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优化203个人民法庭和428个巡回审判点布局,打造“半小时”诉讼服务圈;1866名基层法官全面对接辖区基层网格,将诉讼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持续促进“三个中心”融合发展,推动法院主导型解纷机制向纳入社会治理大格局转型……近年来,吉林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以优化人民法庭布局为基础,以推动“法官进网格”为筋骨,以深化诉源治理为主线,以完善多元解纷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强基固本、关口前移、纵向延伸、横向联动的基层治理法治新路径。
夯实基础强健基层治理法治“根系”
人民法庭作为法院最基层单位,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和根基。2018年以来,吉林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强基导向,作出优化全省人民法庭布局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乡镇法庭为主、城区法庭和巡回审判点为辅的思路,采取“增、调、迁、撤”四种路径优化法庭布局,实现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跨越。
2021年12月20日,全省203个人民法庭和428个巡回审判点全部实质化运行,并以人民法庭为中心在所有乡镇设立法官联络点,形成了“一心多点、全域覆盖”的基层诉讼服务网络,打造出“半小时”诉讼服务圈,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深入乡镇、深入村屯的阵地优势,把司法服务的“根系”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每一个角落。
梨树县人民法院孤家子人民法庭在沈洋镇和小宽镇建立法官说事点,每月定期进行现场办公,接待来访群众,解答法律问题,调解民事纠纷。目前,孤家子法庭法官说事点处理各类纠纷共计892件,接待来访群众1920人次,解答法律问题2209件,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吉林市法院充分利用巡回审判的机动性,走遍辖区所有村屯,并根据辖区人口分布和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民法庭布局,先后推出“村部法庭”“地头法庭”“午间法庭”“假日法庭”和“夜间法庭”等特色法庭,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纵向延伸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依托全面铺开、完全覆盖的人民法庭建设,吉林法院进一步织密司法服务网络,下沉审判执行力量,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
随着基层社会网格化管理日臻成熟,吉林法院创新推出并普遍建立“法官进网格”工作机制,1866名基层法官全面对接辖区基层网格,形成“网格吹哨、法官报到”工作新模式,并以此为依托,深入推进“百姓说事·法官说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推动“无讼社区、无讼村屯”建设,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紧抓网格治理前端防控,通过实施员额法官“1+3”解纷模式,建立健全“法官+调解员+网格员+群众代表”的联动解纷机制,全面提升网格治理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在诉讼、调解等环节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实现包保全覆盖,将诉讼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全面提高解纷效能。
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动网格法官与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对接,实现网格法官与网格员之间信息实时共享、在线互动交流,搭建覆盖城乡网格的纠纷解决和便民服务平台,同时积极探索融合交互的“网格+”工作模式,延伸服务触角,借助网格资源提升工作质效。
通过建立“网格+调解机制”,吉林法院针对排查出的辖区矛盾纠纷,积极引导当事人适用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行政调解、法官调解等非诉方式进行诉前调解,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点联动的诉前纠纷解决合力,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网格内。
关口前移化解基层治理之“未病”
诉源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人民法院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更是人民法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吉林法院不断加强诉源治理工作,积极参与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源头预防、前端治理工作有效推进,在线融合、集约集成效能不断释放,诉源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三年来,全省法院共诉前化解矛盾纠纷45.4万件,调解成功率从2019年的59.4%上升到2021年的87.7%,诉前调解导出率从2019年的35.9%上升到2021年的58.4%。
全省法院坚持履行审判职能与强化社会功能相统一,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与政府、综治等部门联合开展“无讼社区”“无讼村屯”创建活动,健全完善“百姓说事·法官说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与司法、人社、工会、仲裁、银行、保险、证监等部门联合出台12个诉调对接意见,促进法院主导型解纷机制向纳入社会治理大格局转型。
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结合松原实际,建立健全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强化矛盾纠纷前端治理责任,依托府院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已经入驻综治中心的诉讼服务团队参与诉前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持续促进“三个中心”融合发展,拓宽非诉解纷渠道。目前,2022年松原两级法院一审受案7960件,同比下降37.73%。
洮南市人民法院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多元解纷新方法,实践“1+2+3+N”方式,即一地解纷、双线联动、三进对接、N个品牌的多元解纷模式,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域覆盖、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着力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梨树县法院整合司法、工会、妇联等多个部门的社会治理功能,打造了“云治梨树”诉源治理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强矛盾纠纷前端化解,赋予人民群众更便捷的程序选择权和更经济的纠纷解决服务。全县24个乡镇、345个行政村,累计369个基层治理单位入驻平台,共指派案件529件,化解500件,化解成功率达95%。
横向联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如果说推进诉讼与非诉讼实质性对接,是创新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有效载体的关键一环,那么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的协同作用,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则是承载创新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有效载体的基石。
吉林法院高度重视发挥司法的社会功能,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思路,将各地法院诉调中心全部入驻或接入本地综治中心或矛调中心,健全完善基层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前端治理、多元化解机制。2021年,全省法院引入特邀调解组织559个,特邀调解员2925名,调解案件212134件,占一审新收案件数的66.37%,调解成功率90.38%。
2021年,省高院与省检察院、省司法厅共同印发《吉林省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工作规程》,进一步提升协调化解工作质效。全省各解纷中心共受理诉前争议2562件,同比增长31%;实质性化解争议1739件,同比增长114%;化解率达到68%,同比增长26个百分点,19%的行政争议在诉前得以化解。
在加强横向联动的同时,全省法院积极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注重强化司法建议功能,推动行政机关开展前端治理。2021年,全省法院向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112份,回复106份,回复率达95%,有效促进行政执法水平和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其中,向省政府和省住建厅发出的相关建议,均引起高度重视。省住建厅根据建议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有关问题的意见》印发全省执行,开展前端治理,从源头上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群众的司法期盼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吉林法院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法治力量嵌入基层社会治理链条,唱响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