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消费市场很“火”。一是假日经济大数据较之2019年同期相比实现正增长。这意味着,经过2023年假日经济的持续催化,假日经济修补了“疫情疤痕”,凸显基础性的民生消费恢复了信心,注入了可持续性动能。二是哈尔滨冰雪游不仅延续了2023年网红城市叙事,而且书写了新的消费传奇。
元旦期间,哈尔滨全市游客量超过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全面赶超2019年,达到历史峰值。据携程发布的《2024年元旦跨年旅游报告》显示,以哈尔滨为目的地的元旦假期订单量同比增长631%。令人惊奇的是,哈尔滨元旦假期的旅游收入竟是海南的两倍多。
一向为国人冬季“避寒胜地”的海南,竟然败给了“冰城”哈尔滨。被戏称为“南方小土豆”的游客们认为哈尔滨“太暖了”:政府让游客宾至如归,监管充满人性化,商户热情待客。哈尔滨自上而下的“暖意”通过自媒体传播形成了强大的口碑效应,让各地游客涌向哈尔滨。哈尔滨成为新网红城市,既是城市治理内功的折射,也是监管与服务质量的助力,当然也有“网红”文化的推动。
前有淄博烧烤,现有哈尔滨赏冰玩雪,可预料的是,今后还会有更多城市书写“网红”叙事,成就“爆红”传奇。一个城市“走红”往往会“带红”更多具有市场卖点的城市。譬如,哈尔滨因冰雪成“网红”城市,长春、沈阳等东北城市也跟着沾光,提升了这些城市的冰雪市场流量。一个“网红”城市让周边城市或具有同样市场禀赋的城市“红”起来、“火”起来,才是“网红”城市的内涵所在。
不同的地域文化,让中国各城各市拥有不同的城市气质。从淄博和哈尔滨的经验看,“网红”不仅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消费市场流量,还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这种从外及里的质变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星火燎原”的“网红”之力,将使中国城市发生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量到质、由官及民的深刻变化。“网红”看似不乏“秀”的成分和“利”的浮名,但从淄博等城市的表现看,红过之后的市场流量或不复当红之势,但是城市美誉度和市场消费力都有了大幅提升。
哪怕“网红”只是一阵风,人们也希望有更多“网红”城市出现。“网红”风激活的不仅仅是14亿国人的消费能力,也激活更多“网红”城市的消费活力,更汇聚成中国消费市场澎湃的消费动能,补上内需市场不足的短板,为2024年宏观经济的稳中有进发挥更强的作用。
这尤为不易。2023年是疫后经济复苏艰难的一年,从宏观经济、中观市场到微观民生,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挑战。消费作为最主要的经济引擎,不仅面临着供给侧萎缩带来的就业压力和收入降低,还存在着内需市场动力不足的挑战。这个时候,来自基层的民生消费发挥了关键作用。无论是假日文旅市场的恢复,还是暑期消费的火旺,抑或是影视市场的捧场,国人都涌现出极大的消费热情。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激发消费潜能,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从淄博到哈尔滨,“网红”城市在提升消费者潜能、优化城市消费环境和培育新型消费方面作出表率。2024年,中国需要更多的“网红”城市书写更多的消费升级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