升,据统计,30-45岁年龄段离婚率最高。在我市某区的9961户家庭中,父母离异的或者缺损的就有628户,即每百户中有6户是缺损的。据某中学统计分析,缺损家庭孩子有行为问题的占60-70%,充分说明离婚给孩子带来的问题尤其突出。
    16岁的女学生小李(化名),6岁时父母离异,她与母亲一起生活。后李母再婚,又生一男孩。为此,小李经常遭到继父的冷眼。她又去找亲生父亲,同样遭到继母的无端挑剔,小李感受不到父爱与母爱,心理上失去平衡,形成孤僻自私的性格。有一次,学校要她交120元学杂费,小李不知找谁去要。她见邻居家屋门未锁,便溜进屋内,将冰柜上的手包偷走,窃得人民币6000余元,后被查获。其母得知这一情况后,流着眼泪说"是我们当父母的害了孩子。"可以想象,如果小李从小生活在良好和睦的家庭中,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也许她不会去偷盗。
    2. 溺爱型家庭。溺爱,是指宠爱过度,失去理智的爱。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不仅被父母宠爱,也倍受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骄宠。一家人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而对孩子身上的小毛病、坏习气,却听之任之,不进行严格的教育,过分的溺爱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放纵、为所欲为,缺乏基本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造成潜在的违法犯罪诱因。我曾审理过这样一名失足少年,其家庭条件很优越,父母对孩子十分溺爱,曾雇三个阿姨照顾他,使他从小养成了任性、自私、蛮横的个性。一次在学校踢足球与同学发生口角,被对方打了一个嘴巴,他竟跑回教室拿出刀子,将对方扎成重伤,使本来很容易解决的小矛盾,却酿成了一起血案,他也被依法判处了刑罚。
    3. 打骂型家庭。在被调查的100名罪错少年中,家庭教育打骂体罚的占23%,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教育方法却简单粗暴。采用打骂方式教育孩子,造成孩子心理上畸形发展,使之形成压抑、逆反、对抗的情绪,甚至使孩子的行为走向极端。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极为不利,其不良的后果往往会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爆发出来。有这样一个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做错了事就棍棒相加。他的儿子14岁,贪玩不好学习,成绩经常不及格,其父经常对他打骂,使孩子心灵上受到创伤,学习成绩越加退步。期中考试所有功课都不及格,被其父暴打一顿,后离家出走,在外结伙盗窃。如果说是父亲把自己的儿子逼上犯罪道路,是不足为过的。经调查发现,在15名持械斗殴触犯刑律的少年中,有14位家长性格粗暴,爱与人争斗,对孩子动辄拳脚相加。可见孩子性格和行为的曲线总是围绕着父母性格和行为的轴线上下波动的。
    4.放任型家庭。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忽视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及时矫治。成长在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家庭给予孩子的是冷漠与无情,这些失教、失控的少年,在进入青春期后,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15:47:33]
  • [尚秀云]:
    监护是民法中的一项制度。它的内容是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保护人。目的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监护人是指承担监护任务的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监护职责包括物质抚育和精神抚育。
    [15:53:11]
  • [尚秀云]:
    人格是首位的,没有健全的人格,在社会上是难以立足的,也谈不上发展,更不可能取得成功。什么是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特有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在于人类有心灵感悟及爱的能力等精神素质。人格是人类应当具有的健康的精神素质。在人格、知识、能力三者中,家长主要应当发挥教育影响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每个家庭都会有孩子,摆在父母面前的一个共同的话题是:如何正确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呢?有一次,我在西单图书大厦前参加家庭教育咨询活动,遇到一位母亲,她向我诉说了她教育儿子的一段经历。她常听人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她就担当起了教孩子学习功课的老师。她每天陪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辅导功课,孩子有了问题就问妈妈,不管孩子问什么问题,她都告诉孩子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她本人是一名职高毕业生,她为能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感到自豪。孩子上了初中,她干脆另买了一套初中辅导教材,一有功夫就在家里备课,比中学老师准备的内容还多。孩子放学写作业,有了问题,立刻问妈妈,妈妈帮助孩子把各门功课的作业做完。孩子初中毕业,考上了一所普通高中,功课更难了,这时妈妈再也辅导不了了,孩子遇到不会做的作业,总是习惯性的问妈妈。当孩子这时再问妈妈时,妈妈为难地说"儿子,高中的功课太难了,妈妈实在不行了。"儿子这时非常失望地说"妈妈,你不行了,我也完了。" 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位母亲失误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第一任教师是教孩子知识的老师吗?我想不是。这位母亲投入全部精力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成了孩子的拐杖,孩子养成了依赖性、惰性,自己不会独立地学习,缺乏信心和勇气,不仅学业受到影响,人格上也形成了缺欠。与此相反,有一位售票员对我说起教育孩子的问题。他们夫妻俩都在公交行业工作,整天在外边跑车。女儿上小学前她就对孩子说"我和你爸工作很忙,文化水平也不高,上学以后学习就全靠你自己了。"孩子上学后,自己做作业,中午回家自己热饭吃,学习、生活都不依靠大人。结果,这孩子自己学习优秀,同时也养成了自己管理自己的好习惯。
    有一调查结果,当孩子放学回家时,97%的家长会问:写作业了吗?快去写作业;今天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
    有的家长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在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我曾应邀参加了北京市教科院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特点与规律的课题调研,发现在一般的认识上,有85%的家长对德育的重要性是有认识的。但请家长选择,您认为您的孩子当前最需要加强哪方面的教育时,排在前三位的都是智力开发、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这两个调查结果互相参照,出现了一种矛盾现象,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重点放在智力和学习上,为什么会出现表面重德育实际重智育的现象呢?
    [15:59:34]
  • [尚秀云]: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成才,已经不把孩子看作是能动的权利主体,而是把孩子当成是实现自己愿望的附属品了。我们常听家长聊天时拿孩子的成绩、特长、名校、奖项作攀比,考了前几名、有何特长、拿了多少奖,这些都是家长最看重的。却很少有人把善良、诚实、进取等品格作为考量孩子成长的目标。有的家长认为这些品质并不是孩子将来最核心的竞争资本。第二,有的家长对德育与智育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德育对孩子成长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一位学者说"德是照亮人的全面发展的灯塔。"古人说"德者智",就是说,道德高尚的人,他的智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最大程度的发挥。有人曾对100位成就突出、贡献很大的人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走向成功的原因:这些人有的是高学历,有的并没有上过大学,家庭背景也不相同。他们的共同点是非常一致的,就是都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很强的自主精神和自律能力。传媒上曾报道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边远地区的聋哑妇女,抱养了三个孩子,她没有文化,也不会讲话。但她充满爱心,勤劳俭朴,艰苦奋斗,她的人格雨露滋养了这几个孩子。孩子们学会了爱,学会了艰苦奋斗,学会了怎样做人,健康成长。中学毕业后,都考上了大学。我想,即使不考大学,也同样会走上成功之路,因为他们有优良人格做前进的灯塔。德育不同于智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亲身实践,在实践中明辨、体验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俗话说的"道德践行"即指道德要在道德实践中培养。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心理抚养是指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对未成年子女健康心理的培养。物质抚养是指父母给未成年子女提供所必需的学习、生活等一切费用,为子女成长提供经济保障。
    [16:03:02]
  • 要让孩子知道,凡是家长认为不允许的事情,不管孩子怎么哭闹,也不能迁就。当孩子提出一些失当要求时,你要对他说"不",但要注意四个事不能做:一是不要骂他,二是不要打他,三是不要给他讲道理,四是不要走开,给孩子一个态度。
    [16:06:51]
  • 什么是法律呢?所谓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对人们的约束力表现为外在性和强制性,是一种"他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每个人从婴儿开始,到生命终结,都与法律打交道,受法律保护,也受法律约束。家庭生活离不开法。父母与子女之间既存在亲子关系,也存在法律关系,父母有抚养、教育、监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责任。这种法律关系受《民法通则》、《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规范。学校生活离不开法律。老师和学生之间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法律关系。老师和学生的行为,都要受到《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规范。
    [16:08:59]
  • [尚秀云]:
    我和家长携手挽救失足的孩子。在多年的少年审判工作中,我接触过许多失足的孩子,在依法审理他们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失足而深深地惋惜。他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危害,毁了自己的前程,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痛苦。看着这些正值花季的少年误入歧途,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16:10:41]
  • 总是有人会问我,在失足少年身上花那么多功夫,难道就图他们叫你一声妈妈吗?我说,不!我深深感到,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无数个幸福的家庭,才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给未来增加一份光明,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是我神圣的职责。这些年来,为做好少年审判工作,我确实尝遍了苦辣酸甜,但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当非亲非故的少年犯亲切地称呼我妈妈时,当他们把大学录取通知书交到我手上时,当他们学到了专业技能,拿着照片、录相带、作品向我报喜时,我的心理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快慰,越发激励我更加辛勤地工作。最后,我愿以三句话与大家共勉。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尊重孩子的教育是专制的教育,不信任孩子的教育是错误的教育。我希望所有家长,都能了解、尊重、信任自己的孩子,争做教子有方的成功家长。谢谢大家!
    [16:13:28]
  • [尚秀云]:
    下面在坐的各位家长可以提问。首先请我们的嘉宾谈一下此次活动感受。
    [16:19:55]
  • [嘉宾]:
    通过今天听了这次课,我觉得家长的教育、学校的教育还有社会都对孩子的教育赋予非常重要的责任。
    [ 小婷家长(化名)]:
    我本身也是一位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学生,我觉得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可推卸的,但是家庭教育更为重要,首先,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不仅要从学习、生活上对孩子进行了解,更要对他们的身心、他们的思想进行深入的了解;第二,父母对孩子的引导,也对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6:21:24]
  • [尚秀云]:
    我们秉承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我们认为惩罚不是目的,身为未成年人的他们,正处在不断探索的时期,父母的正确引导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16:21:37]
  • [尚秀云]:
    最后,感谢各位家长参加我们的亲职教育课堂。
    [16:23:13]
  • [主持人]:
    各位网友,本次直播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
    [16:26:02]
  • [主持人]:
    在此特别感谢北京法院网、中国法院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办梅玉兰、刘娜同志对此次直播的大力支持。
    [16:26:28]
  • [主持人]:
    感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技术保障中心的技术支持。感谢吴丽业本次直播记录。感谢李森提供摄影支持。感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的大力支持。
    [16:26:47]
  • [主持人]:
    欢迎您继续关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在中国法院网、北京法院网的网络直播,再见!
    [16: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