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博山区法院:传承焦裕禄精神 做实司法为民
2025-01-27 10:21:2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高苗苗
 

  博山秀美映苍穹,志士丹心贯长虹。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人民法院崮山人民法庭坐落在源泉镇北崮山村,这里,是焦裕禄的故乡。在推进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过程中,崮山法庭围绕焦裕禄事迹探索出“先抓思想、蚕吃桑叶、抬腿就跑、理要讲全”工作法,融入法庭特点、指导工作实践,全力打造焦裕禄故乡司法为民的“桥头堡”。

281abf3c6724c985d0551a5d1f50975f_8dcfc9294815097456e7589d9d46dd90.jpg崮山法庭干警在焦裕禄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张卫东 摄

5ed29bc6722a53211d7ff24c1e4b05a9_85b48afc36c1806dc75b1a87eb2b7d77.jpg

崮山法庭干警在猕猴桃园普法。张卫东 摄

bfde0cd023926973824a46972a830485_a5e1424342c6ccda94685c4f8396f384.jpg

崮山法庭干警去当事人家里巡回开庭。张卫东 摄

  “先抓思想”把好政治工作方向

  崮山法庭充分发挥焦裕禄故居、纪念馆所在地优势,建立支部带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跟学、焦裕禄故居情景促学的沉浸式联动学习机制。在机制引领下,打造了“崮红法正”党建品牌,通过党员绩效告知函驱动、“裕禄讲堂”阐释初心、“导师帮带”授业解惑等方式,切实传承焦裕禄精神、激活思想引领、激发履职担当。

  “传承就是最好的缅怀,把焦裕禄精神熔铸到司法为民的审判工作中,是我们这一代义不容辞的担当和责任。”崮山法庭法官助理焦思源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研讨会上如是说。在调解一起赡养纠纷案件时,焦思源与赵大娘的4个子女沟通时遇到了难题。老人的4个子女有的避而不见、有的愿意出力不愿意出钱、有的因对赵大娘分配财产有意见拒绝赡养,经过几次联系沟通,调解工作始终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焦思源产生了放弃调解的念头,向副庭长徐雪诉苦时,徐雪分享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调解故事,引导焦思源联系赵大娘所在的村委会主任,先调查了解全部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和矛盾纠纷产生的症结,再一起上门做调解工作。在村委会主任积极配合下,焦思源把赵大娘的4个子女聚到了赵大娘的家里,从法、理、情角度分别疏导劝说,最终打开了赵大娘和4个子女的心结,现场达成调解协议,隔阂多年的亲情也成功修复。“先敲农家门,再敲小法槌。”焦思源迅速适应了山区法庭工作,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蚕吃桑叶”锚定目标笃实前行

  焦裕禄到秦寨大队时,鼓励群众要有愚公移山的决心、蚕吃桑叶的恒心。愚公移山、蚕吃桑叶的精髓在于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根据代表委员、律师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以责任清单的形式细化了法庭各项工作措施,明确了每一步任务目标,并标注展示每一项措施的落实进度,像‘蚕吃桑叶’一样,真正把公正与效率落到实处。”崮山法庭庭长杨占勇说。

  崮山法庭管辖博山区的南部四镇以山区为主,这里山青、水绿、天蓝、果肥。法庭突出绿色审判,以“蚕吃桑叶”理念稳步推进环资审判机制改革。“把我们辖区的环境情况尽收眼底,这样保护什么、打击什么一目了然!”淄博市人大代表乔秀旺说。崮山法庭更新制作了《博山区环境资源全景图》,挂图作战推进环资审判工作稳扎稳打。出台《关于建立环境资源保护多元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选聘9名咨询专家,为环境资源审判提供多元力量和智力支撑。

  “这次巡回庭审很有教育意义,我们以前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犯罪,以后我们会跟身边人多讲讲这种警示案例。”参加旁听的村民纷纷说。这是一起非法狩猎案巡回审理的庭审现场,陈某某自2021年至2022年期间在本村及邻村附近的山上放置猎兽夹捕猎,后公安民警在陈某某的住处查获其捕获的野兔10只、獾2只、果子狸8只。

  为预防此类非法狩猎案件在当地山区再次发生,崮山法庭联合当地党委、政府,在广场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这起非法狩猎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负责人、护林员等现场旁听了庭审,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每逢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点,崮山法庭都会组织干警深入村庄集市和风景区,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活动,引导群众增强生态资源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共同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抬腿就跑”高效彻底化解纠纷

  焦裕禄经常用最朴实、接地气的话教育党员干部,指出,“农村工作干部要做到:抬腿就能跑,张嘴就能说,提笔就能写,见饭就能吃,躺倒就能睡”。崮山法庭针对法庭辖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老龄化、空巢化严重的情况,成立了以法官和法官助理为主的上门服务队,开展立案、巡回审理、现场勘验、就地调解等工作,用“法官多跑路”换来“群众少跑腿”。

  “法官,我信你,就按你说的办法测量!”当事人孙大爷说。原来,孙大爷前几年租赁了村上的土地用于经营,期满返还时双方对土地界线产生争议并诉至法院。法庭迅速组织干警到现场勘验,却发现不仅原有土地界线已消除,无法精确划分土地,还存在耕地破坏的行为。“矛盾要解决,耕地更要保护!”承办法官带领团队联合双方一次次组织现场测量、一遍遍进行现场调解,嘴皮子磨破了,鞋子跑满了泥,最终,双方重新划定了界线。同时,在调解书中明确了孙大爷恢复耕地的责任,并向村委会发出加强村民普法教育、坚守保护耕地红线的司法建议,至此,这起由土地租赁引发的纠纷画上了句号。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崮山法庭坚持立足山区法庭的职能本位,深入村居调研司法需求,制定各村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推进类型化纠纷化解指导。针对辖区农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土地纠纷多发情况,制定涉土地纠纷案件事实查明指引,使村级组织调解后化解率达90%以上,大幅降低土地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全力打通了多元解纷的“最后一公里”。

  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崮山法庭坚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工作理念,充分聆听群众诉求,让群众先敞开心扉倾诉,再跟进释法说理,大幅提升了矛盾纠纷的化解力度。2024年以来,法庭案件调撤率达61.57%,案件自动履行率同比提升5%。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