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干警接访现场。蒋业栗 摄
临近十月,南国的天气依然骄阳如火。一个非接访日的下午,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诉讼服务中心门前静如往常。按照安排,诉讼服务中心的法官们正在开展集中学习和工作总结。
“哇……呜……”一阵阵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宁静。法警值班队员迅速到场了解情况,原来,一名不满强拆事项而上访的妇女带着不足半岁的宝宝来到第一巡回法庭,希望能面见领导陈情。经初步了解,该案尚未进入诉讼程序,不属于巡回法庭受理范围,值班法警耐心做着解释。
“我到哪里都没人管,当地法院不给我立案。”来访人坚持认为只有最高法院才能管得了她的事,“如果你们也不管,我就不走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婴儿始终啼哭不停,来访人情绪逐渐激动。
“诉服负责人、行政接访法官,我们一起去看看!”副庭长蔡金芳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带人赶到现场。
“您先坐,喝点水,这大热天带着这么小的孩子来了?”蔡金芳先安抚来访人的情绪,边递水、边给婴儿扇风擦汗,同时安排接访法官查阅材料。见到庭领导和法官到场,来访人逐渐平复了情绪,开始大倒苦水。
“我的鸡棚租给别人,政府说强拆就强拆了,村里说是租户自愿拆的,但租户说是政府派人强拆的,也没给我任何书面文件”“我到法院立案,法院不受理,叫我去别的地方”“去了好多地方,都没人管”“我搭棚花了20多万,损失找谁赔偿”……
“我是惠州市博罗县的,当地法院不受理,让我去另一个城区法院起诉。”经了解,惠州法院实行行政案件专属管辖改革,根据规定,来访人的案件应该到惠城区人民法院立案。
“这是人民法院为了保障您的诉讼权利,防范行政干预的举措,不是刁难您。”讲清原因后,来访人表示理解,但仍有顾虑,“我不懂法,怕去了也不受理,而且起诉要写诉状,我说不清到底是谁拆的我的棚,不知道该起诉谁。”
在反复询问下,来访人又拿出一份《整改通知书》。原来,因来访人在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违建鸡棚,相关部门早在2018年就出具书面通知要求来访人自行拆除。
准确地讲,这还不是一件案件,告知来访人立案程序不难,难的是如何在这样的案件中多做一步,消弭纠纷,切实落实诉源治理。在全面了解相关情况后,蔡金芳和接访法官耐心地展开说服劝息工作。“从刚才您反映的情况和带来的材料来看,您这个棚是没经过批准违建的,当地政府也书面告知要拆除了,拖了三年都没拆”“环境保护是党和政府当前最重视的工作,也是为了改善您居住的环境”“不是所有问题都要靠打官司来解决,打官司也是有成本和风险的”“您看孩子这么小,跟着来回奔波多辛苦,建议您慎重考虑一下,跟家里多商量”……经过反复劝说释法,来访人最终眉头展开,接过接访法官递过来的水一饮而尽。
这是巡回法庭再普通不过的一次接访。作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最高法院”,巡回法庭接访法官们每天都面对着从各地赶来的信访当事人。耐心倾听诉求,给予专业解答,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做好释法说理,不仅要解开“法结”,也要解开“心结”,化解怨气,促进和谐,不让一名来访人委屈地离开,用司法温度厚植党的执政根基,这是巡回法庭的初心和誓言,更是目标和责任。第一巡回法庭法官表示,将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将诉源治理、实质化解矛盾纠纷的责任扛在肩上、装在心里,通过紧盯信访端倪,防范诉讼风险,扎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做好涉诉信访工作贡献应有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