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子活了 日子美了
——宁夏西吉县法院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工作记事
2022-04-18 08:58:2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赵霞 马学文
 

  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马买言夫妇,生活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这个曾被视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但也因此创造了“中国减贫奇迹”而令人瞩目的西北小县城。如今,依靠党的好政策,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两口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走在了人生的春风里。

  日前,马买言与前来回访案件的西吉县人民法院法官聊起2021年亲身经历的一场“倒闭”风波时,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去年厂子被起诉,传言说厂子要倒闭了,工友们都发愁,担心要失业。后来法院处理好了纠纷,让厂子又能继续经营,当时我们两口子心里的石头一下就放下了……”

  一纸诉状 两厢难题

  马买言与丈夫是西吉县旺泉食品饮料厂(以下简称旺泉公司)的两名工人。

  2015年春,因旺泉公司向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借款1000万元,由甲公司和乙公司为该笔借款提供保证担保。借款到期后,甲、乙两公司为旺泉公司偿还了银行借款,对之前属于旺泉公司抵押的厂房与生产设备优先受偿,又将优先受偿的厂房与生产设备租赁给旺泉公司进行生产。

  根据租赁合同,旺泉公司应在2020年12月10日前还清拖欠甲、乙两公司一年厂房及设备租赁费35万元。但是旺泉公司未能如期履行义务,甲、乙两公司便向西吉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收回厂房和生产设备,这无疑让在疫情中艰难求生的旺泉公司雪上加霜。

  如果法院支持甲、乙两公司诉讼请求,厂子的发展和厂里80多名刚脱贫的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就会受到重挫,但甲、乙两公司切身利益又值得关切。一时间,如何稳妥化解各方矛盾纠纷,办案法官陷入两难境地。

  调整思路 峰回路转

  “厂子受疫情影响,经营情况刚刚有好转,如果解除合同将厂房、设备收回,厂子等于被逼入绝境,最主要的是这些务工人员又得出去找活干。”旺泉公司负责人诉苦道。

  旺泉公司租赁甲、乙两公司的厂房及设备以来,从事枸杞、沙棘和芹菜等农作物汁液提取加工,产品销路不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西吉县增加税收的同时,也为当地80多名像马买言一样的脱贫户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的机会。

  “刚接手这个案件时,我们将它当作是一起普通的租赁合同案件来办理。后来通过实地走访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工人,了解到旺泉公司不仅有技术也有能力,如果我们机械地办理案件,这个企业必定会停产关闭。可以说这些工人稳稳当当的饭碗就被活生生地打掉了,那么刚刚脱贫的80多个脱贫户极有可能返贫。”办案法官戴亚雄说。

  原告的合法诉求、企业的生存、脱贫户的饭碗,如何平衡?

  “不能简单的一判了之,要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金钥匙’。”该院分管民商事审判的副院长马占山说。

  审判团队的法官们深入闽宁工业园区,详细了解政府对民营企业入园的扶持政策,走访在企业打工的脱贫户,了解到80多名脱贫户的打工收入对家庭影响较大。

  审判团队的法官一致认为,要本着司法服务保障经济发展、民本民生的理念开展工作,不能简单的一判了之。法官们开始了艰苦的调解工作,一边想方设法帮助旺泉公司多方筹措资金,一边耐心细致地做甲、乙两公司负责人的思想疏导工作。最终,旺泉公司在法院帮助下筹措到资金,主动清偿租金,合议庭驳回了甲、乙两公司要求旺泉公司搬离厂房并返还租赁厂房及设备的诉讼请求。如此一来,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不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脱贫户的现实利益受到维护,而甲、乙两公司的权益也及时得到了兑现。

  企业安心 群众增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法院以柔性司法,让厂子‘活’了下来,我的厂子无疑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对厂子里的工人来说,也是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旺泉公司的黄经理表示。

  诉讼过后,黄经理办好厂子的信心和决心得到了提振。企业经过市场调研,对产品进行了转型升级,产品覆盖面不断拓宽。经过一年的生产,经营利润达到650余万元,产品销路越来越好,厂子里的工人每人每月工资平均上涨了近1000元。现在,马买言两口子一年最少挣14万元,已经买了小轿车,还准备在城里买楼房。

  “法院以‘放水养鱼’方式化解旺泉公司的案子快一年了。旺泉公司也没有松劲,2021年就为全县增加税收48万余元。这件事在园区内影响特别好。”闽宁工业园区主任马耀宏说。

  “法律是严肃的,但司法需要温度。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富民强县这个过程中,法院办案更应该尊重客观实际、发展需要、群众期盼。”西吉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回访结束时,马买言喜悦地说:“在县城园区的厂子打工,工资高,离家近,还能照顾孩子学习。现在我们俩的日子美啊!”

责任编辑:于子平