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这也是人民法院开展诉源治理工作的题中之义。
为纵深推进一站式建设,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不断创新开展诉调对接工作,构建分层递进诉源治理新路径。2019年以来,武昌区法院共成功调解纠纷13489件,审结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案件941件。
“小站点”撬动多元解纷“大格局”
今年4月14日,武昌建设领域诉调对接工作室驻武汉建筑业协会工作站在湖北省率先成立。
某岩土科技公司在武昌区法院诉调对接平台多点开花的过程中,直接享受到了便利。
据了解,某岩土科技公司与某建筑公司因某项目签订分包合同,2019年两家公司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结算,但是建筑公司一直未及时支付工程款。
近日,双方申请委托武汉建筑业协会工作站进行诉前调解。经过一次调解,双方快速签订调解协议,并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法官立即进行审查并出具司法确认书。
“诉调对接工作站真是企业的强心剂,拖了近3年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终于得以化解。”岩土科技公司的委托诉讼代理人说。
为实现当事人“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武昌区法院不断创新“法院+工商联+商会”“法院+建设局+建筑业协会”等“1+1+N”调解模式,积极搭建“法商诉调对接工作室”等8个专业化调解平台,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商事调解等有机衔接的“大调解”格局。
此外,在企业园区、重点行业领域设立4个诉调对接工作站,在区交通大队设立驻队法庭,在省银调中心设立巡回法庭,方便当事人实现诉前调解、诉讼立案、开庭等一站式解纷,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法宝”汇聚专业解纷“新动能”
钱先生在湖北某咨询公司工作了3年,因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遂主张两倍工资。经诉前调解,咨询公司与钱先生签订调解协议,当场支付2.1万元工资。
“在调解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当事人确认法律文书送达地址、固定无争议事实和证据、填写要素表格等,不断规范诉调程序转换流程。”调解员章晨泽说。
据介绍,自2019年武昌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在全省率先挂牌以来,共受理劳动争议纠纷2493件,有效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先后与23家调解组织、204名调解员进行对接,其中70名律师受邀成为我院律师调解员,医疗、金融、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家事、建筑等方面行业专家被招募为特邀调解员;通过制作常见案件类型调解指引、推送指导性案例等方式,对调解员先后进行56次业务培训,切实提升调解专业化水平。”立案庭负责人祝宏说。
除了聘请专业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武昌区法院还有第三个“法宝”——注重总结类案专业调解方法。采用“两步区分法”,分情况处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采用“三步衔接法”,联合办理金融纠纷;采用“四步沟通法”,妥善化解劳动争议纠纷;采用“七步诊疗法”,合力解决家事纠纷。
“多音符”奏响联动解纷“协奏曲”
张某向某银行贷款12万元,贷款发放后张某未能依约及时还款,银行遂诉至法院,要求张某偿还借款本息。在诉讼过程中,双方申请将该案委托至“法院+金消协”诉调对接工作室进行在线调解,后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据悉,该院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协同推进专业化调解平台和在线调解平台建设,坚持线下线上联动,广泛调解金融、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建设合同、医疗、家事等民事纠纷以及行政纠纷。近3年,在线调解案件8872件。
“针对不同领域诉调对接工作特点,我们分类制定实施方案,及时发布立审执衔接运行图、多元解纷流程指引,明确调解案件范围等5项内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6项机制,推进诉调对接工作常态化开展。”武昌区法院副院长任永开说。
另外,该院还通过“送法进企业”、企业家座谈会、法律讲坛、发布白皮书等活动以及司法建议、大数据调研报告等方式,向企业发出预警、提出法律风险防控预案,加强源头治理,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助力优化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后,我们将着力打造诉调对接特色品牌,高水平开展一站式多元解纷,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司法力量。”武昌区法院院长邓永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