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少年儿童成长成才,深情期许,滋润心田。
人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依法审理涉未成年人权益的各类案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强化少年审判监督指导,积极参与综合治理等,有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值此“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编发此组稿件,讲述各地法院多措并举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故事。
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带露的小花,绚丽芬芳。
2018年以来,浙江省湖州市两级法院大力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积极培育特色审判品牌、创新打造共享数字高地、主动引导社会关爱关注,全方位立体化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用法治的力量为他们的成长撑起一片晴空。
立足“三合一” 培育特色审判品牌
“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年满14周岁的小伟没想到,“哥们义气”会害了自己。
案发前,小伟已经离开学校很久了。本该上初中的他因父母疏于管教,结交了不少“哥们”。2021年12月,为替朋友出气,小伟跟着“哥们”约架,没想到触犯了刑法。
“不希望他再跨进那个圈子。”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温暖工作室”的负责人温奕弋,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未成年人法治关爱工作,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法官妈妈”,“案件判决后的跟踪帮教,对心智发育还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很重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小伟现在回到学校继续读书,我们会一直关心关注他直到成年。”
近年来,湖州市两级法院积极探索涉未成年人案件“三合一”审判执行模式,培育了“温暖工作室”“芬芳工作室”“风铃港湾”等未成年人法治关爱司法品牌,形成社会调查、圆桌审判、犯罪记录封存、回访考察、社会观护、温情陪护、心理疏导等一系列特色审判制度。
以“法官妈妈”温奕弋所在“温暖工作室”为例,这是一个由2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1名执行员组成的巾帼审判团队,集中审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和执行案件。团队成员兼具审判的理性和女性的柔情,对案涉未成年人“以心救心”。2019年以来,该工作室审结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30件,民事案件399件,调撤率达85.6%,执结涉未成年人案件43件。
协同多领域 打造共享数字高地
因丈夫离家出走多年未归,今年4月,莉莉向南浔区法院诉请离婚。双方婚内育有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个因脑部发育迟缓需要有人长期陪护。
依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抚养权无法判给去向不明的被告,而原告作为妈妈虽有心但无力独自抚养两名仅3岁多的孩子。
如何保障实现未成年人权益的最大化?今年5月,该案承办法官通过与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卫健委、教育部门、人民调解委员会线上协同,实现一站式取证、线上委派调解、家庭心理疏导等。
最终,法院判决两名由原告抚养的同时,在法院的见证下,原告与被告母亲及村委会共同签订三方监护协议,约定大儿子的部分监护职权委托给奶奶,由奶奶日常照料,莉莉则定期探望陪伴,并承担抚养费。
该案的圆满解决得益于南浔区法院全新上线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数字化项目。该项目搭建在“浙政钉”平台的协同治理端及“浙里办”平台的公共服务端,围绕涉未成年人案件诉讼全周期,推动公安、检察、民政等15家协同单位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关心关爱工作格局。
“目前,该项目作为数字社会系统‘浙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重大应用的建设内容,已列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1’。”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处处长孟振华介绍,目前该系统已接入涉未成年人权益类案件18件,与协同部门发生业务协同55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6次。
法润全时空 守卫少年成长天空
2021年12月,第八届“金法槌奖”揭晓,一部《寻归》荣获微电影单元一等奖。该作品讲述了法官妈妈积极探索少年综合审判机制,帮助将自己母亲告上法庭的8岁少年和把自己送上被告席的15岁少年寻回家庭温暖、复位家庭监护的感人故事。
这个故事改编自一个真实案例。正因有“真实”的因子,微电影一经播出,引来大量关注,也引起网友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法律的作用在于惩罚,更在于预防和教育。近年来,湖州法院以“伟大判决”为目标,注重挖掘、培育一批有湖州特色和辨识度的高质量司法案例。依托融媒体中心将涉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再创作、再演绎,通过漫画、云课堂、电台、抖音等方式放大案例影响力,在全社会营造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此外湖州法院还打造多元化普法阵地,建成湖州中院院史馆、吴兴区人民法院沈家本文化园、南浔区法院未成年人道德法治体验馆、湖州市水生态法治展示馆、安吉县人民法院“两山”红领巾学院法学分院等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让法治教育走心入脑,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