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我国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凸显中国经济多重韧性。想要实现中国经济“大船”行稳致远,在下阶段稳步前行,需要通过系统化筹谋应对市场超预期变化,更好释放出政策红利。既要提振市场信心,稳住市场预期,也要精准投放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活力,还要避免短期刺激带来的负面效应。承压而上,稳中见韧,相信中国经济能有效应对内外冲击,并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2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从前两月经济数据来看,主要经济指标均有所回升,工业生产、消费增速、投资增速均加快。但这种良好势头受到了一些超预期因素的扰动。俄乌爆发冲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这启示我们,应对超预期变化需要系统化筹谋。
首先是提振市场信心,稳住市场预期。受疫情影响,一些地方的市场主体和社会个体产生焦虑情绪,市场动力呈现疲态。再加上,一些地方封控管控使得物流系统出现梗阻,使得生产链和供应链受到波及,城乡居民生活也受到影响。疫情是对所有城市的一次考验,当务之急是保供稳价,即确保物资充足,物流配送畅通,价格适中合理。唯有如此,内循环才能维持动力,进而为复工复产和稳经济稳预期注入活力。确保生产链不因疫情而停、供应链不因疫情而断,才能消弭民生层面的焦虑心理,也才能提振消费,为内循环再增助力。
其次是精准投放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54亿户,个体工商户1.03亿户,企业5100万户。5100万户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0%以上。中小微企业是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若中小微企业生存艰难,内循环动力提不起来,就业机会也会减少,民生福祉也会打折。越是疫情,越是要让中小企业好好活下来,所以要持续推进针对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做好“减法”才能让其渡过市场难关。同时也要继续给其“输血”,解决其资金难题,帮助其有序开展生产经营,实现经济效益增长。
为扶持中小微企业,财政层面的减税降费政策还在持续推进,央行又宣布于4月25日全面降准,释放5300亿资金盘活市场。此外,央行、外汇局也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中央不断出台惠及中小微企业的政策红利,在当前形势下不仅给中小微企业送去真金白银,而且也有助于提升全市场尤其是底层市场的信心,激活生产和消费微循环。当然,针对在中小微企业的系统性政策红利,要落到实处并不容易,既要规范市场自利行为所致的跑冒滴漏,也要通过有序的执行和严格的监督,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实现通过政策“输血”完善中小微企业的“造血”功能。
其三是避免短期刺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是应对超预期变化,越不能施以强刺激的手段提振经济增长,譬如货币政策的大水漫灌,再如以楼市刺激经济增长。就前者而言,央行货币政策的尺度把握得非常好,以多种货币政策手段精准施策,而不是货币政策放水。就后者而言,楼市调控不能强刺激,确保房住不炒的关键是缓解购房者的还贷难题,适度放宽信贷额度,把握好节奏。这既能稳住实体经济基本盘,避免美联储等货币政策带来的资本扰乱式流动,也不会造成流动性涌向股市和楼市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我国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凸显中国经济多重韧性。想要实现中国经济“大船”行稳致远,在下阶段稳步前行,需要通过系统化筹谋应对市场超预期变化,更好释放出政策红利。既要提振市场信心,稳住市场预期,也要精准投放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活力,还要避免短期刺激带来的负面效应。承压而上,稳中见韧,相信中国经济能有效应对内外冲击,并有望保持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