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子玩智能音响发现多名房客被拍”相关词条登上热搜,引发舆论热议。据辽宁杨女士(化姓)发视频爆料,她在民宿中玩智能音箱时发现,显示器里竟然有她朋友在房间的视频,还有多段之前客人的隐私视频。考虑到智能音箱的看护模式可能是人为开启的,真的特别后怕。
在注重隐私保护的当下,每有偷拍事件传出,都令人痛恨不已。酒店房间乃至品牌服装店试衣镜上隐藏的针孔摄像头,无孔不入的偷拍,令不少网友发出了“难道出门要带帐篷”之类的感慨。
相比之下,智能音箱的偷拍更是防不胜防。很多经常出行的人,入住之后往往会仔细检查一下房间的卫生以及相关设施是否破损等,但防范偷拍的意识比较欠缺。即便有这方面的想法,一般人也没有能力发现隐藏在智能音箱里的偷拍。如果不是杨女士在玩耍时发现,还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继续泄露隐私。
引发舆情后,涉事的智能屏产品官方就此事回应称,该品牌智能屏不会默认、自动开启摄像头及“看护助手”功能,仅设备管理员有权限开启该功能。涉事民宿违反《看护助手协议》,违规使用智能屏。
官方的解释,令人稍稍舒缓了一口气。看来,只要商家遵照规定,住客就不会面临被偷拍之虞。但问题是,谁保证商家能遵守游戏规则?尤其是私人经营的民宿,其购买智能音响时,又如何鉴定其是否属于商用?作为智能音响的卖方有没有履行过鉴别职责,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真的难以界定约束?
智能家电的广泛应用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极大地方便了生活和服务,另一方面则带来隐私泄露的严重隐患。产品方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确实殊为不易,但绝不能置身事外,当“甩锅侠”。
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杜绝偷拍行为亟待法律发力。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对偷拍的惩处力度并不大。几年前,一名从事信息安全工作的游客住民宿时,发现路由器里藏有摄像头,报警之后,基于房主侵犯隐私的违法行为,加之没有办理过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两项行政处罚合并执行,房主被给予行政拘留2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其擅自经营的旅馆被依法取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宿房主已经算是遭到顶格处罚了,但在隐私权意识日益增强的公众看来,这样的处罚却给人“罚酒三杯”的感觉。
智能音响偷拍事件曝光后,产品方表示已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并强烈要求商家尽快停止相关行为,并支持当事女子继续维权。受理此案的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公安分局高峪派出所表示,已对此事进行立案调查。这种严重破坏商业底线的行径,究竟会得到怎样的处理,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消除智能产品的隐私泄露隐患,监管部门同样守土有责。早在2014年,除有专门的资质,针孔摄像头这类偷拍设备就已被明令禁止生产售卖。这方面的市场管理,从线下到线上是否已同步跟进?公众固然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防偷拍知识,更重要的是,民宿平台和市场监管部门要负起相关责任,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等,为消费者筑起隐私保护的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