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如繁星般璀璨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力量。以阅读亲近传统经典,接受思想启迪和精神洗礼,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经典摆渡人”杨照的全新修订版《经典里的中国》一书,透过“历史式读法”和“文学式读法”,开启了阅读和鉴赏中华文化经典的新路径,带领我们进入一个“经典里的中国”。
全书选取了《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老子》《荀子》《战国策》十部经典,在重回历史现场中,以深入浅出的阐释,还原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揭秘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解读文字背后博雅艰深的文化奥义,展现了经典之中通达睿智的思想魅力,从而展示出鲜活澎湃的中国气质。此次修订的新册,在原版本的基础上增补了五万字,较之之前的论述,更显丰满和圆润。本书不是单纯从字面意义上对这十部经典的文学释义,也不是对重大事件和人物的简单介绍,而是在爬梳史料、融入作者深邃思考的基础上,对经典进行的旁征博引式地分类导读。他在首章“今天,我们怎样读中国经典”中,阐明了品鉴经典的原则立场及方法技巧。希望降低个人主观的选择判断成分,让读者能够从原典来认识、了解中国历史。即将经典文本放回其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中,在那个特定的背景下去诠释这些经典。如此,就能排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培养并动用我们的同理心,想象进入古人的生活世界。
在杨照的笔下,十部经典各有各的风味、各有各的思想意蕴。独到的见解、新颖的言说,呈现出一个绚丽多姿的文化盛景。他说,《尚书》和《诗经》都是西周贵族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不过进入东周之后,这两份文本有了不太一样的遭遇。《诗经》逐渐呈现出高度的应用性,它诗中的语句,很多都构成了优雅言词的基础。即使是表达同样的意念,透过《诗经》中的句子作为典故说出来,会让谈论的人显得更有气质,有效地提高了所表达内容的说服力。而《尚书》虽然也被新兴的百家言论引用,但其普遍性远不及《诗经》。而对于国人十分推崇的《论语》,杨照考证后说,它是最早的“诸子学”文献,不过《论语》的核心内容,又是孔子向弟子传授、解释关于传说“王官学”的教育内容。对于《左传》,杨照说,在春秋五霸崛起的时代,谁在维护封建秩序最后的尊严?《左传》帮助我们在两千多年后,都能够具体感受到什么是封建秩序,封建秩序中人们如何思考、如何行事,也能够具体感受到,这样一套存在了几百年的秩序逐步衰颓瓦解。在《墨子》这部经典中,主张“非攻”的墨子,则表达了庶民社会的主张。作为墨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向儒家阵营发起了挑战,指出儒家所倡导的礼教本身,尚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书中,通过杨照对《墨子》的分析,可以看出墨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意志坚定的行动派。
在《庄子》篇里,道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庄子,有着恣肆汪洋的精神世界,在儒家成为主流价值以前,他曾以超越人世、物我两忘的世界观,主宰了半个中国。当我们翻开同为经典的《孟子》这章时,一样会为孟子的表现点赞。这位被称为雄辩之士的斗士,不但有着出众的口才,还毅然担负起赓续孔子志业的重任,充分显示出一位思想家卓越的号召能力。在玄妙高深的《老子》篇里,我们却看到了老子的另一面。这位主张“清静无为”的老夫子,面对权势者的欲壑难填和平民百姓的无力对抗,却振臂一呼,规劝统治者应秉持道法自然的态度,做到无为而治。在《荀子》篇里,杨照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非同凡响的荀子。他称赞荀子是儒学主流的真正塑造者,在那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年代,荀子才是儒学实践的杰出代表。而对《战国策》的解读,同样让人脑洞大开。杨照说,《战国策》是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之书,在那个群雄并起遍地狼烟的战争年代,《战国策》写尽了战争的权谋,让一些没有绝对是非信念的人,成了那个时代的明星和英雄……
十部国学经典,带领我们重回神秘璀璨的古代中国,重读中国古代历史,领略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经典原来可以这样读,它打通了历史与文化的前行之路,将古老中国的形象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