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经开区红嫂文化博物馆内,展陈着十几块老旧的木板,特别引人注目。
“孟良崮战役中,为保证部队顺利过桥,李桂芳等32位红嫂把自家门板卸下搬来。她们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门板,架起一座‘火线桥’……”红嫂文化博物馆馆长朱呈镕说,这些木板由红嫂所在村庄的村民自发捐赠,非常珍贵。
博物馆里,还有小推车、担架、纺车……这些过去沂蒙农家最常见的生产、生活用具,记载了当年沂蒙人民全力支前的历史,见证了子弟兵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鱼水深情。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中,就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10万多名英烈血洒疆场。
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烙煎饼、纳军鞋;救助伤员、纺线织布……红嫂,是千千万万踊跃支前的沂蒙妇女群像,是她们光荣的称号。
朱呈镕在红嫂文化博物馆接待参观的小学生。(受访者供图)
“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这片红色土地养育了我,沂蒙红嫂拥军支前的故事从小就感动着我。”朱呈镕说。她曾是下岗职工,后来创立了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事业有起色后,朱呈镕一直没有忘记红嫂“乳汁救伤员”以及“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一次次拿出公司生产的水饺,免费送给子弟兵。
20多年来,她走边关、进哨所、上海岛,累计走访慰问部队600余次,送水饺1000余吨、鞋垫8万余双,捐款捐物1000余万元。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她组织员工赶制20吨“拥军水饺”,驱车13个小时送达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现场。朱呈镕也被称为“新时期的沂蒙红嫂”。
2017年,她申请成立红嫂文化博物馆,收集了数百件革命文物,以实物加声光电、油画、雕塑等形式,展现了70多年前那段感人至深的沂蒙红嫂拥军史。
岁月流转,老“红嫂”们身影渐远,而今的沂蒙大地上,一个个新“红嫂”正接过前一辈手中的接力棒,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发扬光大。
“红嫂后人”于爱梅向参观者讲述沂蒙红嫂的故事。(沂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沂南县于爱梅,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沂蒙红嫂张淑贞的女儿。“我是红嫂后人,有责任把前辈的精神传承下去。”于爱梅退休后,发起成立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组织300多名会员,先后进行了3000多场沂蒙精神宣讲活动;
蒙阴县牛庆花,是一位普通的农村留守妇女,为了让家乡优质果品走出大山,她紧跟时代潮流,开网店、做直播,不仅自己脱贫,还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红心映朝阳……”当年红嫂情,化作新时代奋斗精神,继续传扬在蒙山沂水、神州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