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鞋材到配件,从材料到工艺,这里让我们找到新的灵感。”时隔4年再次来到福建晋江,菲律宾鞋业工会理事长王家鹏收获满满。一款“解放双手”的童鞋让他惊叹不已:只需用手轻旋纽扣,鞋带就会自动系上。
4月19日至22日,第24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在晋江举行,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客商参会,创历史新高。记者在展会上看到,纷至沓来的客商中,既有国内参展商、欧美国家采购商,也有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买家。时隔3年再次举行的鞋博会上,海外客商对采购“中国制造”、寻觅中国商机充满期待。
连日来,欧美工商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丹丹带着20多个国家的40多家企业逛展会、进工厂,客商们对充满科技感的“中国制造”充满兴趣。
“在这里,从鞋纺材料到机械设备都应有尽有,即使是中小企业,也有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李丹丹说。
4月19日,海外客商走进晋江鞋博会参观。新华社记者吴剑锋摄
晋江被誉为“中国鞋都”,纺织鞋服产业集群规模超4000亿元,是世界运动鞋服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在这里,从丝线、布料、鞋底到成品,数以万计企业构成了丰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客商来此淘金。
此次参展,来自澳大利亚的制鞋商人史蒂文将寻找新材料当作一项重要任务。“一些本地企业展出的‘超临界’材料给了我们新的灵感,未来我们计划将这种材料应用到拖鞋生产中,提升产品对人体关节的保护效果。”史蒂文说。
对海外客商而言,“中国制造”的优势不仅在于配套齐全的原材料,还有高精尖的机械装备。近年来,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智能装备企业迎来“出海”东风。
展会现场,一台银白色的巨型设备吸引了许多海外客商的驻足围观纷纷咨询,让晋江市凯嘉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苏义阳应接不暇,仅仅两天时间,企业展出的一款智能鞋机收获30多笔订单,其中海外订单占比过半。
“这款产品是我们和高校合作,历时三年研发而成,不仅可以节约一半左右人力成本。”苏义阳说,近年来,来自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鞋服企业的订单增多,一季度企业出口额增长20%以上。
4月20日,海内外客商在晋江市凯嘉机器制造有限公司的展位前驻足围观。新华社记者吴剑锋摄
来自印度班加罗尔的客商撒加利亚在鞋博会完成下单,原计划隔天返程,但为了到工厂实地考察设备,而改签了机票。撒加利亚告诉记者,自己在印度拥有一家8000多名工人的鞋厂,近年来,工厂的进口机械设备逐渐替换为“中国制造”。
记者采访多家国内纺织鞋服企业负责人,他们认为,尽管遭遇一些困难,但市场机遇仍然不小,一方面,欧美市场对中国制造仍有较大需求;另一方面,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成为新订单增长点。
晋江市贸促会会长孙水滨介绍,据初步统计,本届鞋博会达成意向成交额超310亿元,相较于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近30%。“我们将聚焦研发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稳住欧美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打造搬不走的‘中国制造’优势。”孙水滨说。(记者郑良、吴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