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法院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
社区青少年参观石景山区法院院史展览。
下好法治宣传“先手棋”
2023年8月,石景山区法院邀请石景山区西井社区的孩子们到法院参观,开启干货满满的法治课之旅。孩子们首先打卡该院“不忘初心跟党走 砥砺奋进新征程”建院70周年主题展览,在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前,感受法院人奋勇拼搏的精神。参观少年法庭时,孩子们对法庭的布置充满好奇,在法官的讲解下,孩子们对法庭设置、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来到法院怎能错过精彩的庭审环节。随着法槌敲响,小朋友认真旁听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案件庭审,在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被告人陈述、法官宣判各环节,孩子们全神贯注、目不转睛观摩庭审。
庭审结束后,法官结合案情为大家讲解:“小朋友们,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以为只是把自己的银行卡、身份信息给别人用一用,帮别人取点儿钱就能赚钱,其实这种行为存在违法风险,大家一定提高警惕,回家之后也要向家人进行宣传!”小朋友们频频点头。
将未成年人请进法院,实地接受法治教育,是石景山区法院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该院不断增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合力,与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合作成立“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中心”,合作出版完成《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实践探索与机制完善》一书,积极打造学科交叉领域下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和德育教育新品牌。该院还拍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系列作品,相关作品获第九届“金法槌奖”微电影微视频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筑牢依法审理“基础桩”
涉少案件审判是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核心,如何在审判中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确保未成年人依法得到优先保护,一直是石景山区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追求的方向。
在一起行政案件中,未成年人小雨系张某与孟某之女。孟某为北京户籍,小雨出生后随母亲落户外地,后父亲孟某以夫妻投靠入户为由,申请为张某和小雨办理北京户口,落户至小雨祖父户口内。但小雨的祖父以母女办理落户未经其同意为由,将派出所诉至法院,请求确认派出所作出的户口迁入行为违法,应予撤销。
在该行政诉讼之前,张某与孟某已办理离婚,小雨因其父未按期支付抚养费提起民事诉讼,主张其与母亲户口迁入北京后,父亲孟某取得以家庭为单位申请低保金的资格,但低保金都汇入孟某账户,孟某未将作为抚养费的部分支付给小雨。
“我们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两起案件具有高度关联性,在找准矛盾根源后迅速开展工作。”承办法官杨洁说。
在民事案件办理中,法官走访小雨户籍所在地街道民政科,了解相关情况,并以维系父女亲情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孟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化解矛盾,并向孟某释明子女抚养方面的法律法规,最终促成孟某将私自扣留的低保金一次性给付小雨。
在行政案件办理中,尽管法院驳回了小雨祖父的诉讼请求,为确保小雨能够在稳定环境中健康成长,结案后法官主动开展司法延伸工作,积极与公安机关户籍登记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协调,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将小雨母女迁入“公共户”,为其提供最大限度便利,有力保障小雨的生活上学需要。
奏好判后帮教“大合唱”
对未成年犯而言,解决好其回归社会后的成长问题,事关自身成长乃至社会稳定。石景山区法院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北京市首家综合性涉诉未成年人帮教基地——“青春护航基地”,围绕“帮、感、学、工、矫、察”六字,对涉诉未成年人开展全方位帮教。
小李就是被帮教后成功回归社会的罪错少年之一,他曾经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刑事处罚,因其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且具有自首情节,被害人对于案件的发生具有一定过错,依法对小李减轻处罚并适用缓刑。
“通过与小李的交谈我们了解到,他从小父母双亡,长期处于失管缺管状态,特殊成长环境使他缺乏安全感,性格极度敏感脆弱,我们担心仅通过社会矫治不能实现重塑其认知,帮助其有效回归社会,需要寻求其他有效途径解决小李的问题。”杨洁说。
对此,石景山区法院依托“青春护航基地”,联合妇联、团区委、检察院、司法局、小李居住地社区、社工组织、爱心企业等多家主体,针对小李自身情况和回归社会后的需求,各单位分别从各自职能角度出发,为小李量身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帮教计划:法官定期对小李进行电话回访,并通过基层群众性组织随时关注其思想和行为动向;社区矫正部门加强对小李的日常监督管理;司法社工带领小李参加社区活动,并帮助其修复社会关系;企业为小李提供就业机会,为其提供生活保障。
“这是我第一个月的工资,请帮我交给被害人作为赔偿。”小李过生日时,向法院工作人员说出了自己的18岁生日愿望。法院、相关部门、社会工作者共同的付出,终于点燃了小李的新生希望。经过多方力量历时3年的持续帮教,小李回归正常生活,决心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截至目前,石景山区法院已依托该基地,帮助50余名罪错青少年复学、工作,部分罪错青少年被985、211院校录取,该院相关工作获评“北京法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制度十大创新事例”“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