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打造“全链条”模式 做实金融纠纷诉源治理
2024-06-24 09:33:1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赵岩 王元义
 

  北京市西城区是北京市金融业的主要承载区,辖区内金融机构众多、总部云集,区位聚集优势也决定了金融纠纷多发、金融案件集中。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聚焦成诉量大的信用卡纠纷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多措并举打造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全链条”工作模式,诉前化解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已年超万件,书写了立足辖区实际、坚持能动履职、做深做实诉源治理的生动实践。

西城区法院在广内街道挂牌成立诉源治理工作站,西城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经纬(右)出席揭牌仪式。王妮娜 摄

西城区法院举行诉源治理工作白皮书新闻发布会。 王妮娜 摄

  层层递进 批量化解

  数据显示,2021年,西城区法院信用卡纠纷收案量11759件,而后逐年下降,2023年收案量为5445件。与此同时,诉前化解相关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从2021年的4042件上升至2023年的11483件。

  “这一降一升的背后,得益于我院深耕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充分发挥非诉解纷机制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不让老百姓辛苦跑到法院这一‘后端’来解决‘前端’可以化解的问题。”西城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经纬说。

  据了解,西城区法院将出现逾期、符合起诉条件、尚未正式起诉的金融纠纷纳入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范围,建立金融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将金融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纳入特邀调解组织名册,通过各调解组织设立调解工作室、每季度召开诉调对接联席会议、加强对特邀调解组织及调解员的指导与培训等方式,实现金融纠纷处理的全流程标准化。

  “‘漏斗式’分类施策、层层递进的调解路径是我们做深做实诉调对接的一大法宝。”西城区法院立案庭庭长秦学伟介绍,该院为提高诉前化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纠纷处理阶段及案件实际情况,建立四种调解模式:金融机构与欠款人若能主动沟通达成调解方案,可通过特邀调解组织签订调解协议;如无法达成协议,金融机构也可选择调解机构委托调解;前两种模式均无法化解的纠纷,可纳入法院批量通知引导调解模式,在法院的指导与调解机构的组织下进行调解;前述模式均未能化解、原告起诉的案件,在诉前调解阶段,引入法院调解员进行调解。

  “我起初都想着要不就‘破罐子破摔’了,但后来不断感受到各个部门都在为了解决我的问题尽心尽力,也激起了我再‘踮踮脚’‘够一够’去解决问题的想法。”一位历经了四种调解模式最终成功与某银行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郑先生说。

  层层递进的调解模式能够对大量纠纷进行有效分流、批量化解。西城区法院金融速裁团队法官王晓莉表示,通过“漏斗式”调解路径的四重筛选,目前批量案件的调解成功比例在60%左右,达成协议后自动履行率逾90%。

  成本更低 效率更高

  “调解打破了僵局,挽救了我的信用,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说这话的张先生于2021年在某银行办理信用卡,后又办理了现金分期业务,共借款10万元,分24期偿还,但于2022年11月开始出现逾期。2023年5月,某银行拟起诉至西城区法院,要求宣布全部贷款提前到期,并让张先生立刻偿还剩余本金4万余元、相关息费2400余元及后续息费。

  西城区法院遂引导张先生进行诉前调解。张先生表示,他虽有还款意向,但无法一次结清,即便法院判决进入执行阶段,也没有财产可供执行。而且他的工作性质需要经常出差,若是被列入黑名单,将使其失去工作,丧失还款能力。

  “该案是我们每年诉前化解上万起金融纠纷的一个缩影。”西城区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舒锐表示,对于信用卡及贷款纠纷,银行实现债权的传统流程相对僵化,容易陷入调解率低、缺席判决率高、案件周期长、执行到位率较低、欠款人被执行后还款能力更为恶化、银行债权难以真正实现的多重僵局。

  西城区法院破局的路径,是提前介入为银行和欠款人搭建理性沟通平台,寻找各方利益平衡点,促成双方达成能接受、可履行的调解方案,从而大幅降低纠纷化解成本、增强纠纷化解效果,实现各方共赢。

  2023年6月,西城区法院将张先生的相关情况反馈给某银行,并通过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开展诉前调解。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达成分18期偿还剩余款项的调解协议。截至目前,张先生均按期还款。

  舒锐介绍,西城区法院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支撑保障高效率化解批量纠纷。通过人脸、短信身份双识别及网络签约区块链存证等技术手段,已实现异时异地线上签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与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相结合更加高效便民。

  今年以来,西城区法院又研发上新“诉源治理调解平台”,秉持“一案一空间”理念,涵盖即时通讯功能,便于在线沟通。5月,在美国的李女士就通过该平台达成调解协议,从签约至获得生效法律文书仅用半小时。

  如我在诉 案结事了

  “金融案件的特点在于讲究‘利弊得失’,为了让当事人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推动实质化解纠纷,避免‘一案结、多案生’,我们也充分发挥示范案件的引导、规范、预防与教育功能。”西城区法院金融速裁团队法官苏相中说。

  据了解,近年来,西城区法院针对银行的各类产品制作示范判决45份,就双方容易产生争议的焦点形成判点88个,并发送给调解组织,由调解组织向欠款人出示。这不仅为调解组织解纷提供基础与范本,也让当事人能够稳定、可预期地了解诉讼风险,通过设身处地算“经济账”,帮助当事人减少分歧、达成共识,促进案件调解及履约。

  化解海量纠纷案件往往能够发现背后存在的问题。舒锐表示,法院通过梳理交易相对方常见的抗辩主张,总结金融机构在法律与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隐患,以司法建议形式帮助金融机构改善服务,减少纠纷的隐患点与触发端口,促进规范经营,防范潜在风险。“这就像老中医,不仅聚焦‘已病’,更放眼‘未病’,携手共治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针对成诉率高、授信不严的银行,建议加强合规以及资信、工作情况、财产状况的审核;针对欠款人集中反映存在恶意催收、骚扰式催收的银行,建议规范催收流程和手段,避免矛盾激化;针对息费畸高的银行,建议在催款过程中,主动减少息费,避免陷入债务僵局……近年来,西城区法院向金融机构发出司法建议24件,回函率100%,减少纠纷成诉,努力实现审理一件、化解一批、预防一类。

  自2021年至2024年5月,西城区法院诉前化解金融纠纷29218件,帮助金融机构成功回款数亿元,3万余名群众获得分期减免方案以及挽回信用的机会,为各方节省诉讼费用数千万余元。“下一步,西城区法院还将继续打好‘全链条’金融纠纷诉源治理‘组合拳’,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贡献法院力量。”李经纬说。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