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代言 让青春出彩
——听三位“九零后”全国人大代表的奋斗心声
2023-03-06 10:27:2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敲开春天的大门,全国两会时间如约而至。

  在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青年代表总是最积极、最有生气,他们吸引了目光,也承载着希望。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肩负为民代言重托的青年代表,如何诠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使命担当?如何兑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将个人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如何以奋斗者之姿履好职、尽好责、献好策?

  今年两会,记者采访了来自车间、乡村和高校的三位“90后”全国人大代表,听听来自大江南北的他们年轻的声音,关于青春,关于梦想,关于责任。

  刘彦冰:用匠心雕琢国之重器

  在得知自己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刘彦冰激动得一宿没睡着。

  出生于1991年的刘彦冰,是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防务事业部502车间的一名数控车工,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内蒙古包头人。他凭借勤学苦练的过硬本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先后荣获2022年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想当一个大国工匠。”刘彦冰深知,要抵达自己的梦想,离不开磨砺与淬炼。

  “印象比较深的一次经历,就是针对变截面锥孔的加工,这种产品要求加工精度达到了0.02毫米。”内向沉稳的刘彦冰一聊起本职工作,就来了兴致。

  0.02毫米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人体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刘彦冰告诉记者,军工产品质量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因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刘彦冰记得,团队连续一周吃住在车间,有时还通宵加工辅具,计算出了30多个基准点坐标,经过反复模拟、反复调试,最终在产品交检日期前一天顺利完成任务。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洒在时光里的汗水,让刘彦冰青春的底色足够闪亮:先后攻克加工变形、震动、出口偏差等技术难题,参与完成多项国家重点装备型号工程,填补小口径火炮药室锥面脱壳槽加工的空白等,2022年,刘彦冰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

  作为全国技术能手和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如今他又新增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感到“备受鼓舞,同时有了更多的责任”。刘彦冰说,当人民的代表,就要为人民想事、办事。作为履职新手,当下要抓紧学习,处处留心,尽快提升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履职本领。

  今年,刘彦冰又多了一个心愿,那就是尽早入党。

  “在这个有着红色基因的军工之城,‘把一切献给党’的军工精神需要薪火相传。”刘彦冰言辞恳切,令人动容。

  杨昌芹:以青春筑梦乡村振兴

  两会前夕,杨昌芹更新了一条朋友圈。

  “欢迎周末到大同镇的极竹堂,去感受一下诗中的‘斫竹编青篮’,感受一下跳跃在指尖上的‘非遗’赤水竹编。”

  作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代表性传承人、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党支部副书记,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杨昌芹对“竹”的热爱和对非遗传承的推介热情,始终如一。

  从17岁接触竹编,杨昌芹就认定了这一生的爱好,并从此扎根于“竹乡”赤水。肯吃苦的她,短短几年就从“门外汉”跃升为“赤水竹编”第六代传承人。

  为了让这门手艺活发扬光大,也给家乡人多些就业机会,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2012年杨昌芹成立了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寓意“牵手”更多人“竹”梦小康。

  一根翠竹,富了一方百姓。2018年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杨昌芹继续做大“竹”文章,带动上下游近万人从事竹编相关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激励广大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如何理解青春?

  杨昌芹说,青春在于无限奋斗,自己将会在竹编非遗传承中勇往直前。

  “青春还在于开拓创新,希望能将时尚设计和竹编技艺结合,让非遗真正做到‘活态’传承。”杨昌芹表示。

  在杨昌芹看来,“青年代表更善于倾听基层的声音”。今年两会,她带来了来自基层的建议:“将非遗竹编产业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这个“90后”竹编姑娘,真是三句话不离老本行。

  “生逢盛世,更当不负盛世。希望当代年轻人,都能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编织属于自己的梦想。”说这话时,杨昌芹眉间含笑,眼里有光。

  王虹:靠拼搏勇攀科技高峰

  从小到大,王虹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一个妥妥的“学霸”。

  大四那年,生活却跟王虹开了一个玩笑。

  放弃保研,又没有拿到理想中国际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王虹的人生突然“掉”进了一个空档期。

  王虹的字典里哪里有“泄气”两个字?她很快调整了心情,选择了发愤图强。半年后,她拿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奖学金。

  初到异国他乡,命运再次给了王虹考验。“到新加坡的第一年,我感觉很不适应。课程和科研的压力、组内的人际关系,都让我压力很大。”

  面对全新的研究领域——微纳米机器,王虹的选择“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慢慢地,她由科研“小白”逆袭为课题组里的顶梁柱,读博期间一口气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累计影响因子244。

  26岁那年,命运递给了王虹“橄榄枝”。中国矿业大学向海外名校推出了“越崎学者”计划,王虹一路过关斩将,于2017 年正式回国,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掀开科研加教学崭新的一页。

  对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王虹“感觉既荣幸,又责任重大”。她迅速调整角色,边学边干,既网络问计,又当面倾听,充分了解民需。已踏上三尺讲台的她,非常愿意多帮帮孩子们。“今年人代会,我准备提出关于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国家课程的建议。”

  “架好社情民意‘连心桥’,把群众呼声捎上去,把政策利好带回来。”年轻而热情的王虹诚意满满。

  采访快结束时,王虹说想给青年朋友们分享习近平总书记二○二三年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就是“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或许,这就是奋斗者最强的姿态,也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