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原告今天已收到了全部款项。”2023年12月初,一位来自甘肃的某服务合同纠纷案的被告许某致电浙江省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干警周婕,向其反馈最新还款进度。
两个多月前,许某亲笔给法院写了一封感谢信,并在信中做出还款承诺。现在,承诺如期兑现,他也因此松了一口气。
“如我在诉,就是以心交心,为人民群众多想一点、多做一些,传递司法温度,由此建立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感。”周婕望着许某留下的那封感谢信,颇为感触。
“没想到记错了开庭时间……”
“周法官,我已经到法院了,原告到了吗?什么时候开庭?”2023年9月18日上午,并无庭审安排的周婕意外接到了许某的电话。
许某系一起服务合同纠纷案的被告,其因一规划项目与王某签订了设计服务合同。现规划设计任务均已完成,许某尚有40余万元设计费未支付,故被诉至宁波高新区法院。
翻看庭审排期表,周婕发现,许某所涉纠纷定于一个月后开庭,且为方便外地当事人参与诉讼,该案系线上开庭。许某为何今天到院?周婕颇感不解。
“是的法官,虽然法院准予线上开庭,但我还是想亲自过来解决问题,没想到记错了开庭时间!”许某这才发现自己闹了“乌龙”,把开庭日期记成了当天。为了这一天,许某特意向公司请假,从2000公里外的甘肃前来应诉,现在却可能因为自己的马虎白跑一趟,这让他懊恼不已。
周婕在电话另一端听出了许某的沮丧,立即宽慰道:“你别着急,我这就下来接待你,联系原告看他是否同意提前开庭或调解。”
“法院的工作非常人性化”
周婕立即拨通了原告王某的电话,经联系,王某现身处外地,无法前来法院。该案涉案标的额不小,但案情并不复杂,王某听说对方千里迢迢赶来宁波,很是吃惊,被其十足的诚意所打动,同意通过调解解决纠纷。
征得原、被告双方同意后,周婕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邀请原告参与在线调解。周婕、许某通过一部手机与屏幕那头的王某就欠款金额进行核对,各方又对还款方案反复磋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沟通协调,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许某于2023年11月30日前支付所有欠款。
承办人的努力让双方重建信任,这场临时组织的调解不仅让被告许某不用再多飞一趟,也解开了原告王某的心结。为表达感谢,许某当即写下一封亲笔信,点赞“法院的工作非常人性化”。感谢信中,许某承诺:“一定会按期履行,不辜负法院的信任!”随后,许某便匆匆赶往机场返程。
“我相信他一定会自动履行!”
调解结案后,宁波高新区法院及时关注许某的履行动态,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做好相关提示工作。许某也多次表示,将如期付款。
然而,履行过程中再次出现了插曲。
原来,许某公司的财务系统出现故障,无法付款。好不容易等到系统恢复,又因原告王某的公司更名,财务汇错了账户,需要等钱款退回后重新汇出。这一来一去耽搁了不少时间,导致许某无法在调解协议约定的时间履行还款义务。
“说好的11月底付款现在没付成,原告是否会误解我故意拖延?”眼看已经超期,许某担心原告等不及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带来新的矛盾和麻烦,于是再次打来电话求助法院。周婕称已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原告,原告表示谅解。“就冲他千里迢迢过来调解的这份诚意,我相信他一定会自动履行!”原告王某说。
最终,原告成功收到来自被告的一次性打款,该案履行完毕。宁波高新区法院也向许某发放了自动履行证明书。
“假如我是案件当事人,我希望法院怎么解决我的问题?这场‘乌龙’纠纷的调解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法官要在办案过程中树牢‘如我在诉’意识,转变角色定位,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殷切期盼,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周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