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成效。数据显示,10年来,高校牵头建设了60%以上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30%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群体稳步壮大,全国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获得者聚集在高校。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成效显著,为创新型国家和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过去10年,高校科技创新改革的长足发展令人振奋,背后的经验值得总结珍视。
一是抓住了服务国家需求这一科技自立自强的首要目标。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是支撑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要。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中,由高校牵头或参与的百余项科技成果入选,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是高校科技工作坚持“四个面向”、主动服务“国之大者”的生动注脚。
二是抓住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一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前提。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必须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北京大学持续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在保持高水平自由探索的同时,注重支持开展应用牵引、问题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快布局“临床医学+X”“碳中和+”“数智化+”“数字与人文”等重大交叉领域,持续激发科研新范式。北京大学多个团队在石墨烯材料制备、光电器件装置、氮化镓半导体、高端医疗装备、麦类和蔬果生物育种、数字经济等领域瞄准国家需求推动创新型研究。
三是抓住了优化创新平台体系这一科技自立自强的主体力量。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集中攻关方向、承接重大任务、汇聚科研力量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加强有组织科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抓手。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教育部围绕加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国际合作等系统布局并稳定支持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高校创新能力跃升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是抓住了壮大科技人才队伍这一科技自立自强的第一资源。高校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关键作用,加速集聚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向上力、冲击力和带动力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学者;注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通过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迅速成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科研与育人紧密结合,把高水平科学实践训练作为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按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要求,北京大学进一步强化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责任担当,加强青年人才战略储备,加快构建形成以领军人才为龙头、高水平团队为支撑的科技攻关战略。目前学校教师队伍中36岁至50岁教师较为集中;新引进人才中,青年教师占比达90%以上。
五是抓住了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这一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保障。教育部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深入推进高校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北京大学注重以“精细化”服务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营造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良好氛围。出台和修订一系列科研项目及资金管理规章制度,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优化间接经费、结余经费使用政策,让科研人员充分享受改革红利。组织理工科科研财务助理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懂政策、精实务、勤服务的学术辅助队伍,自2019年至今已有2000余人次完成培训,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确保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攻关中。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续勇担历史使命,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将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转化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驱动力,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