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雨季刚过,7月中旬的上海迎来了30多度的高温。记者走进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看到一块两米多长的大展板,立在人来人往的走廊里。
    这是一张“脱薄争先”项目清单,详细罗列着政治建设、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管理水平、基础保障五大方面40条具体工作举措,牵头领导、责任部门、预计完成时间、推进完成情况,挂图作战,一目了然。
    自今年年初被确立为首批全国相对薄弱基层法院,普陀区法院人心里都铆着一股劲,力争早日“摘帽”。脱薄半年“成绩单”新鲜出炉,印证着他们为自己定下的更高目标——
    不能局限在脱薄,必须对标先进、努力争优。
    【详细】
  •   ​位于一线城市的相对薄弱法院,“弱”在哪里?
    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开展为期三天的蹲点采访。深入了解了普陀区法院政治建设、审判业务、队伍管理、基础保障等工作后,记者发现,答案就在干警们的共识之中:作为上海的基层法院,没有跨入先进的行列,就是落后,就是薄弱。
    脱薄,对于很多法院来说,无异于一次久旱逢甘霖的“及时雨”。而对于普陀区法院,更像是一声声唤醒生机、激励鼓劲的“春雷”。
    放眼全国,普陀区法院并不弱。审判质效指标大多位于上海基层法院中位区间,有的已经冲进前位,干警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职业精神也都可圈可点。但地处上海,环顾皆强者,标准和要求自然更高,工作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