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腹地,乌江湖畔,运载着6000吨磷矿石的十四艘500吨级货船从贵阳港开阳港区顺尔得码头驶出,沿一江春水直奔重庆涪陵进入长江。贵州乌江“黄金水道”,正加速复兴。
清明节后,贵州文旅、农业农村、体育等几大部门联合举行“提质”行动,接连策划推出一批推介活动,编织了涉及全省9个市州的115个花海景点和10条观光景点线路,全力挖掘深藏于生态、文化、农村农业之间的更大发展潜力。
4月25日,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紧紧抓住新国发2号文件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努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
2022年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从政策、项目、资金等多方面大力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实现新目标新定位,赋予贵州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四区一高地”战略定位,为贵州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书写新时代更大荣光带来了更大的信心。
借力东风,抢抓机遇。贵州省委向全省干部群众发出号召:要主动抢抓机遇、全力用好机遇,勇立时代潮头,担当使命任务,铆足干劲,乘势而上,力争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出一条新路来。
改革向深突破发展瓶颈
农村宅基地如何盘活?2022年刚开年,一场特殊的竞价交易会在息烽县举行。会上,“永靖镇黎安村上寨组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出租”项目经过数轮网络竞价,以16.5万元成交。
这笔交易是息烽探索的首笔农村宅基地及农房使用权网络竞价交易,标志着当地的农村农房及宅基地产权化、市场化方面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在厘清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前提下,息烽积极推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破题,引导和支持当地农商行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主要用于满足借款人从事生产经营、生活及消费的资金需求。
4月6日,息烽流长镇流长村街二上组的一户村民,收到了一笔26万元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这个“首笔”,为贵州盘活广大农村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新的参考借鉴。
发展的动力,在于改革。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贵州将深化改革作为先导,着力破解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各类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贵州酒店集团就曾面临高速扩张发展阶段人才动力不足的矛盾,怎么办?该集团所属的16家子企业经理层全部实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将考核评价聚焦经验指标,建立激励与惩罚并重的机制,将经营结果同薪酬绩效挂钩。
“以业绩论英雄”“既能上也能下”!改革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在经理层经营管理的动力和活力全面激活的推动下,2021年,贵州酒店集团在疫情常态化对服务产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下,业绩实现“逆势上扬”,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5%。
民生获得感也能在改革中获得。瞄准“菜篮子”这个事关民生的大事,贵阳市打破了原有市场流通壁垒,探索政府与企业双向发力、公益与市场相互促进、生产与销售有效衔接的路子。推动建立的“农户+农业合作社+超市”发展模式,通过“点对点”方式开展基地直采,减少中间环节,让利于民。依靠这套机制,贵阳88%以上的“菜篮子”商品价格低于周边城市。
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促发展。深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贵州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为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探索了发展路径。
“大胆闯、大胆试、主动改!”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少波表示,将高质量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脚踏实地闯出一条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开放扩大寻找发展新活力
罗甸地处滇黔桂石漠化治理区、麻山腹地,长期被“区位不佳”“深度贫困”等标签困扰,缺乏发展支撑。而如今,长期边缘小城实现产业集群突破式发展,打火机年产量约3亿支,成为贵州最重要的打火机产业聚集地之一。
2021年12月15日,一场打火机出口首发仪式隆重举行,当天,一辆载有110万只打火机的卡车从罗甸运向宁波口岸,出口印度尼西亚。曾经偏居一隅的地方小产业,得益于交通的改变,有了闯出海外大市场的可能。
数据显示,2021年贵州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487.1亿元,同比增长13%。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把发展交通作为开放发展的首要任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高铁通车里程达到1527公里,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位于全国第五……“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转变,让贵州发展格局历史性重塑。
对外开放,是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高水平的开放不仅在于“走出去”的“通达江海”,更在于“引进来”的宽广胸怀。为此,打破瓶颈后的贵州,进一步敞开大门,提出了筑巢引凤,让投资者来黔办事一路绿灯,事业一路红火!
大胸怀、大开放,企业家的选择就是最好证明。2021年,宁德时代、欣旺达、立邦等优强企业1641家选择贵州,重大落地项目逾7400个,招商合同投资额较上年增长21.9%;2022年3月28日,贵州与全国各地企业举行“云签约”,217个项目落地贵州,签约总额超1030亿元。贵州正在用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实际行动为未来提供一切可能!
基础打牢了,更要激活市场主体的“造血”能力,激发长久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作为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贵州天威建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依托外加剂服务的优势,多项专利获评“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的产品已应用在贵广、沪昆、西成、成贵、中老、南玉等30多条铁路项目,以及夏蓉、龙永、桐新、勐绿等高速公路项目中,并以科技创新为原动力逐步拓展海外市场,加快了开放的步伐。
作为山地内陆省份,贵州把扩大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突破口,紧紧抓住新国发2号文件的重大历史机遇,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促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加强区域互动合作,以高水平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
创新理念守牢发展底线
脱贫人口最多省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实现自身赶超跨越发展”与“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探索经验”的双重任务下,“十四五”开局,贵州把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行动”作为全省发展战略,结合创新驱动将该战略融入高质量发展的各个环节。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贵州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经济基础,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乡村产业,但大多产业缺乏特色,动力不足。如何破?长期被群山阻隔的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先行先试,通过壮大发展苗绣车间、成立黄粑公司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旅游产业迅速“突围”,2021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00元。
“打民族牌,吃生态饭,因地制宜布局小而优特色产业,将发展劣势转为进步优势。”黔西市正是在这样的创新理念推动下,逐渐实现了“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农村产业格局。
乡村在行动,城镇也在持续发力。传统的建材企业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借助贵阳实施万企融合行动的契机,采用“大数据+”的方法,为企业找到新增长极,打造了“砼智造——高性能混凝土大数据云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及大数据运算,实现了从生产调度、质量管控到装车配送等一体操控,使“生产效率提高了10%,交易成本降低40%,管理成本降低50%,综合制造成本降低15%,油耗成本降低了10%……”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富慧说。
大胆创新思路,贵州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生态底色也更加“鲜亮”。日前,编号为“0000001”的贵州首张林业碳票在黔西市发行,拿到首张林业碳票的黔西市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骁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这张碳票涉及林地2203公顷,核定碳减排量13.573万吨,预计可实现碳交易价值305万元左右。有了林业碳票,林场除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还增加了一笔额外的收入,也充分激发林权所有人、各类市场主体申请制发、购买林业碳票的积极性。”
“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福建省三明市2021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发行林业碳票,为我们提供了借鉴。”贵州首张林业碳票并非凭空产生,毕节市林业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市委改革办等6部门组成联合考察组赴三明市,对林业碳票制发流程、开发对象、计量方法、适用市场等进行深入考察学习。
在贵州省林业局的支持下,毕节市积极开展林业碳汇研究,测算了市域内森林、草原、湿地的碳储量和碳汇量,出台了《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和《林业碳票碳减排量计量方法(试行)》,为该市林业碳票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撑,为全省首张林业碳票的发行奠定了基础,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进一步转化。
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思路,贵州以更有力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更有力度的创新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向着新的奋斗目标不断进发,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谌贻琴表示,站在新起点上,贵州将坚定不移地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拿出“闯”的勇气、“创”的智慧、“试”的良方,深刻领会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切实把握好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当好探路者、试验田、先行区,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干出一番新事业、闯出一片新天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